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落榜寫詩怨天尤人,唐玄宗讀後神補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隱居

在唐詩文學史上,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為“王孟”,同為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他們對於祖國山河景色的描繪,自有一種盛唐氣息,讀者無不為之讚歎。王維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句,孟浩然也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之語,各人筆下的山河景色雖有不同,但都是唐詩精彩之句。

孟浩然落榜寫詩怨天尤人,唐玄宗讀後神補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隱居

不過相對王維的官運亨通,孟浩然的仕途可就挫折太多了。早年時間也是胸懷大志,但是後來多次參加科舉而沒能考出成績,內心失落也是顯而易見。他的一首唐詩就描寫了落榜後的心情,寫的是自怨自艾,但是骨子裡都是怨天尤人,且看: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落榜寫詩怨天尤人,唐玄宗讀後神補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隱居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歲暮歸南山》,是孟浩然落第之後一肚子牢騷不好發作,只能藉助於詩詞表達自怨自艾的內心情感。尤其是其中的詩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明寫是自己志大才疏,實際上卻是寫當前的考官不能慧眼識珠,使得自己懷才不遇。

孟浩然落榜寫詩怨天尤人,唐玄宗讀後神補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隱居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開篇就寫出孟浩然有點置氣的情感,“休上書”接連落第之後,作者看來對朝廷有點失望了,所以選擇“歸敝廬”,隱居山林吧。後兩句延續這種情感,“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我本來沒什麼才能也就難怪明主嫌棄,就像是年邁老病之時好友也都會生疏。

孟浩然落榜寫詩怨天尤人,唐玄宗讀後神補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隱居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這兩句寫作者對於自己青春不再的嘆息,一年年求功名,一年年失望,如今都已經是滿頭白髮了,春天的季節來臨,去年的時光也就消失不見。“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心中對於仕途還是有所期望啊,所以經常在夜裡不得安睡,輾轉反側,看到窗外月亮照在松林之上,映射在窗臺上一片虛影。

孟浩然落榜寫詩怨天尤人,唐玄宗讀後神補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隱居

這首唐詩很好的表達出了孟浩然落第之後的矛盾心理,內心的千轉百回層層推進,很符合當時的人物經歷和人性特徵,不失為一首精彩詩歌。尤其是其中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是一組很好的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對比也很有趣味。

值得注意的是,王維當時和孟浩然交好,一次曾邀請孟浩然至內署。巧的是唐玄宗當時也去了內署,唐玄宗聽說過孟浩然的名氣,再加上王維職位也很高,就向孟浩然所要他的代表詩作。孟浩然不失時機的讀出了這首《歲暮歸南山》,不料卻惹得龍顏大怒。

孟浩然落榜寫詩怨天尤人,唐玄宗讀後神補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隱居

根據相關文獻《唐摭言》卷十一記載,當時的唐玄宗很生氣,說道:“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唐玄宗對於孟浩然這首詩歌所表達的意思是很清楚的,雖然孟浩然寫的委婉,但是唐玄宗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尤其是對於那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很不滿意,孟浩然被放還。

孟浩然落榜寫詩怨天尤人,唐玄宗讀後神補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隱居

而孟浩然這次得以直接面對君王的機會,就這樣被浪費掉了。此後的孟浩然一生再也沒有能夠進入仕途,只是曾經在張九齡的門下擔任幕府,此後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隱居之中度過的。或許這就是他的命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