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淺聊沈周及其代表作《廬山高圖》

他的學生文徵明稱他是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因為他一生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未應科舉,而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始終專事詩文、書畫創作,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的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卻為世所愛重,畫被《吳郡丹青志》列為“神品”中第一人,“繪事為當代第一”。他就是明代中期文人畫 “吳派 ”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 “明四家”的沈周。

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淺聊沈周及其代表作《廬山高圖》

沈周 畫像

公元1427年,沈周出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他早年博取眾長,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同時借鑑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細筆也在謹密中具有渾成之勢,人稱“細沈” ,自成一家;到了中年時,他的技法嚴謹秀麗,用筆沉著穩練,內藏筋骨,成為畫壇領袖;再到晚年時,他的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渾。總而言之,沈周的繪畫技法全面,功力渾厚,進一步發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尤其他的山水畫以北方畫風特有的遒勁、渾厚之氣,表現南方山水秀美、悽迷之韻,使南北畫風有機融合,又各盡其妙,是當之無愧的吳門畫派領袖。

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淺聊沈周及其代表作《廬山高圖》

《廬山高圖》

《廬山高圖》是沈周四十一歲時為祝賀老師陳寬七十歲壽辰而創作的巨幅山水,堪稱其經典之作。畫中描繪的是山巒層疊、草木豐茂、飛瀑高懸、雲霧浮動、氣勢恢弘的廬山景色,底部山坡和虯曲盤纏的兩棵勁松形成近景;中景以著名的廬山瀑布為中心,兩崖間木橋斜跨,水簾高懸,飛流直下;上方遠景的廬山主峰聳立,雲霧浮動,山勢漸入高遠。沈周採用全景式構圖,以高遠法佈置畫面,畫面構思單純集中,自下而上、由近及遠,緊密相連,一氣呵成;同時用筆質樸、凝重,山巒的繁筆勾皴和屋宇的簡筆勾勒,形成疏密的對比,墨色也富有虛實輕重的變化,使畫面產生強烈的裝飾美感。這幅畫情景融合,意味雋永,象徵了陳寬的道德高尚,同時也表達了沈周對老師的崇高敬意。

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淺聊沈周及其代表作《廬山高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