新泰打出漂亮「組合拳」,打通鄉村振興「堵點」!

新泰打出漂亮“组合拳”,打通乡村振兴“堵点”!

(一)

“真沒想到能請到程教授這樣的行業頂尖專家,真是受益匪淺啊!”7月7日,在2018“千人計劃”專家新泰行活動現場,來自山東泰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劉孝平激動地說。作為一名公司負責人,劉孝平過去也參與了不少類似活動,可唯獨對這場“專家行”表現地尤為重視,原因何在?

原來,這家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自2013年創建以來,雖已發展成北方最大的單體茶園、全國最大的有機茶園,可困擾企業多年的土壤貧瘠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而這一問題正逐漸成為限制企業發展的瓶頸。

這幾年,劉孝平走了不少路,問了不少人,用了不少方,都未見效。如今,見到了被國內稱為土壤修復領域第一人的程功弼博士,讓他喜出望外。

“程教授帶來的項目課題恰能很好解決泰茶萬畝茶園土壤貧瘠亟待修復的問題。”劉孝平感慨道,“困擾企業多年的問題今天終於有了解決方案,感謝政府給予我們這些農業公司接觸專家的機會。”

據瞭解,活動當天,泰茶公司就與程功弼團隊簽訂了合作協議。

“一個土壤問題,企業花了五年時間都未能解決,究其根本是人才匱乏。”新泰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侯詩榮說,“這看似是一個農業龍頭的個別事件,反映的卻是整個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所遇到的人才問題。”

新泰打出漂亮“组合拳”,打通乡村振兴“堵点”!

(二)

為彌補農村發展的人才短板,近兩年,新泰在引人育人上下了真功夫。

今年3月,當地制定出臺《新泰市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政策措施》即“人才十條”,著重引進高端人才、外國專家等“五類人才”。

注重選拔使用實績優秀幹部,形成人才向農村一線傾斜流動的用人導向,已先後選派568名鄉鎮骨幹充實到基層管理區工作,選聘回鄉大學生121人回村任職。

在加強鄉村人才的內生培育方面,新泰通過推行“春潮行動”、“素質技能培訓計劃”和實施農村創業創新“百村千名帶頭人”等一系列培育工程,培養農村實戰人才。一大批農業創客孵化園開始湧現,山東長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的創夢空間設立展示中心、互聯網+研究中心等六大中心,打造集人才孵化、創業創新、電子商務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業創客孵化園,旨在為鄉村振興輸出培養新型農業技術人才。”7月11日,走進山東長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其運營部副經理劉焱指著3000平方米的長興創夢空間向記者介紹道。

目前,該公司現有員工188人,中級以上農業技術人員就佔了36人,與山農大是戰略合作伙伴、與省農科院等國內多所知名院校、科研機構保持著密切地交流及技術往來,並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科研試驗基地上千畝。

這只是新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當地以“建設美麗鄉村、共創美好家園”為目標,圍繞好產業、好環境、好風尚、好秩序、好收入“五個好”,實施鄉村振興“54321”工程,重點做好五大行動、四項機制、三大支撐、兩個規劃、一個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這其中規劃作為這項系統工程的“第一道工序”,顯得尤其重要。

新泰打出漂亮“组合拳”,打通乡村振兴“堵点”!

(三)

“村裡有了規劃,我們發展的方向就明瞭。”龍廷鎮掌平窪村黨支部書記劉方軍告訴記者。

掌平窪曾是“靠天吃飯”的貧困村,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現在,這裡憑藉錯落有致的石頭老屋、一口“騰龍”螺旋井以及獨有的自然資源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旅遊發展之路。

然而,發展看似熱鬧的掌平窪,背後卻有說不出的苦衷。“其實我們內心是沒底的。”劉方軍說,原來,鄉村沒有發展規劃,村兩委帶領群眾只能想到哪,幹到哪,今天這裡挖口井,明天那裡修條路,不具有建設性,甚至出現了資源重複浪費的情況。

他告訴記者,曾經他們在廣場附近建了個公廁,費了功夫、花了錢,沒出一年就拆了,因為他們又有了發展的新想法,公廁成了致富的“絆腳石”。

為了突破發展瓶頸,2017年,該村在市委市政府的幫助下,編制了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根據規劃,村裡將設三大旅遊分區,分別是綜合服務區、村落旅遊區和觀光農業區。目前,在綜合服務區內,他們已建成紅色接待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到了旅遊旺季,這裡每天能吸引遊客五六千人,村綜合收益每年也達到了二三百萬元。掌平窪又駛入了發展有序的快車道。

如今,新泰市已聘請南方建設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全市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同步編制五個專項規劃;聘請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全市現代農業產業振興、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規劃;編制美麗鄉村和村莊發展“兩規合一”規劃。目前,全市已有278個鄉村有了規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

新泰打出漂亮“组合拳”,打通乡村振兴“堵点”!

(四)

規劃再好,不去實施只是空談。

為此,新泰一方面解決好鄉村發展所需的資金問題,將工商資本引入農業,不僅帶動了現代農業發展投資,還引進了新技術、新理念、新人才、新市場、新機制,為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引進工商資本87億元,整合涉農資金15億元,湧現出像山東益客,新泰惠美等一批利用工商資本撬動農業龍頭的典型。

同時由市財政出資1億元,又聯合新農創注入資金4億元,成立鄉村振興發展公司,將扶貧資金集中整合、集中投資、平臺管理,真正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

今年,當地整合20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併入鄉村振興公司,統一規劃建設40個高標準生態養殖棚舍,產權明晰到村、收益分配到戶,確保收益率不低於8%,將解決周邊206個村4435戶貧困群眾的“吃飯”問題。

新泰打出漂亮“组合拳”,打通乡村振兴“堵点”!

(五)

新泰市樹立“抱團”發展思維,在全省成立首個鄉村振興聯盟。

聯盟首批由56個成員單位組成,涵蓋了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鄉村振興重點村。它們將通過發揮聯合、服務、促進、交流作用,推動龍頭企業、合作社、特色產業村之間的交流互動,實現跨界融合、共同進步、共贏共榮。這其中成員單位山東眾客食品有限公司與新泰宏成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聯姻就是典範。

宏成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來,一直從事肉雞、肉鴨、生豬的飼養與銷售,可伴隨合作社的日益壯大,發展進入拐點,急需創新經營模式,實現綠色轉型。

而眾客食品有限公司作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自主研發了益客智慧養殖系統,運用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建成國內首家三層立體籠養鴨場。這正好能滿足宏成轉型所需要的技術支持。

在鄉村振興聯盟的幫助下,兩家單位一拍即合達成合作。眾客食品負責為宏成合作社提供物聯網技術,並進行人員技術培訓,目前,已為其累計培訓養殖戶1800餘人次,培育發展1000戶“生態家庭農場”。

對此,新泰市委書記劉欽海說,“鄉村振興從來不是靠單打獨鬥實現的,靠的是協作、共生,農企要集團化作戰,品牌要區域化打造,要著力構建鄉村振興協同共贏利益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