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说端午不回来,母亲收到两万转账后去城里送粽子,开门后愣了

你看过的不同人生里,或许藏着相同的故事,我用故事写故事。

女儿说端午不回来,母亲收到两万转账后去城里送粽子,开门后愣了

注:图片来源网络

真情自知冷暖/文

01

她的手里提着一个包,是那种很老旧的款式。她的目光四处张望着,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

这里的一切变化得有些快,她还是两年前来过这里,当时是晚上,她的确有些记不起来地方了,于是只好拉住一个人问了问。

那是个小伙子,倒是很热心,听闻她是来寻人,说她下错了公交站。

好在隔得不远,小伙子带着她穿过了一条巷道,直接把她带到了那个小区门口。

她抬头看了看。

没错,就是这儿,这里就是女儿住的地方。

手里的包着实有些重,她换了个动作,把包抱在了怀里,朝着小区走去。这次来城里,她没有告诉女儿,而是自己一个人悄悄来的。

她就是想来看看,女儿过得怎么样?也给女儿带了些吃的。

她以为女儿该是过得很好的,毕竟女儿从小就优秀,读书的时候一直是镇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她从来没有让家人操心过,事事都能让人放心。

毕业后,她的女儿一直留在城里工作,她虽不知女儿收入几何,但想来是很不错的。因为逢年过节,女儿都总是给他们包不小的红包。

临近端午,女儿打电话说不回来了,很快她的卡里就收到了两万的转账。

她心道:这么多,难道女儿工资涨了吗?这样的话,那件事是不是就可以说了?

于是,她带着一包粽子去了城里。

女儿说端午不回来,母亲收到两万转账后去城里送粽子,开门后愣了

注:图片来源网络

02

她亲自前来,一方面是送粽子,那是她亲手包的;另一方面是想和女儿商量一件事:儿子马上要结婚了,能不能再借点钱买房?

儿子说不好意思找姐姐借钱了,毕竟姐姐已经帮过他很多,于是就只好作为母亲的她来说了。

毕竟女儿是家里最能干的一个孩子,为了供她读书,他们老两口辛苦了一辈子。

她一共两个孩子,女儿是老大,还有一个小儿子。两人本来是想着把儿子培养出去,奈何儿子读书不争气,大女儿倒是从小被人夸是块读书的料。

她虽在婆婆的影响下,有些重男轻女,但都是亲生骨肉,她依旧爱自己的女儿。

既然女儿成绩好,那就供她读下去,读到哪儿她就供到哪儿。后来果然如此,儿子初中毕业后就不肯上学了,女儿却是一路考上了大学。

在她眼里,考上了大学那就意味着好工作和好收入了,更何况别人都说她女儿考上的大学是所好大学。

儿子找的工作一般,工资也不高,所以她总是这样告诉女儿:“我们供你读这么多书,以后你有出息了,一定要拉扯一下弟弟!”

女儿点了点头。

毕业后,女儿寄给家里的钱果然不少,想修房子,她就把钱打回来了;老伴想买个电三轮拉东西,给女儿念叨了一下,她也很快把钱打回来了。

这次端午更是打了两万,她觉得女儿应该是工资涨了,于是带着粽子过来找女儿了。

正这样想着,她已经爬上了五楼。

她两年前过来的时候,女儿给过她一把家里的钥匙,她从口袋里摸出来。开门,开灯,看到眼前的一幕时,愣在了原地。

她颤抖着拿出手机,拨通了电话。

女儿说端午不回来,母亲收到两万转账后去城里送粽子,开门后愣了

03

她站在窗前,哭得双眼通红。

她不能想象,如果她没有收到转账立马赶过来,如果不是两地车程并不远。那么,女儿现在该是在何处?

医生说:“幸亏送来及时,不然什么都晚了。”

她现在想起自己开门时,看到倒在地上的女儿时的场景,仍觉得心有余悸。她只是不明白:女儿到底怎么了?

女儿已经醒了,她坐在床上,脸色苍白。她给女儿炖了汤,小心翼翼地端过去,她什么也不敢问,却是女儿先开口:“妈,我是不是让您失望了!”

说完一个人哭了起来。

原来,她的女儿之所以看起来过得好,不过是因为报喜不报忧而已。

她一个人在城里租着房子,平时很节约,不敢谈恋爱,那是会花钱的;她的工资也没那么高,甚至最开始寄给家里的钱,有些是借了后来再还的。

她明明生活得不好,却不敢和家里说。因为她是家里的骄傲,她书读得最多,她钱花家里最多,她看起来是最厉害的。

所以现在这一切都是应该的,父母要倚仗着她,家里要依靠着她,弟弟也要靠她拉扯。

可是,她没那么大能力,也看不到未来,压力越来越大,终于想到了另外一条路。打给母亲的两万块钱,不是因为她工资涨了,那其实是她现在所有的积蓄。

母亲静静地听着女儿说话,听到后来也哭了。她抱着女儿安慰:“都是妈妈的错啊!”

其实,她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的,她明明是爱女儿的啊,女儿为家里做些事也是应该的啊,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女儿出院的那天,老伴和儿子都来了,谁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谁责怪什么,大家都很默契地保持安静。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向女儿絮叨过那些事。

后来儿子结婚买房,她的女儿还是出了不少钱,她不知道那些钱是哪儿来的,应该是借的吧?她没敢多问,只是嘱咐女儿一定要记得好好照顾自己。

这是她所能想到的,给女儿最大的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