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瞄上了海歸 海歸盯上了雄安

雄安瞄上了海归 海归盯上了雄安

雄安瞄上了海归 海归盯上了雄安

雄安新區越來越成為海歸關注的熱土,在7月1日舉辦的“國學雙語成果轉化及產業合作研討會”上,舉辦“中外青年中西文明雄安論壇”成為本年度中國先秦史學會國學雙語研究會的重點任務,眾多海歸參與其中。

鄧嘯林 攝

雄安瞄上了海归 海归盯上了雄安

這是2018年6月16日,在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拍攝到的景象。人工智能的痕跡隨處可見。圖為京東無人超市,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

鄧嘯林 攝

作為未來宜居宜業城市發展樣板和疏解非首都職能、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成立一年多的雄安新區,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越來越多的海歸也選擇雄安新區作為創業之地。

雄安新區成立一週年

變化悄然發生

在全面投入使用的“雄安基建第一標”——市民服務中心內人流如織,京東無人超市裡人頭攢動,人工智能痕跡隨處可見;在雄安新區管委會之前所在的奧威路上,臨街的幾層小樓掛滿了印有諸如“中建三局”“中鐵七局”“騰訊”等字樣的標牌;在安新縣,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雄安校區已經投入運營;白洋淀碧波盪漾,岸邊綠樹成蔭,藍綠相間的生態屏障已初具規模;從雄安新區管委會、安新縣,到河北大學、雪瑞莎集團……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的基本工作狀態是連軸轉,除了常規工作,每天都有很多的接待、洽談任務。安新鎮組織辦主任李振海介紹說:“僅7月上旬,我們就已經接待了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眾多高校在內的調研團隊。”雖然鱗次櫛比的寫字樓尚未建起來,打開大眾點評也搜不到五星級酒店,但在雄安,那種熱火朝天的氛圍卻感染著每一個人。

雄安有要求,海歸有需求。作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國家戰略,從建設之初,雄安新區就呼喚著海歸創業人才。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指出,雄安新區將搭建全球化高層次開放型的聚才平臺,面向全球招賢納士。在未來,雄安新區將重點引進能夠引領國際發展趨勢、從事科學前沿探索和交叉研究、開展高端產業技術應用基礎研究的高層次人才;具有產業化經歷、能夠引領和帶動新興科技落地應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高技能人才以及其他各領域的創新型領軍人才。對於特別優秀的人才,雄安新區可以一事一議,因人設崗。

海歸關注雄安新區

等待創業時機

雄安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和雄安新區管委會的引才決心吸引了眾多海歸的目光。早在去年9月3日啟動的“第17屆海外僑界高層次人才為國服務活動”中,就有來自14個國家的80名創業海歸走進雄安新區,其中碩士以上學歷76人,研究領域涉及環保能源、通信工程、生物科技、文化物流等。這80名海歸攜帶著80個項目應邀前來。

今年6月23日,北京市海淀區僑聯組織部分在京海外顧問和僑聯委員、駐區高校與科研院所的海歸學者、僑創企業代表等37人赴雄安新區參觀調研,瞭解雄安新區發展規劃,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海歸王任(化名)表示:“海淀區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科技和教育資源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但是隨著北京的城市虹吸效應,‘大城市病’日漸明顯。僅在海淀區,就有多家國家級、市級、區級的科技園、留創園和海創園,各大高校大多也設有類似的機構。這些園區新舊疊加,同質化競爭,創業和科研成本持續走高。海歸來雄安參觀調研,既是為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發揮自身優勢,也希望能在其中找到發展機遇。”

在7月1日由中國先秦史學會國學雙語研究會、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教育電視臺共同舉辦的“國學雙語成果轉化及產業合作研討會”上,舉辦“中外青年中西文明雄安論壇”成為本年度國學雙語產學研轉化的重要任務,眾多海歸參與其中。

“雖然已經吸引了眾多創業海歸前來參觀調研,但現在真正落地的項目還不多。”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王金寶坦言:“由於雄安新區目前還處在規劃設計階段,不論是寫字樓等辦公條件還是相關的產業條件、接待條件都還不很成熟,所以不少希望在此創業的海歸都在密切關注著雄安新區管委會具體的海歸創業實施辦法的出臺和雄安新區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

一位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的幹部介紹說:“不止是海歸,雄安新區實際上已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已經表示願意就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實驗室、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小鎮與河北省和雄安新區合作。英國金絲雀碼頭集團也將和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銀行共同建設雄安新區金融科技城項目。

7月18日,來自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家海外華文媒體實地參觀了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和市民服務中心園區建設。現在已有數百家企業包括眾多海歸企業表達了入駐園區的意向。”

專家給出創業建議

著眼於“千年大計”

毋庸置疑,雄安新區已成為眾多海歸的創業熱土。

出生在安新縣、現為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後的楊景周就是一例。楊景周的研究方向為3D打印生物材料和骨組織工程。在聽到雄安新區成立的消息後,他放棄了國外優厚的發展條件和機遇,向雄安新區管委會申請回國創業,建立了雄安第一家3D打印企業。談起創業經過,楊景周表示,一是因為高端製造業是雄安新區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之一;二是因為自己身為雄安人,為家鄉發展盡力責無旁貸。

楊景周的經歷也反映出海歸在雄安創業時應該具備的一些要素,在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毛鴻鈞看來,這些要素主要體現在甄選行業的能力,即如何選擇真正具有基礎性、長遠性、重大性的“千年大計”行業。他說:“這就要求海歸將創業領域更多集中在高科技、環保型、服務型的行業。雄安新區創業環境好,更適宜具有基礎性、長遠性、重大性的研究及成果轉化。”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薛楊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加以闡釋,他認為海歸在選擇雄安作為創業地時,可以爭取多方助力。比如雄安新區在政府機構設置方面,充分體現了“大部制、扁平化、高效率”的特點,海歸創業可以充分利用;在產業園、科技園、留創園、海創園方面,雄安新區設有中關村科技園;河北大學成立了雄安新區研究院創新科技園園,以促進海歸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深圳市目前正在洽談與雄安新區合作共建科技園;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也紛紛表示要在雄安新區建立科技園、留創園、海創園……這些方面的信息海歸應多加關注。除此之外,歐美同學會、“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等民間組織,也可以成為海歸創業的橋樑,海歸要學會“大兵團作戰。”

王任認為,海歸選擇雄安新區創業,看重其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職能是一方面,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雄安新區作為繼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未來城市的樣板所帶來的機遇。雄安新區的規劃設計,一是科技,二是環保,還有教育、醫療、養老、總部經濟、高端服務等眾多產業方向,所以以前那種勞動密集型和房地產驅動肯定不行,雄安新區建設是千年大計,需要每一個參與者的努力。

鏈接——

雄安新區發展高端高新產業

第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創新開放政策環境,在土地、財稅、金融、人才、對外開放等方面制定實施一攬子政策措施,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第二,明確產業發展重點。圍繞建設數字城市,重點發展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信息技術產業。

第三,打造全球創新高地。創新國際科技合作模式,打造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試驗區,率先開展相關政策和機制試點。

第四,完善產業空間佈局。佈局電子信息、生命科技、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等高端高新產業,以及支撐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摘編自中國河北雄安新區官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鏈接——

留學歸國人員

享受優惠政策

創新人才人口管理。推進人口管理創新,實施積分落戶和居住證制度,建立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完善引才政策。對於引進和遷移來的各類人才,河北省人社系統將實行一人一策、特事特辦,提供個性化、人性化服務,積極吸引各類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

搭建人才載體平臺。對在雄安新區工作的外省市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將直接認定。支持雄安新區企事業單位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共建中國雄安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鄧嘯林)

(摘編自中國河北雄安新區官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雄安新區引進高端人才實行一人一策》)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