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遼寧省近日率先放大招,獎勵“二孩”家庭,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引發各界關注。此舉的背景是:2017年的生育率和“一孩”出生率分別再創新低,中國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人口問題將進一步拖累經濟發展的憂慮與日俱增。

生育政策是不是中國人口問題的“罪魁禍首”?人口結構失衡究竟給中國經濟帶來多大傷害?北京、上海常住人口負增長是福是禍?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下降63萬人。更令人關注的是,一孩出生量只有724萬,這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孩出生量最少的一年。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多次表示,中國要儘快停止計劃生育,全面檢討人口政策,因為二孩出生人口短期增加難以緩解人口大量減少的趨勢,中國正面臨嚴重的低生育危機。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 易富賢)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也強調,在未來10年之內,經濟增長速度存在著逐步下降到3%的可能壓力。主要依據是:人口增速的不斷放緩、生育率的低水平、人口結構的少子化、經濟主力人口的收縮和老齡化,導致需要撫養消費的人口銳減,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相對持續收縮,老年人口消費率較低,進而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消費需求增長可能持續放緩,甚至萎縮。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周天勇)

和呼籲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的觀點不同的是,有聲音認為,目前人口總量逼近中國糧食總量供給的情況下,計劃生育政策是兩權相害取其輕的選擇,一旦放開,中國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難題;中國GDP總量世界第二,人均GDP排名在世界第80位,由此可見,人口多是中國發展的短板,而不是長板;中國調整產業結構,智能化生產時代到來,正不斷釋放富餘勞動力,同時,農村尚有大量過剩勞動力,因此,相較於人口數量,人口質量的提升更為重要。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除了人口數量和人口機構,人口流動態勢也正微妙地反映和帶動著各地的經濟活力。各界一致認為,與世界人口變化規律相似,中國人口開始進入由人口遷移流動為主導的第三次人口轉變。中國國家衛健委6月份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流動人口總量為2.44億,自2015年以來連續第三年下降。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上海交大安泰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銘指出,中國人口流動的放緩主要和政府的約束政策有關;同時,目前的人口遷移呈現出北方流出南方流入的趨勢,反映出近些年南北經濟發展的差距。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上海交大安泰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陸銘)

各地公佈的最新人口統計也印證了這一判斷。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有五個省區市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分別是遼寧、吉林、北京、上海、天津。其中,遼寧常住人口下降了9.1萬,吉林下降了15.6萬。另一份數據也指出,全國人口淨流出省份有16個,最多的是山東、河南兩省。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北京、上海、天津的常住人口在2017年同步轉為負增長,分別下降了2.2萬、1.37萬,前五年人口流入量全國第一的天津常住人口則減少了5.5萬。對此,有學者表示,這是產業發展轉移的結果,也是城市規劃政策疏導人口的結果,對於後者,學者認為相關政策是否明智,對於大都市圈的建設是否有益,有待商榷。

更有觀點認為,常住人口的慣常性負增長,對於北京和上海的發展來說,是一大挑戰,甚至意味著這些城市將喪失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或帶來不可逆轉的衰退。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另外,中國人口遷移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特點還包括:流動人口數量多;青年時期從農村到城市然後迴流;很多進城人口在城市中蝸居和漂泊,不能真正實現市民化。這樣極度扭曲的城鄉人口和勞動力就業結構,對國民經濟的消費、產出和增長,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結合流動人口呈現出的新特徵和新趨勢,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指出,要通過改革激發人口活動從而帶動經濟發展,主要包括:儘快放開人口和勞動力流動及遷移的戶籍管制;改革農村土地體制使遷移人口能夠從農村和農業中順利退出;迫在眉睫的是提供均等的城鎮教育等公共服務,讓流動人口安居樂業。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人口:中國經濟的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