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中國吉安網訊(記者 羅青)隨著城市加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問題也隨之日益突出,垃圾焚燒發電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垃圾處理方式,在土地資源稀缺、垃圾“圍城”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是大勢所趨。我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市委、市政府推進吉安環境建設、加快打造“清淨整潔”“精細秀美”宜居家園的重大舉措,也是踐行“擔當實幹、馬上就辦”工作作風的重要體現。

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於井岡山經開區高新街道梨塘村以南、娑羅山以西,規劃總面積340畝,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概算總投資約6.37億元,採用DBFOT模式,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負責設計、投資、建設和運營,特許經營期30年(含2年建設期)。

項目配置2條600噸/日焚燒線、2臺中溫中壓餘熱鍋爐、1臺25MW中溫中壓凝汽式汽輪機組及1臺25MW的發電機組。焚燒系統採用目前國內技術最成熟、運行最穩定的機械爐排爐垃圾焚燒工藝;煙氣淨化系統採用“SNCR爐內脫硝+半乾式脫酸+幹法噴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組合工藝,煙氣排放數據將優於《生活垃圾焚燒汙染控制標準》的排放限值,參照執行歐盟2010標準。

滲濾液處理系統採用“預處理+UASB厭氧反應器+MBR生化處理系統+NF納濾+RO反滲透”處理工藝,處理後回用作為循環冷卻水補充水,實現“零排放”;垃圾貯存池採用密閉、負壓方式,能有效防止臭氣外逸;焚燒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將全部得到安全處置,爐渣可作為建材企業的生產原料,飛灰經螯合穩定化處理後進行安全填埋。

該項目自2017年8月正式啟動以來,各相關負責單位排難而進、主動作為,提前謀劃、搶抓進度,依法依規按程序先後完成了項目規劃選址、可研立項、用地預審、PPP“兩報告一方案”審批、社會資本方的政府採購等前期工作,確保項目於4月16日順利開工。項目建成後,每年可處理吉泰走廊“三縣四區”的生活垃圾43.8萬噸、發電1.54億度,實現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

為了穩步推進項目建設,2017年11月初,井岡山經開區成立項目徵拆領導小組,只用了70天的時間,完成了主體項目及周邊土地5000畝的徵收工作;今年3月,井岡山經開區高新街道完成項目用地範圍內的林木採伐申報手續及所有的拆遷、青苗補償,與村小組簽訂了樟樹收儲協議,配合有關部門辦理了樟樹移植手續,5月底完成了項目用地範圍內1092株樟樹移植;與村民洽談墳墓遷移工作,利用一天時間遷移墳墓50餘穴;吉安縣委 、縣政府主動作為,穩妥推進居民安置點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相關部門向省有關部門爭取特事特辦,積極推動項目的土地報批、林地報批、樟樹移植、墳墓遷移、安置地落實等工作順利開展。

組織參觀考察,積極化解“鄰避效應”。為爭取群眾對項目建設的理解和支持,市政法委、市組織部抽調後備幹部進校、進企業、進社區入戶做群眾工作。通過召開宣講會現場答疑,發放科普知識手冊,播放宣傳片,組織幹部及村、居代表赴上海、惠州、寧波、常州等地考察已成熟運行的垃圾焚燒項目等方式,有效消除了群眾顧慮。

作為全省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及市本級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PPP項目,市城管局項目辦嚴格按照PPP項目政府採購要求,聘請國內經驗豐富的PPP諮詢和招標代理機構精心編制了《物有所值評價報告》《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及《PPP實施方案》,仔細論證了項目採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和利潤率的合理範圍,既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國內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社會責任感強的優質企業前來投標,又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市本級財政的支出壓力。整個PPP政府採購過程歷時兩個半月圓滿完成,在全國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的PPP政府採購同類項目中名列前茅,並創造了噸垃圾補貼費全省最低的佳績。

據瞭解,綜合我市各地地理形態、行政區劃、垃圾量、交通現狀、運輸距離、意願等因素,全市規劃建設5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已開工建設的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輻射市中心城區、吉水縣西部、泰和縣東部、吉安縣東部範圍;新幹縣、峽江縣、永豐縣、吉水縣東部範圍內建一個,選址在永豐縣;遂川縣、萬安縣範圍內建一個,選址在遂川縣;安福縣、吉安縣北部範圍內建一個,選址在安福縣;永新縣、井岡山市、吉安縣西部、泰和縣西部範圍內建一個,選址在永新縣。已經開工的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進行場地平整,安福縣和遂川縣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