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深水区|“最多跑一次”成营商环境新标尺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前瞻性把握,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根据浙江实际,提出了关系浙江未来发展的宏伟战略——

“八八战略”,为浙江的长远发展作出了跨越时空的顶层布局。

今年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15周年。十五年来,浙江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率先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新成就、新经验,体现出在深水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坚韧。

勇闯深水区|“最多跑一次”成营商环境新标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经济之声推出系列报道

《勇闯深水区》

第二篇

《“最多跑一次”成营商环境新标尺》

以“最多跑一次”为改革抓手

家住嘉兴市南湖区新篁镇陈良村的冯女士,想在村里开一间鲜花店,但她不知道要准备哪些材料。因为她要办理二胎证明,就顺便在窗口咨询了一下。让她没想到的是:二胎登记、工商营业执照,这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居然在一个窗口全部搞定了。

以前,不同的业务要在不同的窗口办理,需要重复排队,叫号取号,现在这样非常方便。

勇闯深水区|“最多跑一次”成营商环境新标尺

冯女士体会到的方便快捷,得益于“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先行先试的浙江省,已经把“放管服”改革延伸到了基层乡镇,以“最多跑一次”为改革抓手,撬动各领域改革,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数据共享,推广“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证通办”,打造最佳的营商环境。

不仅如此,浙江还推出了材料容缺受理的新举措。杭州市政府办事大厅工作人员:

我们还推出了材料的容缺受理,就是不是很重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话,可以先给你办,然后你把补增的材料通过快递寄给我,我把营业执照寄给你,双向寄递。

勇闯深水区|“最多跑一次”成营商环境新标尺

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从群众视角看问题

浙江省编制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处处长董继鸿说,“最多跑一次”,关键是要打破原先的“部门本位主义”,从群众的视角看问题。

我们是从群众办事的视角来界定什么是一件事。我们原来的改革是“部门本位主义”,现在就是要打破部门,推出的是一个整体政府的理念。我们是服务型政府,政府来给你服务,怎么服务,就不能够站在原来部门的角度去看问题。

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志华对这些年以来浙江营商环境的改善深有体会:

政府从服务理念上做了根本的改变。之前我们感觉就是,我们来审批、来备案,我们是一个请求者,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机构。现在是企业为主体,让我们能感受到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对企业来说,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勇闯深水区|“最多跑一次”成营商环境新标尺

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

让企业少跑腿,背后就是要让数据多跑路。在浙江嘉兴,目前已经实现了国土、住建、地税三部门的数据共享,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已被打通。企业每申报一个项目,就会生成该项目的专属符码,实现项目的所有信息一码查询。

嘉兴市科能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炜说,正是有了数据共享才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这串符码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身份证,点进去以后,其他的印证材料都具备了,到时候我提交我的专业报告就OK了,这就是数据共享。达到了这个效果,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因为后续有些专业的东西就可以由专业的评估机构来办理。

勇闯深水区|“最多跑一次”成营商环境新标尺

改革还需进一步突破,从上到下系统应兼容

在嘉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沈建明看来,“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就局部来说成效显著,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反响都很好。但由于从上到下系统的不兼容,“最多跑一次”改革,还需进一步突破。

现在因为我们系统很多,有部建系统,有省建系统,有市建系统,还有一些单位自建系统,这个是最近“最多跑一次”改革里头最大的一个难点,不兼容。

杭州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斌也坦言,要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困难还是不少:

特别是国家部委这边的垂管系统,难以打通。说是开放接口了,但是只是查询界面,查询界面是我要知道这个人的身份证,或者知道其他个人信息,比如说机动车,就需要机动车发动机的那一串识别号,你说我窗口怎么可能知道,也是要老百姓把这个东西拿过来,到窗口办,我才能把这个号码输进去,再来核一下,这就没有意义了,还是要老百姓到窗口跑一趟。

改革进入深水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

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浙江省今年又提出了投资项目审批“最多100天”的新目标,这意味着企业项目审批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驱动力,也是吸引力、竞争力。只有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的服务精神,才能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记者:夏 青、王贵山、陈瑜艳、何冰倩

编审:刘志军、李 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