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門口接孩子時,有哪些是忌諱家長做的?

小麥156


接過孩子的都知道,每逢幼兒園下午放學,大門口成群的媽媽、奶奶、外婆等,夾雜著些許旁觀的男士。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個個都在拼演技,那大門口妥妥就是一個小江湖”,怎樣才能在江湖裡混得如魚得水,不被隱藏的“刀光劍影”所傷呢?根據圈圈接孩子的經驗,給大家分享幾個忌諱:

1、使勁地朝前擠,生怕晚一秒接到孩子

幼兒園小還好,家長不算太多,稍微大一點的幼兒園,家長一多起來,沒有秩序,都往前擠,老師一開門都喊“不要擠,一個一個來”,人家小朋友都排好隊往外走,大人就不能好好學學?!

如果真有急事,希望早一點就到孩子,就跟大家說一聲,讓自己排到前面,別都蜂擁向前,也別亂停車,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2、對自己孩子的誇讚像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三五成群話家常,左一句“我家寶寶吃得多吃得香”,右一句“我家寶寶能背古詩做算術”,balabala說個沒完,要記住自家孩子是個寶,別人家孩子也是寶,控制剋制一下對自己孩子的誇讚,不然會沒盆友的。。。

3、接到孩子就撒手不管,任由孩子到處亂跑

有些家長接過孩子接過書包,就轉頭去給其他人聊天了,不注意孩子的動向,可放學後門口或操場上,大人小孩車輛比較多,稍不注意孩子打鬧,就容易發生碰撞,或者孩子不見了的事情。

4、背後碎嘴嚼舌根

群裡面某個麻麻怎麼樣,另一個麻麻的朋友圈又怎麼樣,不注意被人家聽到,心裡能好受嗎?有時候回家去跟孩子說“某某某的媽媽這樣那樣,別跟這個小朋友玩”,也影響小朋友之間的關係。

5、一接到孩子就問不開心的事情

比如“有沒有小朋友打你?搶你東西?”或者是“老師有沒有罵你?”等等,旁邊的家長老師聽到了,怎麼想?聊天也是有方式的,關心孩子也是有方法的,正向積極的交流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甜甜圈伐木累


我孫子上幼兒園時,大多數是我接我送。至於放學接孩子時,有哪些忌諱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家長接孩子自駕車要遠離幼兒園,按指定地點停車。不要把車停在了幼兒園大門口,這樣會有安全隱患。有的年輕父母買個新車或者豪車,為了炫耀總愛往人堆裡開,這是不安全的。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請自重自律吧!

2.孩子出幼兒園大門時不要“蜂”起人湧。一天不見孩子,家長都想第一時間接到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多為患這個道理都懂的,要等孩子排好隊走出大門後,家長有序地走上去接孩子。



3.不要拿著飲食和玩具接孩子。家長沒有必要擔心孩子在幼兒裡餓著渴著,現在幼兒園和老師都是有責任性的。帶著零食和飲料去接孩子,只能慣壞孩子,也會導致孩子在幼兒園裡不好好吃喝,期盼放學後再吃喝。

4.接孩子要按時間不要遲到。如果每次接孩子都是最後一個,這樣會讓孩子失望或厭倦上幼兒園。偶爾一次也要與孩子解釋清楚。


5.不要扒在幼兒園門窗邊窺視孩子。有不少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有時間老早都去幼兒園接孫子,在還沒放學時就扒在教室窗口看孩子,這樣會影響孩子學習的,老師也會不高興的。

6.讓孩子和小朋友結伴同行。放學後儘量讓孩子和同伴行走,便於孩子與同學打成一片交朋友。
7.和孩子聊幼兒園裡的開心事。不要一接到孩子開口就問:“今天在幼兒院調皮沒有?小朋友欺負你沒有?老師罵你沒有?”要與孩子有正能量的交流:“今天又學了什麼新歌?有什麼快樂的事情?老師說寶寶今天很優秀……”


言勸


一到下午四點鐘,幼兒園門口周圍就陸陸續續停滿了接送孩子的車輛,雖然距離孩子們四點半放學時間還有半個小時。


可好多家長就開始迫不及待地一窩蜂擁擠到大門口旁,深怕孩子說自己是最後一個來接的,於是恨不得自己是第一個是來接孩子放學的。


我是一名大班孩子的家長,曾經有幸擔任過學校家委會的成員,覺得家長們在幼兒園門口接送孩子時候的一些行為,真的有些兒讓人不舒服,讓我們不得不捫心自問。


一、學校門口,接送車輛亂停車。


這個“亂停車”現象,說起來真的有些尷尬,尤其是遇到下雨下雪天等惡劣天氣,發生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是屢見不鮮的。


就拿我家兒子就讀的幼兒園來說,他們是一家浙江省二級幼兒園,不管是學校的硬件設施,還是軟件設施,在我們這個小城鎮,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名校幼兒園,在該校就讀的幼兒有700多人,加上教職工,差不多有800人。

學校的大門口就位於一條大馬路邊,每天上午八點左右和下午四點左右,都是幼兒接送的高峰期,馬路兩邊經常被堵的水洩不通。


雖然學校和家委會每天告訴家長不要把接送車輛停在校門口附近,可依然會有很多家長我行我素,沒有規範停車。


下雨天道路原本就容易打滑,大家都要減速慢行,可是“亂停車”就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導致車輛劃傷是家常便飯。


二、學校門口的小攤小販眾多,容易導致衛生問題。


我不知道大城市的幼兒園附近會不會有小攤小販,也許城管會管理嚴格很多。我們這兒有各種小攤小販,什麼燒烤、油炸、水果,三無認證的玩具,隨處可見。


一到放學時間,他們就成群結隊的出現在校門口,商販的吆喝聲,孩子的哭鬧聲,家長的責罵聲,真是此起彼伏。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們不哭鬧,可以早點回家,就給孩子們買各種路邊攤的東西。


其實在幼兒園,孩子們都是有吃早點、午餐、午點,放學的時候基本上不會很餓,而孩子們購買學校門口的東西,


一是出於好奇和虛榮心,因為在家裡家長很少會給他們製作油炸燒烤食品,二是習慣和索取滿足,他們覺得在校門口買東西是一種習慣,家長也會滿足,因為價格不貴。


三、家長過多地打探老師和同學的“隱私”,然後進行對比。


很多家長都會在接送孩子的時候,詢問孩子們當天在學校是否開心,不管孩子們是否回答是或者不是,很多家長又會不依不撓地繼續詢問老師在學校是不是對自己的孩子是否特別關注。


然後和孩子玩的比較要好的朋友,是否被老師表揚,問自己的孩子今天又學了什麼、吃了什麼,然後再加一起做一番評論,對比你孩子所在的班級老師是豆稱職,學校有沒有虧待自己的孩子。


孩子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就是直升機,在頭頂上空不停的盤旋和監視自己,讓老師也監視自己,感覺自己就像是籠子裡的小鳥,沒有自由任人擺佈,感覺自己就是一個被痛批對比的“反面教材”。

孩子們也不習慣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隨意搭茬,然後父母發現所有的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很遺憾並不是“完美孩子”,覺得自己活得壓力山大。


四、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對自己不夠有耐心


家長經常會把自己白天與他人接觸的情緒帶給自己的孩子,經常不分青紅皂白是非曲直,就妄自結論,沒有足夠的耐心傾聽孩子們有趣的一天。


只覺得自己累成狗,卻不曾十分用心關注孩子們的內心成長,只善於用“居高臨下”命令的口吻來強調我做了什麼都是出於“我為你好”,或“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就……”


未曾想過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意識和社交關係,總覺得我就是給你做一條陽光大道。


有書課堂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當這麼多的爸爸媽媽和這麼多的寶寶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有一些事情確實要分外注意一些。

1、按時間順序記錄,首先是家長到園時,交通工具的擺放問題,稍不注意,就阻礙交通,嚴重的引起交通秩序的癱瘓。所以學校幼兒園一般對於交通工具的擺放都有一些要求,那麼就請家長們按照要求停放吧,車在哪,電車在哪,三輪在哪,車頭朝哪。最忌諱的就是亂停亂放,方便了自己,影響了別人,最終自己也終會是受害者呢。

2、孩子們出園時,都是喊著口號,排著整齊的隊伍規整的出來,那麼父母進園是不是也要像孩子一樣有些秩序才好。更不要在等待的時候肆意喧譁啦。

3、接到孩子,我們就高高興興的一起回家,等待他主動給你分享他一天的快樂時光,忌諱的就是反之,一個勁兒的詢問孩子在園情況

,你真的會發現,孩子有時吞吞吐吐不太願意說什麼。所以不要總是去問他,觀察他的情緒就好。現在老師也都經常的發些孩子們在園的照片,觀察自己孩子放學後的情緒,他是開開心心的,不就比什麼都好嗎?


安康大媽


1、搶先接孩子

大人們總是搶在別人前頭,一副不甘落後風風火火的樣子,很容易傳染給孩子,助長孩子的焦慮情緒和凡事都要拔尖兒的行為方式,不利於健康成長。

2、提前等孩子

許多家長早早地就去幼兒園等著接孩子,排在第一位,而且扒在門縫盯著看裡面,孩子看到許多家長在門外等著接自己,會失去專注力魂不守舍的。

3、直接接回家

家長好像很匆忙的樣子,唯恐孩子不馬上回家會發生什麼似的,不僅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不好的信息,而且也阻斷了孩子從容看世界的一個機會。

4、阻止再玩會

孩子在幼兒園裡憋了一整天,一旦放學會有一種解放的感覺,往往會和小朋友們再到院子裡瘋上一陣子,假如家長阻止的話,會把孩子應該釋放的情緒給憋回去。


5、常帶小禮物

接孩子不必帶小禮物,在回家的路上也不要輕諾孩子買零食,對於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不一定非要當下買給他,因為延遲滿足對孩子的正常發展十分有利。

6、接孩子總遲到

有的家長掐著鐘點做事情,可是難免遇到路上堵車的事情,這樣就會遲到。小孩子看到別人家的爸爸媽媽都把自己的小夥伴接走了,孤零零地剩下自己,會產生挫敗感和被拋棄感。

7、接孩子面無表情

幼兒園的孩子需要父母熱情面對和擁抱。許多家長接孩子的時候,僅僅是接走,見面的時候甚至不正眼看孩子,孩子也就學會了逃避別人的目光,不利於日後建立親密關係。

8、接孩子過度親暱

一些家長接孩子就像有多少天沒見面似的,親暱個沒完沒了,反而弄得孩子都不好意思起來了,這些舉動看起來很好,但會不自覺地推遲孩子的社會化教育程度。

9、不和孩子談幼兒園的開心事

每天接孩子卻不去詢問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怎麼關心自己的事情,慢慢地,孩子也就不想和父母說說話了。

10、立刻追問孩子都學了些啥

孩子到幼兒園就是個玩兒的地方,假如爸爸媽媽總是詢問孩子都學了些啥的話,甚至批評孩子學得不好,會導致孩子容易過早厭學。

11、忘記誇咱自家的孩子

大人們在接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或出於禮貌或真心誇讚別人家的孩子,而且聊起來好像沒個完,卻把自己的孩子撂在了一邊,孩子的自卑心理難免油然而生,所以凡是孩子都別忘記誇。


舒言




\n

第一,忌諱接孩子不排隊,不按先後順序蜂擁進入。這樣容易發生踩踏事件,而且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幫忙接送孩子,老人反應不夠快,身體也不如年輕的爸爸媽媽健碩,這種情況,老人容易受傷。

\n

第二,忌諱家長聚在一起對幼兒園及其教師品頭論足。大家本來是閒聊,後來說著說著話題往往就變成了討伐幼兒園,批評老師的種種過錯,不管所說情況是否屬實,都會造成擴散,結果就是話題充滿負能量,以訛傳訛。

\n

第三,忌諱家長之間互相攀比。有些家長接孩子的時候無意的閒聊,容易演變成彼此攀比家庭經濟狀況,攀比孩子都上了哪些興趣班,攀比孩子會背多少古詩、有哪些特長。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各家的情況,這樣的攀比不但沒有實際意義,還會對孩子和家長造成負面影響。


傻媽樂寶




第一 現如今孩子們早早就送進幼兒園是個很普遍的現象。正因為孩子太小 有些自理能力都沒過關 家長們就更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吃飽我有沒有被欺負受虐待 當接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刨根問底 問一些相關這類的問題 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有這麼可怕 這是一忌

第二 現在網上好多報道說幼兒園虐童之類的。讓家長對幼兒園特別的不放心 另外孩子太小又都是家裡的寶貝 難免磕碰或跟別的小朋友鬧矛盾 這個時候家長不能偏聽偏信 要了解清楚事情經過再下結論要說法



第三 現在好多父母都是雙職工 爺爺奶奶能幫忙接送是幸福 沒人幫忙的也一定要儘可能地準時接送 即便不能按時也要跟孩子講清楚 切記不能總是最後還沒有理由 長此下去孩子心裡會有陰影

第四 當接送孩子的時候 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不能蓬頭垢面 孩子們也會有個比較 他們也會喜歡漂亮的媽媽 整齊的爸爸 這樣孩子會更加的自信

第五 不要總覺得孩子沒吃飽或者在幼兒園受委屈 在接的時候給孩子帶太多零食之類的。這樣對孩子的飲食習慣不好 當孩子總惦記放學時得零食在幼兒園也會不好好吃飯 吃了零食晚飯又會不吃 不利於健康成長

個人觀點兒 歡迎大家補充


愛寶寶0211


我家孩子目前上幼兒園中班,從上學開始起每天都是我接送。對接孩子放學還是有許多的心得體會的,看了大部分的回答,很多方面大家都列出了,現在我想說說對我自己來說,比較忌諱這兩點:

1、與其他家長談論比較詳細的孩子信息

因為現在社會不安全性太大,幼兒園放學的門口會聚許多的家長,其中就怕有一些不軌之徒藏匿,偷聽到孩子的信息後對孩子產生不利。現在人販子越來越猖狂,所以不得不防範。

2、與其他家長談論某些老師的壞話

會聚的家長裡,不知道哪個家長與某哪個老師是親戚關係或者熟識,萬一與其他家長談論老師的壞話被聽到,傳到了那個老師的耳朵裡,不排除那個老師會起報復心理對孩子不好,這樣遭殃的還是孩子。

諸如不插隊、不擁擠等問題,我相信每個幼兒園的門口都會有執勤的老師,只要按照學校的規定來遵守就可以了!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果喜歡我的育兒生活,請關注我吧!


妮兒媽咪育兒


忌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是這樣,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忌“刨根問底”。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忌“遷就放縱”。孩子心裡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剛入園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遷就放縱”孩子。忌“零食補償”。回到家中,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有零食做補充,孩子會在幼兒園吃晚飯的時候“留有餘地”,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忌“偏聽偏信”。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象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小麥156


孩子上幼兒園,適應也好不適應也罷,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放學時可以看到爸爸媽媽,尤其是平時老人接的比較多,孩子就越發盼望著看到的是爸爸媽媽。

每次我去接兒子時,當他從人群中看到我時,眼睛就會突然發亮,馬上就開心地笑了,輪到他了,他就會撲倒我的懷裡,有時還會跟其他小朋友炫耀“這是我媽媽!”

很多幼兒園是在園區門口接孩子的,有哪些需要家長注意的呢?

準時

儘量提前到,這樣孩子第一時間看到你,那種欣喜我想咱們小時候也是一樣的吧!

秩序

幼兒園都是按照大、中、小班分批次放學,按照地面標識隊列,排好隊。有的家長說有急事、有的插隊,這些都沒有給孩子做好表率,在老師那也是說不過去的。尤其有的家長還會因為誰先誰後發生口角,實屬不該。

衛生

這個我注意到很多次。很多孩子在園不好意思說自己要小便,就憋著。很多家長領到孩子不管在哪裡,隨便找個地方就讓孩子小便,影響特別不好。一是衛生,二是這個時候要注意性教育了,不能露隱私啊。

安全

停車、開車、步行都要注意,尤其是需要過馬路的,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孩子都在看、在學的。

噓寒問暖

問孩子,“吃什麼了?”“學什麼了?”“誰欺負你了?”一些事情孩子記不住或說得沒有條理,都是很正常的。經常這樣逼問,孩子會很緊張,接下來就會特別關注這方面,反而學習、遊戲都不能全身心投入。然後會想什麼是“欺負”,哪個小朋友碰一下、拿個玩具,就是欺負吧,也影響孩子社交。多問些積極的“你今天開心嗎?”"今天有什麼收穫?”

家長的言行,除了直接影響到孩子效仿,不好的言行也會影響到老師對家庭和孩子的看法。我們還是應該多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