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優等生」 中高考很容易落榜

中高考,中國學生求學路上的兩大關。因為它們足以扭轉學生的生命曲線,所以總是牽動著千百萬師生和家長的心。在我帶的這三四屆初中畢業班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每次中考成績出來後,總有幾個本來是穩過的學生落榜,也總有那麼幾個本來不被看好的學生上榜。考試成績波動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怪就怪在造成這兩類學生出意外的,竟然是同一件看似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造成的。

■導致意外結果的原因也很意外

中考結束後,我根據我們班學生平時的表現,預估全A的應該有4人,順利進入高中的應該有20多人。結果中考成績出來後,將近30名同學考入我們當地最好的高中, 得全A的5人。雖然數量差不多,可是人員名單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兩名同學應該百分百考全A的卻發生了單科意外,同樣,有三名同學從來沒考過全A卻考取了全A,還有2人按照平時成績進高中是毫無懸念的,竟然落榜了。而讓我更為吃驚的是,有3名同學,按照平時成績是比較難考入高中的,竟然就這麼過線了,並且成績不算太低。

這種情況在我帶的往屆畢業班中也有出現,但當時只當作是一種意外,成績的正常波動。不過今年,我模糊意識到這不像是意外,它像一種規律,像是必然的一種結果。

我把三四年來,出現過這種情況的幾名學生的資料翻了出來,進行了一次覆盤分析,最終得出了一個讓我自己也有些吃驚的結論,造成這種意外是他們的習慣——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能讓學生平穩的成績有向上的爆發力,有不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學生的情況卻恰恰相反,並且維持現有成績也很吃力。

小C(男,化名),是今年的畢業生,平時成績在班內20名左右,考入高中按道理是比較順利的,結果今年他落榜了,愁壞了一家人。小C雖然成績不算太好,但腦袋瓜聰明,學東西快。他讓老師頭疼的地方是寫字太難辨認,課桌擺放太亂,有時上課都會找不到課本,試卷。更讓老師無法接受的是,他的宿舍床鋪是宿舍中最髒最亂的一個,被子捲起來往邊上一放,床單褶皺不平,好吃零食不說,吃完了垃圾隨便亂扔亂塞,真是讓人頭疼。

另外一個讓我吃驚的是小Z(男,化名),他平時成績在33名至35名之間,論聰明根本無法跟小C比,學習東西很明顯的慢。但是他的課桌擺放很整齊,字寫的很工整,每天被子都疊放整齊,宿舍床鋪也相對整潔。

四年畢業班,9名學生出現了或上或下,與平時成績不相符的“意外”,原因竟然都集中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上,我想這絕對不是巧合。

■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成績有強大的制約力

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有思維、想象、記憶、推理……等因素,它們統稱為智力因素,這是很多老師和家長的共識,也是事實。有這些因素的學生,常常被貼上“聰明”的標籤,他們掌握知識快,學習輕鬆,尤其是對一些有難度的題目,他們解決起來佔有明顯的優勢,學習成績自然就好。這也是傳統教育注重開發智力的原因。

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被老師、家長和學生忽視了,那就是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學生的意志力、道德修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立、自強等因素。非智力因素雖然對學生成績的影響無法像智力因素那麼直接,但它可以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持續力,維持學生的求知慾和麵對學習困難的樂觀心態,它不僅僅對學生成績有強大的制約力量,同時對學生整個人生的成長都有重要意義。

而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就是一個學生擁有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體現。就比如小Z每天疊被子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那個時候誰都想擠出時間多睡一會,哪怕多睡一分鐘也是好的。但是小Z他會堅持疊被子,這既是對意志力的鍛鍊,也是意志力的體現。擁有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會越走越遠,並且越走越輕鬆。

在現實中,成績出現超常發揮的,大多就是擁有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學生。

■非智力因素養成很簡單也很難

怎麼培養非智力因素呢?

對於學生來講,培養的途徑很簡單,也很單一。只要做好每天按時按點的休息、刷牙、吃飯、疊被、洗衣服、洗澡……這些簡單的生活常務就行。

難點就一個,看你能不能堅持,每年365天,天天如此。

如果能做到,那麼這個學生絕對是一個極其自律的學生,也是一支優異的潛力股,這種學生成績不會太差,日後的發展水平也不會低。

而那些憑藉自己的聰明天賦,卻沒有良好生活習慣,取得好成績(這類學生成績很少有在前10的)的學生,成績波動往往都很大,面對大型考試,經常出現怯考的情況,意志力和心理素質都不太過關,這類“優等生”在中考高中很容易出現落榜的情況。

所以,家長也好,老師也罷,千萬不要忽視對學生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它的巨大作用超乎你的想象。

這樣的“優等生” 中高考很容易落榜

我猜,誰也不想中高考之後,為落榜而痛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