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有了网络的冲击后,看书人的比例虽然是少了一些,但总的来讲,喜欢买书、看书、藏书的人和家庭还是越来越多的。

书怕火、怕潮、怕晒、怕虫、怕刮、怕撕裂、怕污染等,并且很重,搬家时很麻烦,是很难管理的东西。

有的家庭将书管理的很乱,想找某一本书时很费劲;也有的随意乱扔,造成掉页、折页、污染等;还有的“喜厚不喜薄”、“喜新不喜旧”,将一些已有几十年历史或有重要收藏价值的旧书当作废品卖掉;还有的不知道藏什么书,花了很多的钱买了很多的新书甚至盗版书。

那么家庭当中应该怎样去管理书籍呢?我根据十年来对书籍的管理和整理的经验总结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购书

购书时切不可买盗版书,盗版书虽然很便宜,但是因为买盗版书既影响使用,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也不一定都要买新书,新书不但价格较贵,而且有很多是“东抄西拼”的,“装祯好看但意义不大”。应该多到旧书摊去看看,旧书都是书店所没有的,甚至是绝版的书,并且价格也相当便宜。关键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没有盗版书。

再者,要是买了一本建国前后出版的书,现在已经是60年了,很快就是文物了,留给后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财富。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是用1元钱在废品收购站买的,1953年出版,1954年印制的,是建国后的第一版《新华字典》,非常珍贵奇缺,网上有卖700多元。

购书时要选择自己需要并喜欢的,最好是能看懂并有收藏价值的。根据经验,“文革”时期及以前出版的书籍最严谨,极少有错误的地方,就是出现了也附有“勘误”表。

有的书暂不能成套,买到后就要作一下登记,碰到再卖旧书的就拿出来登记来看看能否配上。

书籍与古董的不同之处就是假的非常少,但是在古玩摊上就要注意了,因为卖假古董也有一些仿印并做旧的“假古籍书”和假的“文革”资料。我去西安就发现,市内小摊上卖的《毛选》和《毛主席语录》基本都是后印制的。

书柜

家庭中一定要有像样的书柜,并要有能既透明又能防尘的玻璃门。买书柜时不要买一组装满了后再买另一组,最终造成几组书柜的式样及规格不一致而影响美观,要根据房间情况及自己的喜好一次性买几组,开始装不满书时可做博古架使用。

管理

家庭藏书关键就是对书的管理,管理好了不但能延长书的寿命,给后代留下精神的财富,甚至是物质的财富,而且也便于日常中使用,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著名文人姚篷子(“四人帮”姚文元的父亲,是与鲁迅同期的文人)给他的后人留下万册古籍善本。宋版书两页就是价值十几万元,简直就是价值连城啊!

书及书柜,同时也是家庭当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和重要的摆设,是一个家庭中最能体现主人及家庭整体素质的名片。

厚书的管理

一些精装书如果直接立在书柜里,很容易造成书的走型而加快破损。应根据书的外形尺寸用较硬的纸板粘糊一个书套,将书装进书套中,除书脊外全在书套中,既能防止书的走型又能防落尘埃。再根据书套的规格打上书名。为了防止书套对书皮的摩擦损坏,可用一张纸包在书的外表再装进书套。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本书是1959年庆祝国庆十周年时,中央有关领导人及公务院各部级领导们写的纪念文集。各行各业建国前的经济数据,及建国十年后的发展变化数据,很有收藏价值。但是以前的拥有者保护的不好,磨损严重甚至有水迹。我买到手后就做了这个书盒保存起来了。

  • 多册套书的管理

很多成套的书,而且每册的厚度还不大,在书柜里也是很不好存放的,也要按品种做书盒。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套《康熙词典》我以前就有,并作了书盒,但是被人借去后不还了,只剩下这个书盒了。为了这个书盒,就在网上重新买了一套,这个书盒就又用上了。

这是在网上买的1925年印制的12册一套的《古文观止》线装书,没有函套,为了好好保存它,就自己做了函套。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是1937年3月出版的一套8册的《郑宝堂读书记》,做了这个书盒就好多了。

  • 薄册书的管理

许多较薄甚至没有书脊的薄册子,在书柜里既不容易查找,也不美观。可将同一种类或同一系列的数册合装在一个书套里,书套的口向内,打印上合适的书名字体后粘在书套的脊上,这样既醒目、又好看,也不损伤。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类的小丛书基本都是“文革”前后印制发行的,除了印制的质量好以外,关键是带有浓厚的时代和政治色彩,很值得收藏。但是要收配是很难的。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套《十万个为什么》看似是很普遍的,本来是不珍贵的。但是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上世纪八十年版的14册版,在九十年代又后续了10册就很少了。在最近几年前仍然在出版发行前14册,不知何故后续的10册不再发行,所以全套的24册就珍贵了。这套书中每个专业类别中分两册的其中第2册、分三册中的其中第3册、分四册中的第3、4册都是九十年代后续的,我配齐这24册竟然用了10年时间。

  • 资料的存放

有一些单张纸或是张数很少的(如毕业证书、奖状、地契、无信封的书信、手书、文革时期的传单等),要用薄膜套上,否则不但损坏的厉害,而且也很不好管理。

这类的资料页数都很少,不能成册,只有套上薄膜才能很好地保存起来。

  • 破旧书的整理

年代久远的破旧书一般其收藏价值远远大于使用价值,所以应尽量保持好现状,有能力和条件时要进行修整,切不可乱糊乱粘。修书是件动手能力很强的工作,要心细手巧才行,否则的话就不要动它,防止把旧书修成了废书,同时还要“修旧如旧”。

(1)单独包个书皮(书封面的纸如很薄很旧时,包书的纸也切不可太厚);

(2)修整破旧书时,切不可粘新纸

也不能用透明胶带和“两面胶”,更不能用订书钉,要用“糨糊”或是“乳白胶”仔细地粘修。平时要保留一些各类旧的纸张、书皮等,以备修书用;

(3)一些图书馆淘汰书中的“借书单”,有很多是随便不要撕掉,因为有的标有图书馆名及借、换日期,还可能有名人签名,这同样也是文化,也是有收藏价值的;

(4)有霉味的书要擦净后凉干处理;

(5)很多旧书是用“钉书钉”装钉的,要仔细把封面和封底折在一边,每隔几厘米用锥子将除封面封底外的书页扎眼,而后勇用多股的线将重新穿钉,最后把旧的钉书钉除掉,再仔细地把封面和封底粘上。旧书钉会腐朽书页的;

(6)书脊一般会先破损,用浆糊仔细抹上后,用薄膜将其包裹,而后插进书中夹紧,数小时后揭掉薄膜。

(7)如果封面与扉页有粘连时,小心将此两页与书分离,而后放进清水中浸泡。待全部浸透后取出,用旧报纸吸去明水,小心将粘连的纸张剥离,再分别用旧报纸吸湿,反复换旧报纸直至脱水为止,最后小心地粘在书上。在此过程中切不可放在阳光下暴晒,也不能用电熨斗强行干燥,防止纸张走形。

(8)封面有透明胶带的处理:用电熨斗(非雾)对此处加热,一般情况下就能轻轻揭掉,切不可毛糙地去揭,会粘掉文字和图案的。

(9)图书馆出来的旧书脊上很多粘贴了口取纸,要是不在乎就不要动它。要想揭去是很麻烦的事情:用电熨斗先将此处解热,而后小心地揭掉。粘贴上很多年的,其粘结度已经失去,就用锋利刀片轻轻将其剥离。

这本是1934年3月出版的《历代名人年谱》,买到手时书脊严重破损,经过十几道工序才修到这样。修这样的书一定要“修旧如旧”才行。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本书是1947年7月出版发行的,郭沫若著作的《革命春秋》,买到手时也是破烂不堪,书脊和封底都缺损了,我后修整到如此程度。

  • 珍贵书的管理

有一些有历史意义的书,是永远也不会再翻印了,所以要加倍爱护,其方式也是做书盒存放。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套书是1972年至1966年五年的时间里,每年出版一册,是每年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周年”的歌曲集,要是“文革”不结束,肯定还要继续出版的。在1977年出版了《十月战歌》歌集,也是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 * 周年”的,但是版式、书名已经都变了,所以就不应该与前五册归为一套。根据第一册没有排序号,第二册是“续集”断定,当时是没有计划要出版套集的,以后是随着形式的发展就成了每年出版一册了。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套“样板戏——京剧”是拍电影前的演出版,各剧中很多的人名与电影中的不相同,唱段也与电影中的有点区别,很有意思的。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家里藏书多怎么管理?

这套《主旋律》是电影版的,出版于1970年至1974年,共12册。红色封面的好买一些,其余的就很难买的,其中《磐石湾》我买了10年没有如愿,最后在网上书店买到了。上面两排中的7册是当年的“八大样板戏”其中的七个,第八个“样板戏”是《交响音乐沙家浜》,可是只出版了总谱,而没有主旋律谱,所以不能和这些归纳在一起;下面一排的五册京剧主旋律谱,是当时的第二批“样板戏”。如今我全部收集的12册均是“一版一印”的。

  • 摆放管理和注意事项

放书的房间要避免潮湿、干燥、灰尘、烟火、日晒、蛀虫等。每层书架上的书不要挤的太紧,要经常摆动检查一下。同类的书要放在一起,并要尽量按尺寸的一致摆放。要放上一些卫生球之类的防蛀物品。在寒冷地区书柜不要靠在“冷墙”(外墙),以防止因墙结露而使书受潮。

(1)住二层以上的楼房时,书柜的最下一层离地面最少要20厘米左右,防止自来水跑水后对书籍造成损害;

(2)住首层楼房的,书柜离地面40厘米(床的高度)的范围内不要存放书,避免湿气将书破坏;

(3)住平房的,地面以上80厘米(桌子的高度)的范围内书柜不要放书籍,防止水灾对书的破坏。在夏天有漏雨可能的房间要用大幅的塑料薄膜把书柜的前后及上面都覆盖住,防止雨季房屋漏雨;

(4)存放书籍的地方,尽量不要有电器插座

(5)书桌上尽量不要放置水壶、水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