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道德经》,可看到第一句就蒙了!什么是“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解读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什么意思,真那么玄乎难以理解吗?要知道,在老子那个时代,人家也只不过是讲了一句大白话,只是时代相隔久远了,我们现在感觉晦涩难懂了。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什么,也都会背,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家请注意,这句话我这里没加标点符号,为什么不加,因为古人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看文章需要自己断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断句方式,不同的断句会使同一句文字产生不同的意思,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最常见的断句版本也只是其中一种理解。

想学《道德经》,可看到第一句就蒙了!什么是“道可道非常道”?

常见的断句版本

我们经常说,写文章需要开宗明义,告诉人家我要讲什么,所以第一句话很重要,古人写出来的文字都是高度浓缩、概括的,内涵精深,作为《道德经》的开篇之句,其意义、内涵自然不简单,可以说对这句的理解程度,是学习整篇《道德经》的基础,是理解老子思想和微言大义的根本。这一开篇之句,起码有三种不同的断句方式,也就是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道,可以用言语表述,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可以用文字命名,但那只能表示它的部分特征。

注释:道,有两部分,可以表述的部分和不可以表述的部分,可以表述的部分叫做“非常道”、不可以表述的部分叫做“常道”。

道,即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道生万物,万物最终复归于道。道无处不在,遵循道即遵循自然。

常道,整全的道理(事物的本质)。非常道,部分的道理。

道理是整全的、系统的、立体的、宽广的,每个人都只能从一面出发讲部分的道理,无法在同一时间面面俱到。所以整全的道(常道),是没法用言语全说出来的,而只能讲出它的一部分(非常道)。

名,道的形态(物质的,即万事万物)。

常名,事物的全部特征。非常名,事物的部分特征。

事物的各个性质组成的特征构成一个整体,共同作用反应事物的整体特性,因语言文字的局限性,用一个或多个字表示的事物的名称是无法体现出它的整体特性的,只能体现出部分特性。同一事物,在它还没有名称之前,你可以把它叫做A、B、C、D任何一个,只是当我们把它叫做A了,就不再称它为B或C或D了,但不管叫什么,都只反应出了它的部分特征。

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

有人说可以,就有人说不可以,这是经常看到的现象;有人说可以这样命名,也有人说不可以这样命名,这也是经常看到的现象。

注释:道理是整全的、系统的、立体的、宽广的,有正面就有反面,每个人的立场、角度不同,都只能从一面出发讲部分的道理,讲从他的立场、角度的道理,有人说对(可以、好),也有人说错(不可以、不好),这就叫“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别人要反对你,只需从另一面去反驳就可以,所以有时候别人同意你的看法只是不愿驳你面子,不同意你的看法也不一定就说明你错了。人要有宽广的心胸,你对不代表别人错、别人对不代表你错。

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 我所说的是可用言语表述的道,是部分的道理;我所命名的是可找到文字称呼的名称,是事物的部分特征。

注释:这是我们常见的断句方式,虽然言语只能说出部分的道理,无法说出全部的真相,名称只能表示出事物的部分特征,无法表达全部的特性,但还是要就这可表述、可称呼的部分,从我(老子)这一角度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把它说出来,以求尽可能地说明什么是“道”。

综合以上三种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理解为:宇宙万物之理,博大而深邃,言语难以述全,每个人从各自的角度都有自己的解读,但我(老子)就从我的这一角度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把它说出来,以求尽可能地揭示什么是“道”。

想学《道德经》,可看到第一句就蒙了!什么是“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第一章全文

所以老子紧接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虽然很难用文字来表述来命名“道”,我(老子)还是要试一试,姑且用“无”来表示天地混沌之初的状态,以观察它的奥妙;用“有”来表示万事万物形成的根源,以观察它的边际。“有”和“无”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同一事物的两面),可谓玄妙深远,相互作用,是形成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