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釋銅馬軍名揚千古,朱元璋三釋敵帥是東施效顰還是另有深意?

劉秀釋銅馬軍名揚千古,朱元璋三釋敵帥是東施效顰還是另有深意?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光武帝劉秀身雖為高帝之後,實則白手起家,披堅執銳,馳騁沙場,血戰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

這其中,有一件事不得不說。

即光武帝曾於更始二年初冬,以十萬之眾與盤踞在陽武縣的五十萬銅馬軍全面開戰。

該戰,光武帝以漁陽突騎截斷了銅馬軍的補給線,然後在清陽亭發起勢若千鈞的一擊。

銅馬軍大潰,逃到清河國館陶縣後,無力再逃,紛紛跪地請降。

時已黃昏,跪倒在暮色中的銅馬軍無邊無際、鋪天蓋地,黑壓壓的。

怎麼安置這些降兵呢?

而且,這些降兵會是誠心誠意投降的嗎?

光武帝帳下諸將心中都沒有底。

光武帝卻大手一擺,傳令眾降將各領各的隊伍回營整頓,告訴他們,自己明天再到他們的營地巡視。

降將將信將疑,引兵退去。

第二天,光武帝果然輕裝乘馬,巡營部署。

降將們心悅誠服,交口稱讚道:“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可以說,光武帝真乃人中龍鳳,既有容人之量,又膽色過人,無怪乎能成中興大業。

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低賤,崛起於貧苦百姓的最低層,揭竿而起,天下英雄風跟雲隨,這其中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劉秀釋銅馬軍名揚千古,朱元璋三釋敵帥是東施效顰還是另有深意?

成吉思汗四大功臣木華黎後裔,元朝萬戶納哈出,在太平(今安徽當塗)被俘,朱元璋竭力招降,並使已經歸附的元朝萬戶黃儔充當說客。納哈出搖頭說:“我本北人,終不能忘北。”朱元璋感其忠義,下令將其釋放。大將軍徐達等人大驚,紛紛勸朱元璋將之處斬,免除後患。朱元璋說:“無故而殺人,非義。”他召見納哈出及降臣張御史等人,宣佈說:“為人臣者各為其主,況汝有父母妻子之念,今遣汝歸,仍從汝主於北。”然後發放路費,放他們回蒙古去。

朱元璋此舉,許多降兵都產生出了重新出走的想法,軍心頗受擾動。

朱元璋知道,也不阻攔,聽任自便。

話說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郭子興長子郭天敘為濠州都元帥,張天祐、朱元璋分任左右副元帥。

朱元璋憑藉巢湖水軍及其戰船渡江,連佔採石(馬鞍山)、太平(當塗),在江南站穩了第一站。

採石到集慶(南京)的直線距離不足50公里。

集慶的元軍無比恐怖,糾集大軍前來攻打朱元璋軍隊。

元軍由兩部分組成,水軍由右丞阿魯灰、副樞絆住馬、中丞蠻子海牙等人率領;陸軍以方山(現在南京江寧區的方山一帶)民兵為主,由陳埜先率領,共數萬直取朱元璋。

劉秀釋銅馬軍名揚千古,朱元璋三釋敵帥是東施效顰還是另有深意?

元軍水軍的大船鉅艦很快取得制江權,堵住了姑孰口(太平城外姑孰溪的入江口),截斷了朱元璋軍隊回到江北的退路。

陳埜先的兩萬多方山民兵,則包圍了太平城。

太平之戰中,徐達、鄧愈、湯和在城東與陳埜先輪番交戰,期間,湯和還中箭受傷,卻是拼死不退,血戰到底。

最終,大敗方山民兵,生擒了陳埜先。

陳埜先自以為必死。

但朱元璋並沒有殺掉他,而是主動釋放。

陳埜先出乎意料,大感疑惑,問:“生我何為?”

劉秀釋銅馬軍名揚千古,朱元璋三釋敵帥是東施效顰還是另有深意?

朱元璋笑道:“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佔領城池,稱帥稱王者不知其幾。然則勝則人附,敗則附人。你既以豪傑自負,必能識達事機,怎麼可能不知道我不殺你還釋放你的原因呢?”

陳埜先也笑了,說:“你是想讓我的軍隊向你投降麼?”

朱元璋答:“當然。”

陳埜先於是寫信給各部眾。

第二天,大小頭目全部率部來降。

朱元璋和陳埜先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共約合兵攻取集慶。

因為陳埜先已投降了朱元璋,水面上的元軍只好放棄堵截江面,撤回了集慶。

劉秀釋銅馬軍名揚千古,朱元璋三釋敵帥是東施效顰還是另有深意?

不久,朱元璋發兵攻打集慶,陳埜先暗中叮囑部下不可力戰,而等待時機向朱元璋發起攻擊。

有人將陳埜先的陰謀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笑笑,說:“吾久知其不誠,然殺之恐失豪傑心。”

回頭,讓人找來陳埜先,一臉赤誠地說:“人各有心,識見不同。從元從我,任汝所適,不相強也。”

陳埜先對天發誓說:“若背再生之恩,神人共殛之!”

朱元璋前嫌盡釋,目送陳埜先而去。

陳埜先回到營地,暗中勾結元南臺御史大夫福壽,誘殺了郭天敘、張天祐。

不過,陳埜先本人卻被金壇縣的地主武裝誤殺,餘部由其義子陳兆先率領,屯駐方山,與元行省蠻子海牙在採石的舟師互為犄角,窺伺太平。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大敗蠻子海牙舟師於採石,緊接著,水陸並進,進攻集慶,先於江寧鎮破陳兆先軍,擒獲了陳埜先義子陳兆先。

劉秀釋銅馬軍名揚千古,朱元璋三釋敵帥是東施效顰還是另有深意?

朱元璋對待陳兆先等人十分優待,不但以陳兆先為心腹將領,封其為兵備宿衛,還從中先了五百驍勇兵卒作為自己的宿衛親兵。

夜裡,朱元璋令這五百人悉數入衛,而屏原來的侍衛於無慮,獨留馮國用侍臥榻帝,自己解甲酣眠達旦。

陳兆先五百宿衛兵大為感奮,紛紛相告:“既活我,又以心腹待我,何不盡力圖報?”

接下來,在攻打集慶的戰鬥中,這些人爭先陷陣,大敗元軍於蔣山,斬殺元守將福壽,取下集慶。

陳兆先效死力追隨朱元璋,鄱陽湖之戰中掛一路元帥,力戰死,追贈潁上郡侯。

後世對朱元璋釋納哈出、釋陳埜先、釋陳兆先三人之舉,大加讚歎。

尤其是釋陳埜先,明知其是有意詐降,還真心接納,目的竟是為自己剪除去郭天敘、張天祐,致使自己一枝獨大,最後成就大明基業。

劉秀釋銅馬軍名揚千古,朱元璋三釋敵帥是東施效顰還是另有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