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蒙自南湖因位于老蒙自县城南部而得名,南湖总面积41万平方米,最初这里是雨水汇合成的小泽,故称草湖(草陂)。明朝嘉靖年间(1528年)为解决饮水用水问题,知府钱邦称带领民众,将湖中淤泥杂草取出,垒成3座小山,分别以神话中仙人居住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为名,明穆宗隆四年(1570年),凿渠引城东法果、落龙、酒鸡等四泉之水灌入湖中,形成碧波荡漾的大小两个湖泊。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蒙自南湖公园北大门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蒙自南湖夜景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蒙自南湖夜景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近年来,旧城改建南湖畔建了很多高楼,市民在家就能观赏南湖风景(原红河州轴承厂片区)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近年来,旧城改建南湖畔建了很多高楼,市民在家就能观赏南湖风景(月牙塘片区)

近年来,旧城改建南湖畔建了很多高楼,市民在家就能观赏南湖风景(月牙塘片区)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近年来,旧城改建南湖畔建了很多高楼,市民在家就能观赏南湖风景(999电池厂片区)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近年来,旧城改建南湖畔建了很多高楼,市民在家就能观赏南湖风景(红河卫校片区)

大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又凿山2600余丈,引来白溪河水,并在城南面“筑堤数里,如长虹卧波,赤地泽国,望之令人心志豁然”,从此便形成了南湖。同年在湖上建一座雄伟壮观的亭子——瀛洲亭作为竣工纪念。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由于战乱,瀛洲亭被毁,后经几次重修。清末,法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云南成为法国势力范围,辟蒙自为商埠,在南湖东面设立领事馆、海关、酒店、教堂、洋行等。1899年,蒙自各族人民火烧洋行,以瀛洲亭为指挥点。1926年云南地下党滇南区委领导同志杜涛从广州赴蒙自,曾在南湖召集地下党的秘密会议。1938年4月至8月,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曾设立在蒙自,闻一多教授就在该校任教,南湖成了师生们学习、游览的幽静之地。1961年在南湖中部兴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缅怀为革命牺牲的云南省地下党杜涛、李鑫、吴澄等领导同志及其他先烈。1963年又拨款兴建了石拱桥、凤凰岛、竹子岛、碧桃岛和游泳池。南湖景区建月瀛洲亭,为六角三层重檐,檐角、亭顶铺琉璃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檐上挂有风铃,铃声悦耳。湖中还有各式亭台楼阁、奇花异卉,环境清幽,因有文人学士常来相聚,吟诗作赋,攻读诗书,又有“学海”之称。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蒙自菊花过桥米线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蒙自过桥米线

云南著名的过桥米线传说就起源于此,是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西景区地带较为宽阔,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纪念碑、闻一多纪念碑以及桂堤、菊圃、荷塘、水榭、雕塑、四岛、六桥、六亭及揽胜楼等建筑和景点。湖中心菘岛上的花木,枝繁叶茂,其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矗立于碧水之上的揽胜楼画桥烟柳,连接四岛,犹如蓬莱仙境,高悬楼上的牌匠上红底金书“揽胜楼”三字,出自书法名家杨修品之手,其书法道劲雄浑,为揽胜楼增添光彩。始级登楼远眺,青山碧水、田园农舍尽收眼底。南湖风光为历代名士歌咏不绝。清乾隆年间,尹邦宪先生《咏南湖》诗赞:“平湖碧水镜城南,湖上新亭枕岛三,小郭千家连滟,太虚一气人韬舍。山川顿觉云烟异,草木亦欣雨泽酣。功在泮池今倍古,无穷井养且相参”。蒙自南湖风景区几经修建,现已形成了以南湖为中心,拥有50多个景点的集园林名胜、自然风光、田园风光为一体的滇南旅游胜地。说到南湖,绕不开过桥米线,可以说过桥米线的名称或制作均来源南湖。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生吃后赞不绝口。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过,所以书生起名为“过桥米线”。

南湖,过桥米线从此名扬

南湖公园内闻一多纪念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