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父子在爲國家的戰爭上交惡,到底是什麼原因

今錄最後兩頁,蔡絛詳述了蔡京與蔡攸在滅遼大事上的分歧,這其實也是父子交惡的焦點。宣和四年(1122)夏,宋響應金,南北夾攻遼國。蔡攸輔童貫為副帥。“於是魯公垂涕頓首上前曰:‘臣不任北伐,寧自甘閒退。今臣子(指攸)行,誠無以曉天下,願陛下保全老臣!’上不聽。則曰:‘臣請則以效括母及語伯氏(絛之稱攸),吾將哭師也!’”幾乎說他是他、我是我,只要皇帝保我即可。甚至將要學紙上談兵的趙括之母,乞長平之敗不連坐。又要學秦伯迎接殽戰敗軍時“向師而哭”。如果金國不渝盟約,那麼這些小人肯定都成功臣了,蔡攸出征前很牛氣地向徽宗說得勝就要討走御前兩個美女,頗可能就得逞了。但唇亡齒寒,沒有後悔藥可吃。

最後一段蔡絛說得很沉痛:“嗚呼!使群小人不阿罔,則宗國豈至是?故世但知魯公之不主北伐,人或傳公詩有‘百年信誓’之句,且未得其始末,故書其略。”蔡京詩俱載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五(見附圖)。這首詩是初戰白溝失利時寫給蔡攸的,所以“百年信誓”無疑是指宋遼澶淵之盟,可見老蔡是深惜敗盟的。父子“茶湯相見”即下逐客令,但說他們“爭權相忌”未免是亂下結論了!

蔡氏父子在為國家的戰爭上交惡,到底是什麼原因

蔡氏父子在為國家的戰爭上交惡,到底是什麼原因

蔡氏父子在為國家的戰爭上交惡,到底是什麼原因

蔡氏父子在為國家的戰爭上交惡,到底是什麼原因

蔡氏父子在為國家的戰爭上交惡,到底是什麼原因

蔡氏父子在為國家的戰爭上交惡,到底是什麼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