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美麗昌吉|守護民生 藍天常在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守护民生 蓝天常在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守护民生 蓝天常在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昌吉系列報道之二

守護民生 藍天常在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守护民生 蓝天常在

奇臺縣江布拉克風光。 閆有才 攝

天山北麓,昌盛吉祥之地,碧水藍天,花草相映。

行走在昌吉州,千年古邑,各美其美的景象如畫卷徐徐鋪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因為目標,這是一項使命必達的任務;因為嚮往,這是一次沒有退路的較量;因為幸福,這是一場一鼓作氣、必須要贏的戰役。

今年,昌吉州通過對35家重點用煤單位的用煤數據進行在線採集、遠程聯網、實時監測,嚴控煤炭消耗總量;實施燃煤鍋爐、燃料運輸綜合整治;加強散煤燃燒治理,強化禁燃區環境管理;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全面淘汰黃標車,推進綠色交通體系建設等措施,重拳整治大氣汙染,守護碧藍天空,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守护民生 蓝天常在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才是幸福。

三個多月前,昌吉州以全州專題會議的形式,吹響了今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集結號。為了碧水藍天的承諾,為了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和藍天幸福感,昌吉州密集推出一系列重磅舉措,把源頭、重監管、強減排、促發展,分領域、分區域、分時段、分行業鋪排防汙重點;網格化、信息化管理等創新體制機制同步推出。率先在全疆建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出臺了《自治州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明確了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讓碧水藍天成為璀璨庭州的生態底色。

確定2018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從城市到鄉村,從散煤管控到揚塵整治,從淘汰汙染企業到圍剿“散亂汙”,全面推進大氣汙染治理攻堅戰。今年,昌吉州通過實施7項重點任務、31項工作措施、7項保障措施,250餘個重點汙染治理項目,確保昌吉州的天更藍、水更清、土更潔。

打贏藍天保衛戰,“昌吉藍”再次刷新紀錄。1-5月份,昌吉州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截至5月31日,全州平均優良率70.2%,優良天數106天,重汙染天數17天。

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州平均優良率上升2.1個百分點,優良天數增加4天,重汙染天數減少8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19.9%,PM10平均濃度下降9.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守护民生 蓝天常在

守護民生,喚回藍天,源頭治理是關鍵。控塵、控車、控煤、控燒、控排、控油,一樣都不能少。

昌吉市致力於打造一條幹淨的“綠色產業鏈”。2016年初,該市在全州率先啟動“清新空氣”行動,推動清潔能源置換工程。重新劃定了高汙染燃燒禁燃區,將禁燃區面積由20.78平方公里擴大為52.03平方公里,佔建成區總面積的83.8%。

守護民生,平衡“市容”與“繁榮”,是期盼,是壓力,更是動力。

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昌吉熱電廠是昌吉市最大的供熱企業,承擔著昌吉市267個小區10萬餘戶居民集中供熱任務。2014年至今,該公司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投資達到4.93億元。改造後,煙塵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相比於2014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史上最嚴格火電排放標準”主要汙染物的排放可以減少三到五成。

2013年以來,全州共完成1205萬千瓦燃煤火電機組除塵、脫硫、脫硝改造及7條日產2.2萬噸水泥生產線脫硝改造;淘汰拆除燃煤小鍋爐1044臺;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量累計分別達到11728噸、947噸、35087噸、47500噸,減排量貢獻率位居全疆前列。2018年,計劃完成13家企業27臺9140兆瓦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將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剩餘機組的改造任務。

2017年,昌吉州國控汙染源在線數據傳輸有效率達99.93%,在全疆名列第一。今年以來,昌吉州全面推進“智慧環保”平臺建設,78家汙染源企業的645套在線監控設備聯網,並實現短信自動推送企業超標排汙情況。

2017年,全州平均空氣質量AQI指數優良天數累計為296天,優良率為81.7%,優良天數比2016年同期增加11天。在中央環保督察期間,按期辦結34批272個交辦案件,在全疆率先推行“一案一研究、一案一督察、一案一問責、一案一總結”四個一工作機制,得到了自治區黨委的充分肯定,並作為典型做法轉發至全疆各地、各單位學習借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守护民生 蓝天常在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針對工業存量削減汙染排放,是考量昌吉州智慧的“必答題”。

瑪納斯縣漿粕化纖行業的臭氣汙染是個老大難問題,尤其是一到冬天,惡臭擾民。連續幾年,該縣都出重拳進行治理,尤其是2015年,瑪納斯縣對3家漿粕化纖企業實施停產治理,財政投入7.8億元,引導3家企業實施廢水、廢氣治理等環境綜合整治。2017年,該縣又引導舜達化纖和澳洋科技兩家企業共投入5000萬元,啟動了廢氣深度治理項目,達到了生態環境部提出來的惡臭汙染物排放一級標準要求。

這幾天,在新疆第一窖古城酒業有限公司,工人師傅們正忙著安裝一臺2噸電蒸汽鍋爐。今年,奇臺縣對建成區周邊的17家18臺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實施拆除或清潔能源替代,對已建成的20蒸噸及以上的燃煤鍋爐實施煙氣治理設施提標改造。

昌吉州建成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實現縣市、園區自動監測全覆蓋。6月2日,昌吉州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設備試運行。當機動車從設備前經過時,遙測設備能自動獲取機動車尾氣汙染物中的各種數值,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完成對機動車尾氣的檢測,實時傳輸到系統中並對照標準進行評判,快速篩查出上路行駛的尾氣超標車輛。

全州7個縣市全部創建為自治區級園林城市,其中4個創建為國家級園林城市。2013—2017年全州完成人工造林140.2萬畝,封山(沙)育林65.9萬畝。深入實施重點河道生態治理工程,累計投入34億元,推進頭屯河、三屯河沿岸綜合整治工作。

昌吉州通過精準治理和鐵腕治理,調結構、去產能、補短板,打造了一條綠色產業鏈,讓每一個產業都能成為產業鏈上跳動的“綠色音符”,讓“昌吉藍”成為當地人的一種幸福。

如今,在昌吉州已經凝聚起最廣泛的生態共識,保衛藍天系列整治行動正在彙集成最強大的生態合力,“青山常在、清水常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昌吉一定欣然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