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是刚需?小升初选校把你逼成了天秤座,公办私立到底纠结啥?

6月4日至12日,民办学校小升初网上报名。

今年的民办小升初网上报名,家长们似乎更多了一份淡定,因为今年的小升初选校“套餐”,相较往年有了很大的调整和变化。

公民同招+民办摇号,小升初选校有哪些利好?

名校是刚需?小升初选校把你逼成了天秤座,公办私立到底纠结啥?

按照市教育局相关规定,今年成都市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实行随机派位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招生。其中,本地生招生计划的30%的名额由随机派位方式确定,剩余计划采取面谈方式确定。被随机派位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自主招生;未被随机派位录取的学生,可按志愿参加学校自主招生。

以2017年为例,成都小升初的学位确定分四批次进行:第一批艺体特长生→第二批民办学校→第三批(俗称“大摇号”)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成都市第十一中学校(女子实验学校)→第四批(俗称“小摇号”)划片或划片随机派位入学。

按照这个批次,凡是上一批次已被录取的学生,就不能再参加以后各批次的录取。也就是只要被民办学校录取了,那就表示自动和“大摇号”和“小摇号”say goodbye。

而今年,成都小升初的学位确定批次为:第一批艺体特长生→第二批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成都市第十一中学校(女子实验学校)→第三批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区域内初中学校划片或划片随机派位。

可以看到,民办学校从往年的“第二批”招生中转移到了今年和公办学校一同招生的“第三批”,民办、公办两条线平行。这样,学生可以说是多了一重选择的机会,既可以参加公办的“大摇号”和“小摇号”,也可以报名参加民办的“摇号”和自主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被“大摇号”录取的就不能再参加“小摇号”。同样,被民办“摇号”摇中的学生,也不能再参加民办的自主招生,而是不经过面谈由摇中学校直接录取。

等到所有学校的学位确定后,如果同时有公办和民办抛出橄榄枝,孩子再来自愿选择读公办还是民办。

选公办还是民办?看热闹更要窥门道!

名校是刚需?小升初选校把你逼成了天秤座,公办私立到底纠结啥?

这样的政策调整和变化下,小升初的家长和学生选校像是多上了一层保险。然而,也逼出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天秤座体质,选择困难症上线。

选公办或是不想选公办,原因无外乎是这几点:

一、公办学校收费便宜,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综合今年成都各个民校学费收费情况来看,三年下来,读公办比民办能省下至少10万元的学费。

二、公办以划片为主,能就近入学,方便家长照顾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三、也是因为划片的原因,学校生源质量无法保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氛围没法保障。

选民办或是不想选民办,原因也无外乎有几点:

一、民办学校通过自主招生择优录取,整体生源质量较高,学习氛围有保障。

二、收费高,相应的硬件、服务等呈现出相应的水平,对于寄宿学生而言,选择民办更有保障。

三、牛娃云集,学习压力比较大。

四、今年成都新开民办校、在9月开始招生的新校不少,一是无办学成绩参考,考验家长选校的火眼金睛;二是新校那么多,师资质量如何保障?

名校是刚需?小升初选校把你逼成了天秤座,公办私立到底纠结啥?

公办和民办都有吸引家长的优势,也有让家长感到不放心的缺点,权衡再三,就一定能选到心仪的一所学校?小浪纵横选校江湖那么多年,听过太多的“选校论”,其中一位校长在选校上的看法和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1、轻广告,重口碑

与其花时间去看广告,不如去了解学长学姐和就读家庭的家长对学校的真实看法和评价。

2、轻自说,重官评

不轻易迷惑于学校“各种第一”、“自弹自唱”,更关注教育局、教科院甚至是政府对学校的官方评价及认定,客观公正,用统计数据说话。

3、轻硬件,重软件

现在高大上的学校非常多,家长、学生看了也赏心悦目,但要弄清楚这些硬件设施可能只是“秀场”。好的硬件重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师资团队、课程开设、科研成果等软实力却更加重要。

4、轻大全,重特点

大而全的学校一般来讲不存在,要看学校主打的“拳头产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关注学校与孩子的匹配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5、轻小利,重发展

不要让“入读优惠”“提前点招”等束缚住孩子的发展,真正优秀的学生,一定有书读,一定有好学校读,一定有好班级读。

6、轻攀比,重主见

不要因为亲戚、朋友、邻居家的孩子读了哪所学校,就要求孩子一定也要读。成绩的高低、孩子的起点和能力、兴趣爱好特长、家庭经济情况、心仪的专业等要进行综合考量,切忌跟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