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后,为了不让父亲对其下跪,就想了一个办法,后人沿用

刘邦大家都知道,曾经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一开始只用三千人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应该是没有人能够想象他会当上皇帝,可是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人就是当上了,前半生和后半生的生活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为了得到民心,就和关中的百姓约法三章,在鸿门宴之后就在巴蜀地和汉中地区管制,封为汉王。

刘邦称帝后,为了不让父亲对其下跪,就想了一个办法,后人沿用


后来项羽在乌江自刎了,他就成为了皇帝。当上皇帝之后,就是至高无上之人了,没有比他地位还高的人了,所有的人都要对他行跪拜之礼,包括自己的父亲刘太公。父亲跪儿子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之事呀,本来当时就是以孝治理天下的,这该如何是好呢?要是把皇位给自己的父亲,也是不合理的,毕竟天下是刘邦自己打的。于是刘邦就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这样一来父亲的地位就比刘邦高了,就不用对他行跪拜之礼了,这时反而就得向自己的父亲行礼了,就不会大逆不道了,彼此也不会感到尴尬了。

刘邦称帝后,为了不让父亲对其下跪,就想了一个办法,后人沿用


这个刘太公可是历史上第一个活着被封为太上皇的人,刘邦的这个方法也是一直被后来的皇帝们沿用的。就比如说,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就封自己的父亲李渊为太上皇。还有就是在清朝的时候,乾隆也是用到了这个方法,不过这可是乾隆自己要求的,是自愿的。而且乾隆活了很久,身体一直都很好,只是为了对自己儿子的尊重,所以选择自愿退位的。

刘邦称帝后,为了不让父亲对其下跪,就想了一个办法,后人沿用


刘邦这个封为太上皇的方法很有用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皇帝沿用的呢?也是有一定懂得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不违背孝道!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就有孝,这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这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或者是说抛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