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23」:一句诗引发的血案——传说中的诗人之死

刘希夷(约651-679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颍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刘希夷是上元二年进士,刘希夷不仅人长得帅,而且幽默风趣,擅长弹奏琵琶。喜欢喝酒,且酒量很大,据说饮酒数斗而不醉。即使是酒精浓度不高的古代酒酿,这个酒量也是够大的。

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这就引出了刘希夷之死。

相传,一心上位、自荐做武则天男宠的宋之问,是刘希夷的舅舅。当他听到刘希夷这句诗时,喜欢的不得了。毕竟都是文艺范嘛,看到与文艺有关的好诗,难免不心动。当宋之问得知,这诗还没有往外传——也就是还没发表,除了他俩,还没别人知道。于是,就想据为已有。

宋之问就跟刘希夷商量——好外甥啊!你的这句诗不错,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刘希夷听后,大概也很受用。不过,接着宋之问话锋一转,——那什么,你看,这么好的东西,你让给我怎么样?反正别人不知道吗?如果你让给我,我让你外公好好照顾你的。刘希夷一听,甩袖而去,不陪他玩了。

【宋之问的老爸,虽然起于寒微。但是,勇力过人,不仅诗文好,还能书善画,在中国书画史上都算得上一号人物。再加其人品不错,为官正直,高宗年间为为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

宋之问这个气呀,官二代的脾气上来,就开始犯浑。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不过,这硬招实在太狠——他竟然派人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刘希夷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虽然,宋之问这人的名声不佳,人品确实不咋地。但是,要说是宋之问因一两句诗杀害了刘希夷,这事还是有待商榷的。

首先,《唐才子传》里说,二人是生舅关系,这一点就颇值得研究。然而,由于现在能看到的资料,都不能确知二人的生卒年,很难断定谁年长,就不好说宋之问杀了刘希夷。毕竟,刘希夷遇害时,是“年未三十”。如果,宋之问比刘希夷小个10岁以上,这事还真不好说。再就是,二人这“甥舅”关系,目前也无法确定。

再就是,宋之问也是少年成名。二人都是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嫉妒可能有,但若是说谋杀,大概有点过。因为,同是《唐才子传》及《新唐书》等,里面的记载显示,宋之问更受时人欢迎。反倒是刘希夷,写的诗文多是“古调”,有些不合时宜,只是因才气而闻名。大概是偶尔也写些“流行歌曲”,而且写的不错。但是,只是偶尔为之,反倒是写了一些太个性的东西,让很多人接受不了。这导致了一个结果,当时的知名度,倒不如宋之问。在如此情况下,宋之问大概也没必要去杀害他。当然,只是说宋之问的嫌疑小了许多,并不是没可能。

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刘希夷之死,即使不是宋之问所为,也是与刘希夷自身性格有关。可能干了一些“过火之事”,惹到了一些人,结果死于非命。实属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