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治中呢?

1195125793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下榻在北平六国饭店的“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准备24日飞回南京。经过周恩来的诚意挽留,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6月26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与蒋介石公开决裂。

张治中追随蒋介石长达20余年,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


张治中毕业于保定军校,1925年4月任黄埔军校三期生代理总队长。在黄埔期间与时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

北伐后,张治中主要掌管军队的军事训练工作,期间曾赴国外学习考察,于1928年回国。

1928年后张治中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此后也正是蒋介石发动“围剿”红军时期。张治中长期任教育长一职,虽也带兵参战,但参与的是新军阀混战,还有一战就是对日寇的淞沪抗战。当时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战。可战事一结束,为避免卷入内战,张治中不贪恋军权,仍去做他的教育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治中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与敌人展开血战。因战局不利而辞职,蒋介石又把调任湖南省主席,此间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文夕大火”,张治中作为军政首脑,难辞其咎,被革职。

蒋介石对张治中还是极其钟爱的。因文夕大火被革职的张治中马上就任侍从一室主任,更为蒋介石倚重。

张治中反对内战,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1948年曾致蒋介石万言书,力劝蒋停战。可蒋不为所动,蒋亦知张治中一片忠心,也并未深责于他。抗战胜利后,张治中为和平多方奔走,亲自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出席重谈判,毛泽东抵重庆后,就住在张治中的官邸。谈判后,张治中又亲自护送毛泽东返回延安。


1946年,张治中任新疆政府主席,又一次避开内战。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败局已定。4月1日,张治中率“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飞抵北平。和谈失败后,张治中经过内心挣扎,留在了北平。9月,张治中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建国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晚年的他仍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奔走。1969年4月,79岁的张治中在京病逝。


岁月是一条河流


说起张治中,国共两党对他的评价截然不同。蒋介石曾说他“文白无能,丧权辱国!”我党却称他为和平将军。他这一生在国共两个阵营中都混的开,而且地位还不低。所以周恩来说他“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字文白,安徽人,黄埔系代表人物,国民党重要将领、政客。指挥淞沪会战,在上海与日军鏖战。后担任湖南省主席,对“文夕大火”惨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革职。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

蒋介石为何说他丧权辱国?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同共产党谈判,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可是事与愿违,由于国民党的节节败退,对张治中的谈判造成了极大困难。1949年,大势已去的李宗仁派张治中等人前往北平和谈,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这份和平协定基本上打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幻想,触及了心里底线,被国民党政府断然拒绝。已经下野的蒋介石知道后也气急败坏的说“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当然,这里的国指的是国民政府。


共产党为何称他为和平将军?

一、张治中作为国民党重要将领却从未与共产党进行过正面交手,他的双手没有沾染过革命烈士的鲜血,这非常难能可贵。

二、他主政新疆时期,接受周恩来的请求,从盛世才手中营救出不少被囚禁的共产党员,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

三、他力主和平解决国共矛盾。西安事变时,他就主张和平解决。皖南事变后,又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合作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他多次作为国民党代表和共产党进行谈判,受到共产党的一致认可。

四、能够认清局势。1949年他作为代表前往北平谈判后,接受了周恩来的劝说,发表《对时局的声明》留在北平,并参加了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沉重打击了国民政府,并为和平解放新疆做出了特殊贡献。建国后,他历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委员、民革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1969年病逝,享年80岁。


石头说历史


张文白此人非军阀、非政客、非利己主义者,他的作风以及个人道德在国民党将领中都是少有的,而他这个人的发迹却是来源于老蒋的信任和重用。这张治中非浙江人,但其却以保定生的身份成为了老蒋的黄埔系骨干,统领着老蒋的嫡系部队,而他的一生也因此和老蒋有诸多的恩恩怨怨。



老蒋这个人在国民党中没有达到势力巅峰之前,他急于寻找助臂和军事人才,而颇有得力的张治中便得到了老蒋的赏识,但是这张治中虽然忠于老蒋,但他却不是个坚定的“反共分子”,相反,他和共产党人的友谊是非常深刻的。早在大革命时期他便鼎立支持孙文先生的“联俄、联共、扶持工农”的三大政策,而之后老蒋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张治中其实是反对的,但作为老蒋的手下,他没有任何发言权。



老蒋这个人是独裁的,绝对不允许一个亲共之人掌握自己的部队,但张治中是个例外。张治中在老蒋早期军阀夺权中他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中原大战和多次倒蒋战争中,他都坚定的拥护蒋介石,所以尽管他亲共,老蒋却依然对其委以重任,而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后,他便出任了集团军总司令一职,老蒋对其的信任可见一般。



但是他们二人的恩恩怨怨也不是一点半点,张治中在主政湖南期间因文夕大火而被薛岳替代,在这此后,这位国民党二级上将几乎退出了军界,但是老蒋却在很多时候依然重用他这位心腹。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张治中奉命于危难之间,组成了和谈代表奔赴北京谈判,后来谈判失败,张治中至此离开了老蒋,留在了共产党这边。气的老蒋先是大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之后又骂“党国叛徒”。

其实张治中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看待任何问题首先是从国家层面去看,而不是像其他老蒋的黄埔心腹一样只听命于他蒋某人,所以这也是张治中的与众不同之处,而这位“和平将军”最终也因为他的选择而留在了祖国,没能抱憾终身。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谢您的关注!


历史之绝唱


张治中是蒋介石最重要的心腹之一,他也是蒋介石众多手下中唯一多次顶撞蒋介石而仍然受到蒋介石重用的人。

张治中小时候读完私塾之后,曾到城里面当过警察、当过普通的士兵,后来因为在扬州参加辛亥革命有功,进入了保定军校学习,在毕业后来到广州,并最终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总队长。


开始帮助蒋介石管理着黄埔军校的学生们,自此张治中和蒋介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后来蒋介石逐步掌控国民政府的过程中,张治中同样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彻底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

在蒋介石疯狂剿灭红军的时候,众人对蒋介石的决定不敢有所异议,这个时候只有张治中出来反对了蒋介石,他写了长长的万言书指明了同胞相残的弊性,如果是别人这样劝蒋介石的话可能会被蒋介石当即撤职,但是张治中却在多次反对蒋介石后,仍继续的担任着高位,可见蒋介石对他的看重。



张治中在抗日战争中

在1932年一二事变的时候,日本关东军组成了一支上海派遣军准备攻打上海,当时的蒋介石准备反击,但是还没有想到要派哪位将军领兵前往抗击日本人。

这个时候是张治中将军主动提出来要领兵抗击日本人的,接下来在张治中的带领下,国民党的部队重创了日本上海派遣军,打下了一二八事变最为辉煌的一场战斗,狠狠地挫了日本人的锐气。



1937年抗日战争彻底爆发的时候,张治中将军再次带领着国民党的部队在上海、苏州一带抵抗起了日本人,当时他还特意发电报给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女儿,他要求他的女儿中断学业回到祖国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虽然女儿很不同意,但是张将军最终还是因为高涨的民族精神强迫了女儿回到国内帮助抗日战争组织后勤工作。



张治中心中永远的痛,连绵的长沙大火

长沙的那一场大火估计是张治中心中永远的痛,1939年的时候张治中留守湖南长沙,在湖南组织着抗战,当时为了不让日本人在战争中获得物资,所以当时国民党高层发动了坚壁清野的焦土行动,凡是抵挡不住的地方全部焚毁,绝不会让日本人因此受惠。

当时距离长沙将近300多公里外的新墙河即将被日本人占领,所以张治中发出了命令让人把新墙河附近一带全部焚烧殆尽,但是没想到在发出指令的时候却发生了错误,把红墙河和发成了新河。


因此张治中手下的部队把距离长沙不足五里的新河一带点上了烈火,当张自忠意识到不对的时候这场火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扑灭的程度,最终这场大火席卷了整个长沙古城,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长沙城毁于一尽,长沙也因为这场大火成为了在抗日战争中被毁灭最严重的城市,因为犯下的错误,蒋介石怒火冲天,直接把这位最信任的手下撤了职。

张志忠到北京谈判,最终背叛蒋介石

张治中将军对我军有着格外的好感,他是国民党所有将军中在内战中没有跟解放军打过仗的人,后来蒋介石战局失利特意把张治中将军派到了北京进行划江而治的和谈,最后谈判失败,张治中有感于内战对国家的伤害,所以他选择投靠了我党,并最终帮助我党吃点给守住在新疆的国民党部队,和平的解放了新疆。



得知张治中的反叛后,蒋介石气的原地跺脚,眼睛都瞪大了起来,对着自己曾经的爱将张治中破口大骂。

有人说张治中不忠不义,是个随处摇摆的墙头草,这种说法我不予同,如果说张治中不忠的话倒可以说的过去,因为他背叛曾经对他信任有加的蒋介石确实不是忠义的行为,但如果说张治中是墙头草的话我却不同意了。


因为张治中自始至终都是对我军友好的,抗战之前是如此,抗战中也是他一直提议双方合作的,在抗日战争之后也是他随处奔走、一直在蒋介石面前倡导着和谈的。

张治中将军自始至终反对同胞间的反戈,在他看来,同为中国人,就是一家人,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好好坐下来谈的,但是对于日本人就不一样了,在抗击日本的时候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写下了绝命书也要赶赴战场。


所以说我觉得张治中是一个英雄,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他是抗击外辱中的急先锋,也是内战中的消极分子,虽然他最后在名节上有失,但却丝毫无损他英雄的形象,他有着真正的家国情怀,在杀敌的时候他毫不手软,但在面对同胞的时候却举不起屠刀,他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对英雄我们应该少一点谩骂,多一点敬佩。


孤客生


张治中是著名爱国将领,由于他坚定支持停止内战,希望国家和平安定,被人称之为“和平将军”。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与蒋介石是同学,蒋介石一直非常信任他。在1941年至1949年,张治中四次上书蒋介石,希望停止内战,国共和平共处,让人民与国家远离战火,过上和平生活。一心打内战的蒋介石在1941年看到上书大骂:“简直就是叛徒”。随手就把进言扔进垃圾桶。随后他仍然继续上书,蒋介石依然置之不理。从此对他心存芥蒂。

张治中是一位国民党左派,在黄埔军校时他甚至像周总理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右派污蔑为“黄埔四凶”之一,其余三凶有邓演达恽代英。可见他一直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士。我党很多政治犯都是通过他营救的。后来和平解放新疆他立下大功。


张治中不但热爱国家人民,个人品质也很高尚。他一生和妻子恩爱到老,国民党高官中很难得。他还是一位君子,在1949年投奔北京后,他一生未批评蒋介石,正是:君子交绝,不出恶言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张治中坚持正义,绝不妥协。在彭德怀被大家批评时他依然坚持为彭德怀辩解。当时他在广州养病,他不顾病体,写下长书寄予主席。后来这封信由总理收到,总理托人给他带信,让他安心养病。

张治中一生和总理交往很深,总理评价他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毛主席也说他是一个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蒋介石则说:“文白误我。”她女儿总结父亲一生时说:“他做任何事都对事不对人,他最乐意见的事就是中国人可以团结起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沧海历史春秋


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被中共冠以和平将军的唯此一人。张治中应该是蒋介石比较信任的人之一,也是共产党比较信赖的朋友。少帅张学良初陷囹圄之时,张治中是少数还去看望照应的朋友(后被禁止)。可见张是一个重情守义但不盲从之人。张治中将军不喜欢打内战,和共产党是朋友,但仅此而已,不涉及“主义”,类似于古人的君子之交。张治中将军军事素养应是一流,但性格妨碍他的发挥!第一次淞沪抗战,他主动请缨,协助19路军抗击日寇。不贪功,不图名。第二次淞沪会战,运筹帷幄,厉兵秣马准备大展拳脚。可惜被蒋总裁的优柔寡断给切割的支离破碎!焦土抗战战略下的长沙大火应该是张治中将军的“滑铁卢”这个保定毕业生黄埔教官从此告别了战场!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为挽回败局“请”出了这位两党的朋友,领衔主演了那场谁都知道结果的“和平谈判”。谈判结束后,明白自己回去后命运的张治中,听取了周恩来的劝告,留下了。


还算正常人


张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1916年,张治中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黄埔军校建立时担任教官,此后又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上海淞沪一二八事变时任第5军(这个第5军不是后来5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军长,支援了19路军的抗战,西安事变时主张和平解决。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治中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与了淞沪会战。1938年在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时候执行了“焦土抗战政策”,将距离长沙三百里外的新墙河误传为五公里外的新河,造成了历史上的长沙大火,导致大火连烧五昼夜,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沙城毁于一旦。事后,张治中被革职留任,而负责执行的长沙警备司令丰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以玩忽职守罪被执行枪决。

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国共合作。抗战胜利后参与军调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949年又代表国民政府与中共在北平和谈,双方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此协定遭到国民政府的拒绝。蒋介石破口大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此后,张治中接受周恩来建议,留在了北平,参加了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并促进新疆的和平解放。

张治中在工作上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工作努力,这些都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张治中在教育方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如宋希濂等。在解放战争时是唯一一位没有和解放军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被称为“和平将军”。


历史军魂


张治中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名将,爱国主义人士,位列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

最早投入抗日战场,在一二八抗战中指挥中央军新编第五军与粤系第十九路军一道痛击日军,打出了国威军威。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治中又担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当时中国军队最精锐的部队——德械师在上海与日军大战。虽然因为国民政府军委会的阻挠致使功败垂成,但是却再一次让日本人领教了这位金刚的厉害。

淞沪会战后,张治中虽仍挂军职却再没有上过战场,转向地方工作。先后主政湖南、新疆,积极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国共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国民党军将领中屈指可数的几个没有与共产党在战场上交手的人。

但是,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重庆谈判,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方面主要代表之一在与中共方面谈及军队问题时则是唇枪舌剑、寸步不让。1949年全中国解放之际,张治中在中共劝说下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脱离他死心塌地效命了20余年的国民政府,站在了人民一边,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中国现代革命家,军事家,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党员,致力于国共合作的温和派,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作为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张将军不像国民党其它高层将领那样,视共产党为眼中钉,欲把共产党除之而后快,一直致于国共两党团结而努力。我党的革命老前辈、全国政协原主席邓颖超1983年说过:“文白(张治中)先生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1924年起,他在黄埔军校与周恩来、恽代英、熊雄等同志时相过从,曾为维护国共两党团结而努力。”“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建立新中国),从言到行,他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在国民党把屠刀伸向共产党之时,为了不使自己卷入刽子手的行业,张将军执起了教鞭,从而机智地避开了两党在战场上必将面对面厮杀的血腥场面。抗日战争爆发,又毅然拿起枪械,走向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参加了松沪会战。抗日战争期间与共产党联系密切。多次进言国民党高层,国共应放弃城见,减少磨擦,精诚合作共同抗日。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出于爱国热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友好感情,给予中共代表团多方关照。解放战争时期,致电新疆陶峙岳,包尔汉,劝说新疆和平解放。不久陶、包表明态度,正式宣布与(国民党)广州政府继绝关系,归顺人民阵营。在中央人民政府未成立之前,接受中央人民革命委员会之领导。”新疆获得和平解放。


张治中将军,我国近代的风云人物,历史将铭记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水秀云舞


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那位穿着国民党上将军服,却总与共产党过从甚密,被周总理亲切称之为“文白兄”的人,就是张治中。

不要小看张治中,他是蒋介石黄埔系的“八大金刚”之一,与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陈诚,陈继承,蒋鼎文,刘峙齐名,是蒋最早一批核心骨干。迁至南京更名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黄埔军校,虽然仍由蒋介石挂名校长,但主事之人却是任教育长的张治中。把培养掌控军队的军官职责交由他,足可见蒋对其的信任。

张治中是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在北伐,中原大战和淞沪抗战中,都是手握重兵之将,成绩亦十分出色。并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中始终支持蒋介石。最大败笔是抗战中因误传命令火烧了长沙城,才淡出军界。

张治中虽效忠蒋介石,却与共产党一直交好,特别是与周恩来私交甚密。所以每每被蒋委任为与共产党谈判的代表。是第二次国内战争唯一没领兵与共产党交战的高级将领。多次上万言书,反对内战,被称为“和平将军”!



止戈为武,将存仁心。外抗倭寇,内息战乱。文白功大于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