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學院:古代晉商興盛祕訣,1200兩白銀匯票故事諷刺當今金融業

晉商學院:古代晉商興盛秘訣,1200兩白銀匯票故事諷刺當今金融業

匯通天下是多年積累的口碑效應

晉商興盛之秘訣是誠實守信

我們先從“日升昌”票號說起。山西省平遙縣古城內有一處古香古色的晉商票號博物館,博物館的門腦上掛著一塊金色招牌“日升昌”,“匯通天下”牌匾是後來才換的。大門口的兩個立柱上貼著一副對聯,上聯是“輕重權衡千金日利”,下聯是“中西匯兌一紙通行”。這裡便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家金融機構——中國銀行業的鼻祖所在地。在長達一個世紀的經營中,這家票號(錢莊)自始至終堅持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至今當地還流傳著“日升昌”票號掌櫃子兌現過期匯票的故事。

清代末期,一天一位沿街乞討的老奶奶上門哆哆嗦嗦地拿出一張泛黃的匯票要求兌換銀兩,小夥計接過匯票反覆驗證,認為確實是“日升昌”票號張家口分號所簽發的一張匯票,面額為1200兩白銀。但是匯票的承兌期限早已經過期,是否兌現一時拿不定主意,趕緊請示大掌櫃吧!大掌櫃也出來詢問匯票的來厲,老奶奶說:“我丈夫以前在張家口商號做皮貨生意,有一年回家的路上突發疾病不幸離世,為了安葬丈夫我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從此以後便窮困潦倒靠乞討度日,前幾天,由於想念丈夫便把他的舊衣服翻出來看看,無意中發現衣服夾層裡有東西,拆開一看是一張匯票。是丈夫在外做買賣掙的錢交給“日升昌”票號張家口分號匯往老家的,可能是為保險才藏在衣服夾層裡的。”掌櫃子馬上讓夥計把票號的帳簿翻出來細心核對,沒問題這筆錢帳上有記載,掌櫃子毫不猶豫予以兌現。消息一傳出去“日升昌”的信譽,“日升昌”的人氣是蒸蒸日上,客戶是與日俱增。

這就是晉商誠實守信的一個典型例子,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正如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所說:“晉商篤守信用,而聞名天下!”

晉商學院:古代晉商興盛秘訣,1200兩白銀匯票故事諷刺當今金融業

《白銀帝國》讓美國華爾街驚歎

崇拜關公的生意人,以義制利

“以義制利”的利益觀,也是就是充分的責任感。晉商是明清時期資本較為雄厚的地域性商業集團,馳馭商界達五個世紀之久。“顧客至上”是晉商在長期的商業經營過活動中積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經營理念。曾經在平遙縣老字號“蔚豐厚”做過掌櫃的李宏齡就多次說:“顧客對於商號,相當於觀眾對於演員,如果沒有觀眾,演員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我們說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顧客都是第一位的。那麼我們商號靠什麼來吸引顧客呢?晉商們的廣泛共識:一是講信用,二是講道義,三是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晉商在外辛辛苦苦經營目的是為了賺錢,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是:無利不起早。但是如果把謀利放在首位,那樣必然會形成利令智昏!坑害顧客,賺昧良心的錢,顧客都不傻,以後還會光顧你的商號嗎?一些奸商之所以開店不久便自生自滅,買賣做不成,就是這個道理。

正是基於這種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晉商特別強調對待顧客要以誠相待,童叟無欺,出售的商品要保證貨真價實,不缺斤短兩,營銷策略講究薄利多銷,讓利四捨五入。商人的本性有趨利忘義之嫌,但是晉商的主流是有口皆碑。如平遙李家、祁縣喬家,介休范家等都被朝廷和老百姓認可。他們經營的商品貨真價實,分量足,價格公道。生意是越做越大,買賣是紅紅火火。

晉商學院:古代晉商興盛秘訣,1200兩白銀匯票故事諷刺當今金融業

晉商的衰退源自不休止的賠款和殖民政策

先有國後有家,替國家償還賠款的精神

原平遙“蔚豐厚”票號,經手著朝廷的大量存款以及匯兌業務,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許多朝廷大員手持匯票逃往山西省平遙縣票號總部要求兌現,當時處於北京的分號已經被洗劫一空,銀子根本沒有匯出來,但是“蔚豐厚”的掌櫃子為維護票號的信譽,毫不猶豫予以兌現。這就完全可以說明晉商為了顧客的利益,寧可自己賠錢也要兌現自己的承諾。“蔚豐厚”的名聲大振生意越興。

祁縣喬家創辦的“大德通”票號存款以晉商較多,放款則外地比較多,1930年馮、蔣、閻中原大戰時期,晉鈔嚴重貶值,大約25元晉鈔可以兌換一元新幣,“大德通”票號原來在山西當地收的肯定是晉鈔,如果現在仍然以晉鈔支付,可以發一筆大財。但是大德通票號的財東、掌櫃子考慮到不能讓顧客的利益受損,還是堅持動用歷年的積蓄,賠本支付客戶新幣。票號的信譽度與日俱增!晉商不僅對顧客講信譽,對其他商號也一貫堅持有利同享,有難同當的商業道德。尤其在別的商號遇到困難時會慷慨解囊予以幫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好像是一家人一樣。這種熱心幫助別人的事情在晉商幫內已經不叫個事。明人王士性在《廣志譯》說到:“當時晉商採取的夥計制度開展經營活動即一個人出資本,聯合幾個夥計一起經營,雖然當時並沒有立約、立據,但是沒有一個人私吞私藏現象。全靠的是大家的良心!”“誠實守信”的晉商精神在一代又一代晉商人身上發揮到極致!同樣是人有的人是見利忘義,而晉商人是舍利取義,差別之大令人驚歎!

晉商學院:古代晉商興盛秘訣,1200兩白銀匯票故事諷刺當今金融業

晉商成功與優良的文化傳統

晉商可以沒有錢,但是不可以失信

有一個山西人其祖父借了“大德通”票號一筆錢,沒想到在經商路上突發疾病故去,票號知道以後主動放棄了債權。但是這個山西省人長大以後得知此事,更加辛苦勞動,想方設法湊足款項予以歸還“大德通”票號。其他票號的財東聽說此事後,覺得這孩子太仁義了,爭相聘用為其商號夥計。所以我們說誠實守信是晉商買賣越做越大的根本秘訣。

到了清代晉商大部分商號已經採取“股份制”形式開展經營活動,股東們也都能夠嚴格遵守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汾陽人崔崇圩受顧於人,往來於張家口、大同、內蒙古做生絲生意,某一年經營下來出現虧損十八兩銀子,財東不太滿意,偶出怨言。他聽說以後非常生氣,覺得自己沒有貪汙,只是缺乏經商經驗才虧本,遂以自殺了結,來證明自己是清白。通過這件事情發生也可以說明晉商人的自尊心有多強!

晉商在長期的經營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常常將這些成功經驗編成順口溜,如:“買賣無決竅,信用第一條;稱平,鬥滿,尺盈尺;寧讓自己賠折腰,不讓客戶吃點虧;買賣不成仁義在;生意沒有回頭客,財東夥計都捱餓。”或者將生意經編成對聯,如:“誠招天下客,義納八方財;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通過這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以及對聯,充分展現出晉商的聰明才智,也可以向後人和商號的夥計們傳授,天長日久誠信經營理念和商業道德深深地紮根於他們的腦海裡,也規範著他們的一言一行,因此商號裡很少出現欺騙顧客,坑害顧客、徇私舞弊的行為。一旦失當,同行所恥、鄉親所鄙、親人所指,並且馬上會被辭退。別的商號也不會用他,也沒有臉面返回故土,他的下場如何可想而知。因此晉商創辦的商號、票號無論是掌櫃子、夥計人人引以為戒,人人居安思危,不敢作奸犯科,違背商業道德。

晉商學院:古代晉商興盛秘訣,1200兩白銀匯票故事諷刺當今金融業

北京大柵欄是由晉商發展成型

全國很多商業古街都是有晉商所建

明清兩代500年間晉商做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大商幫,它的經營秘訣是什麼?筆者認為首先是“顧客至上”,這一點非常明確,因為沒有顧客,開商號幹什麼?掙誰的錢?沒有顧客的存在就沒有了“衣食父母”。“舍利取義”這一點是晉商受到“關公精神”的影響,晉商始終認為幹什麼事得講道德、講道義,不是有句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嗎?這種“舍利取義”的精神被晉商進一步發揚光大,具體表現在為了自己的信譽,明知道賠錢也要做。

受到兵荒馬亂的影響晉商的商號和票號(錢莊)遭到搶劫,錢財幾乎被洗劫一空,但是好多顧客手裡還有票號簽發的銀票,持票人紛紛跑到祁縣、平遙、太谷票號總部要求兌現,按道理來說票號的掌櫃子完全可以以天災人禍的理由拒絕兌現,但是晉商壓跟就不是那種沒有素質的無賴,他們自始至終都在堅守誠實守信誠實做人的經商原則,如數予以兌現。實際上這樣做就是賠本,但是賠本也要做,為什麼呢?因為你遇到的是晉商!他們把“義薄雲天”看的比什麼都重要!晉商的頭腦裡始終認為顧客就是“上帝”,顧客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沒有顧客光顧商號,財東、掌櫃子、夥計賺什麼,吃什麼,只有把顧客服務滿意才有利可圖,才有錢可賺。但是當“父母”遇到困難時,晉商會義不容辭去支援和幫助他們,難道這些做法不正確嗎?

晉商學院:古代晉商興盛秘訣,1200兩白銀匯票故事諷刺當今金融業

晉商精神(吳憲亮老師作品)

古代晉商的精神值得現代山西晉商學習

我們可以冷靜地分析一下,晉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他們的頭腦裡始終由“義”在控制著他們的所作所為。關鍵的問題是晉商的素質相比較其他商幫而言是比較高的,如果是一個沒有素質的人,管他義不義,唯利是圖的人大有人在。鐵一般的事實我們大家是有目共睹。晉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做強做大的秘訣或者說晉商的傳統精神是山西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現代商業企業應該認真學習,認真傳承的人類寶貴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