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落榜写诗怨天尤人,唐玄宗读后神补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隐居

在唐诗文学史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对于祖国山河景色的描绘,自有一种盛唐气息,读者无不为之赞叹。王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句,孟浩然也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之语,各人笔下的山河景色虽有不同,但都是唐诗精彩之句。

孟浩然落榜写诗怨天尤人,唐玄宗读后神补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隐居

不过相对王维的官运亨通,孟浩然的仕途可就挫折太多了。早年时间也是胸怀大志,但是后来多次参加科举而没能考出成绩,内心失落也是显而易见。他的一首唐诗就描写了落榜后的心情,写的是自怨自艾,但是骨子里都是怨天尤人,且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落榜写诗怨天尤人,唐玄宗读后神补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隐居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落第之后一肚子牢骚不好发作,只能借助于诗词表达自怨自艾的内心情感。尤其是其中的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写是自己志大才疏,实际上却是写当前的考官不能慧眼识珠,使得自己怀才不遇。

孟浩然落榜写诗怨天尤人,唐玄宗读后神补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隐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开篇就写出孟浩然有点置气的情感,“休上书”接连落第之后,作者看来对朝廷有点失望了,所以选择“归敝庐”,隐居山林吧。后两句延续这种情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我本来没什么才能也就难怪明主嫌弃,就像是年迈老病之时好友也都会生疏。

孟浩然落榜写诗怨天尤人,唐玄宗读后神补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隐居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这两句写作者对于自己青春不再的叹息,一年年求功名,一年年失望,如今都已经是满头白发了,春天的季节来临,去年的时光也就消失不见。“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心中对于仕途还是有所期望啊,所以经常在夜里不得安睡,辗转反侧,看到窗外月亮照在松林之上,映射在窗台上一片虚影。

孟浩然落榜写诗怨天尤人,唐玄宗读后神补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隐居

这首唐诗很好的表达出了孟浩然落第之后的矛盾心理,内心的千转百回层层推进,很符合当时的人物经历和人性特征,不失为一首精彩诗歌。尤其是其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一组很好的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对比也很有趣味。

值得注意的是,王维当时和孟浩然交好,一次曾邀请孟浩然至内署。巧的是唐玄宗当时也去了内署,唐玄宗听说过孟浩然的名气,再加上王维职位也很高,就向孟浩然所要他的代表诗作。孟浩然不失时机的读出了这首《岁暮归南山》,不料却惹得龙颜大怒。

孟浩然落榜写诗怨天尤人,唐玄宗读后神补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隐居

根据相关文献《唐摭言》卷十一记载,当时的唐玄宗很生气,说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唐玄宗对于孟浩然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很清楚的,虽然孟浩然写的委婉,但是唐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尤其是对于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很不满意,孟浩然被放还。

孟浩然落榜写诗怨天尤人,唐玄宗读后神补刀,孟夫子只能一生隐居

而孟浩然这次得以直接面对君王的机会,就这样被浪费掉了。此后的孟浩然一生再也没有能够进入仕途,只是曾经在张九龄的门下担任幕府,此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隐居之中度过的。或许这就是他的命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