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頭條君看史書看電視劇的時候,積攢了三個疑惑:

1.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威震華夏,而此戰在中,關羽為何“一意孤行”往北進攻襄陽呢?

2.岳飛為何在兵糧不濟的情況下,仍要發動“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呢?

3.金庸筆下,郭靖黃蓉夫婦死守襄陽,最終雙雙戰死。這個結局令廣大書友都唏噓不已,為何金庸老先生要如此安排?

一系列的問題,矛頭直指一個特殊而平凡的那名,那就是襄陽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第一個問題:關羽為何要北伐襄陽?

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婦孺皆知,我們把眼光放大一些,關羽為何必須要進攻襄陽,關羽進攻襄陽的時候曹操為何差點將“首都”從許昌遷到洛陽呢?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我們從點到面,來看看關羽為何北上進攻且曹操也如此忌憚。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封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同年,關羽率眾進攻曹仁鎮守的樊城。當時正值秋天,大雨傾盆,漢水暴漲導致決堤。大水將樊城附近的曹操援軍淹沒,樊城被倒灌。關羽撿了個大便宜,擒于禁斬龐德。同時梁,陝地區的“盜賊”可能受到了關羽的指使在各地裹亂,曹操形式岌岌可危,關羽此舉威震華夏。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正所謂: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大水前期對魏國極度不利,曹操被迫派出徐晃等人前去救援。因為漢水決堤,樊城被倒灌,城池基本都被淹沒,曹仁和滿寵等人僅僅依靠數千人守城。關羽此時並未著急進攻,而是利用人數優勢進行圍城,斷絕城內糧草,想要讓樊城不攻自破,這個想法很好只可惜對手是曹仁和滿寵。最終曹仁和滿寵撐到了徐晃救援,在合理時期還主動出城輔助徐晃,關羽看到沒有什麼便宜可撈取也就撤兵了。

沒有便宜可撈,襄陽打不下來就結束整個軍事行動?看來襄陽地區是關羽必須要拿下的,從以上兩點我們看出關羽對於襄陽的不解之情。

眾所周知,古代打仗必須要考慮戰爭通道,下邊這幾張圖也許就能讓您一目瞭然。

先來個全景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再明確一點?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還沒看懂?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更詳細一點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對於東吳方面:自從單刀赴會之後,劉備將湘水往東地區都割給了孫權。襄陽也是奪回東側地盤的重要條件。

對於曹操方面:拿下襄陽往正北或東北將無險可守。關羽很容易突襲皇帝所在的許都。即使曹操將獻帝遷到洛陽,也難不倒關羽。另外如果劉備北伐,關羽可從襄陽從山路直取長安,長安是曹操西部的重要軍事陣地。前後夾擊,大事可成。

所以:得襄陽就可得通往當時各大重要城市的通道。

第二個問題:岳飛為何收復襄陽六郡?

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發生在1134年,在宋金戰爭中,宋軍為收復偽齊軍攻佔的襄陽等六郡,在襄漢地區進行反擊的重要作戰。我們可以看出,襄陽的四通八達是有利的區域要素。但岳飛堅持收復襄陽並非只是考慮到這一個點。

襄陽之所以重要,還要考慮它的北面是南陽盆地,直到黃河無險可守,南面是江漢平原,直達南嶺,東可達長江之盡頭,西出漢中進入川陝。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說。足可見其戰略價值之重。

這是一個完整的戰略鏈,鏈條的首端是襄陽,尾端是南京。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有了襄陽這塊地方,才有能力作為落腳點嘗試守住淮河。敵軍如果貿然南進,補給將要面臨巨大困難。

對於南宋來說,淮河要守住,守不住一定要守住襄陽,因為只要有襄陽在,就可以有往北進軍的可能。如果襄陽丟了,將完全依靠長江天險。眾所周知,長江天險絕對不是沒有弱點,長江中流下流可渡河點過多,而且防禦沒有縱深機會。我們可以想想晉朝滅東吳,北岸盡失的孫皓即使“鐵索攔江”也無濟於事。

可以看出,岳飛拿下襄陽,主要是為了反擊,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

所以:守長江應該守北岸,而北岸基地無疑是襄陽最為合適。

第三個問題:郭靖戰死襄陽

金庸老先生筆下的人物各個經典,廣為流傳。大家最為喜歡的應該是大俠郭靖了。可能不完美的文學才是令人懷念的,金庸老先生安排郭靖黃蓉夫婦死守襄陽,最終雙雙戰死。這個結局令廣大書友都唏噓不已,為何金庸老先生要如此安排?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我們來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一下,郭靖為什麼要死守襄陽?金國宣告滅亡之後,南宋朝廷不僅沒有獲得喘息的時間,還要面臨蒙古大軍的威脅。從公元1235年蒙古第一次南侵起,直至1276年蒙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南宋王朝走向了滅亡。

從當時的情況分析,蒙古南侵的路線不外乎幾條。而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襄陽。南宋的北方門戶。西邊關陝,東通江淮,北進中原。若從漢水直下便可直到武漢,是南北的重要通道。襄陽一破,南宋便無險可守。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我們可以看出,襄陽在防禦意義上是重要節點,但同時有另外一個忽略的點,那就是南宋防守襄陽接近六年。

《讀史方輿紀要》: “天下之脊”,易守難攻。

襄陽自古都是戰略要地,三面環水,一面是山,可見易守難攻。——網友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三面環水,一面是山,捨我其誰。

所以:襄陽城易守難攻。

這樣開頭的三個問題就都解決了~

​另外,李自成在出潼關後也是先攻去襄陽,並稱王,然後在北上京師的。為的就是為了防止明軍出襄陽北上斷其後路,又可以在平定北方後可以直接南下。

​當時解放軍在進軍武漢和四川的時候也是先攻去襄陽,在襄陽留下了4000多烈士。

綜上所述,襄陽為何自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原因自然就是四通八達;防守長江的最後一個陣地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等因素。

一座襄陽城,一直在輝煌和麵目全非中循壞,它靜靜的矗立在漢江邊上,伴著漁火,對我們訴說著遙遠的故事。

三個問題解釋清楚:你所不知道的襄陽有多搶手

本圖文整理自:看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