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師「鐵飯碗」流失高峯 「你辭職了嗎?」

2018教師“鐵飯碗”流失高峰 “你辭職了嗎?”

近幾年,鄉村教師緊缺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但今天公辦教師流失已經不再侷限於鄉村教師隊伍,大城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你辭職了嗎?”據杭州一些地方報紙報道,今年杭州老師之間流行著這樣的問候語。根據杭州某城區教育局的調查,從2015年到2017年,短短三年時間,該區辭職教師人數幾乎增加一倍。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部分教師為錢逃離並不值得憂思,然而教師身心俱疲所折射出的整個教育生態問題卻值得關注。

——編者

教育教學之外的雜事兒太多

“站在講臺上的我的確很快樂,但是一走出教室,那些繁瑣的形式就讓我煩躁不堪。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原來的很多同學都去了培訓機構,我糾結自己要不要去試試。”年輕的張老師在豆瓣教師組中傾訴著她最近的煩心事,很多老師回帖鼓勵她去外面闖一闖。

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中學專任教師工作量狀況及標準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教師每週工作時間在54小時以上,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25%,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甚至達到16小時。問題是,這些時間都用到了哪裡?

來考教師小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教師承擔的工作內容到底有多繁重?“一大部分是非教學的‘隱性工作’,實際用於教學的時間不足總工作時間的四分之一。”來考教師告訴記者,除了日常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外,老師們還要寫論文、做課題、評職稱、應對種類繁多的檢查驗收。“2015年全國完成中小學佈局調整後,住校學生增多了,一些學校的教師在上課之外還承擔著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服務工作。

杭州市勝利實驗學校校長張浩強給記者講述了普通教師的一天工作:早上七點半到校,中午沒有午休時間,晚上五點半離校,此時老師一天的工作並沒有結束。回到家老師還要批改作業、與家長溝通等等。“僅僅是面對孩子,給他們傳道授業解惑,我想大部分的老師是非常願意的。”但教學之外的工作強度讓很多老師不堪重負。

老師們除上文提及工作外,還有很多上級部門“壓來”的任務。一些城市正在申請“創建文明城市”,孩子們被要求背誦有關“創建文明城市”的條文和一些城市發展成果的數據,這樣的任務自然也落在教師肩上。據記者瞭解,某地學校為做好兒童防溺水工作,由各學校派老師在暑期分段守護河堤。

雲南賓川縣政協副主席王麗能告訴記者,縣裡的寄宿制小學沒有專人負責學生營養餐,老師們早上五點就要起床去採買食材,風雨無阻。有的學校校長為了能讓老師休息好,自己親自去買,回來再馬不停蹄地洗菜、做飯,保障學生們七點半準時吃到可口的早餐。早餐擺上餐桌,老師的任務還沒結束,他們還要保證每個孩子把面前的食物吃到肚子裡。

2018教師“鐵飯碗”流失高峰 “你辭職了嗎?”

評比壓力繁重

據瞭解,“流失的這些教師大都是名校長、名師和骨幹教師,其收入無論是相對還是絕對水平都不低。”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月華認為,教師離職的主要原因並非是“待遇低”,更多是自己的職業理想在公辦學校無法實現。

來考教師表示:“公辦學校的體制機制不盡如人意,什麼都講百分比,越是好教師多、教學質量高的學校,教師職稱越是難評。教師沒有成就感,哪來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只有疲憊倦怠感。”

來考教師介紹,教師的工資由三大部分構成:基本工資、津貼和獎金,而這些工資是否能全部拿到手,是不是有職稱評選資格,能否升職,有著“無數”的評價量化標準。龐曉麗向記者細數起這些考核標準:上課備課時數、撰寫論文篇數、反思筆記數量、課題數量、骨幹教師在“青藍工程”中帶教年輕教師人數等等都在考量範圍內。“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十幾個平行班的成績排在一起比高低,不少在小數點後面兩位比高低。”對此,龐曉麗感嘆,“再強大的心臟也經不起如此折騰,再強健的體魄也經受不起這麼繁重的工作啊!”有競爭、有評比就會有矛盾,特別是近幾年,名目繁多的各種評獎引發的負面“操作”越來越多,如評比中弄虛作假的案例不勝枚舉。

來考教師表示,除了評比壓力,行政化傾向在中小學校越來越嚴重,學校領導在職稱評審、評優選優方面還掌握著相當多的資源佔有權、利益分配權、人事調動權。近幾年中小學正高級教師中相當部分是校長、主任。“老師沒奔頭沒盼頭,逃離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2018教師“鐵飯碗”流失高峰 “你辭職了嗎?”

給老師們一方安靜的講臺

一個離職的教師這樣比喻他感受到的教育生態,他在寫字,有人卻老要拉著他的手,寫得不好還要怪他。這樣的情況下,還有多少人願意全情投入地把這幅字寫好寫完?

“我們對教育的折騰太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針眼就那麼大,難於應付,疲於奔命。”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龐曉麗以40年教學一線的切身體會,多年來一直在呼籲教育行政部門為老師們營造一個潛心教書、精心育人的外部環境。

在記者問及如何穩定教師隊伍建設時,著名教育學者顧明遠說出了他的思考:“教師的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教師是培養人才的職業,需要有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孩子的熱愛。教育行政部門需要考慮如何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教師、信任教師的良好社會風尚。”

“留住好教師可謂任重而道遠。”很多教育內部人士提示,“不能讓‘提高待遇’掩蓋了教育內部的系統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