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遇上《新聞聯播》 的幕後

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要求,今年3月21日起,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整合組建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對內保留原呼號,對外統一呼號為“中國之聲”。

“中國之聲”遇上《新聞聯播》 的幕後

僅僅一週之後,三臺整合後的第一項措施就已實施——3月28日,於芳、方亮、鄭嵐、忠誠四位《新聞和報紙摘要》的著名播音員接到為《新聞聯播》配音任務。僅隔一天,鄭嵐就在《新聞聯播》中獻聲,完成了對《第五批20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在瀋陽安葬》的播報。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採訪時,鄭嵐和方亮兩位播音員講述了“中國之聲”遇上《新聞聯播》的幕後故事。

“中國之聲”遇上《新聞聯播》 的幕後

每人錄兩分鐘音頻參與選拔

三臺整合的腳步很快。據瞭解,3月21日上午,三臺正式整合,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臺長慎海雄就來到廣播電臺與大家見面。3月27日11點,電臺通知播音員將自己的姓名、年齡、履歷、所獲獎項等信息在下午兩點前提交臺裡。第二天,又通知到電臺錄兩分鐘音頻。播音間門口有人捧著厚厚一摞稿子,隨機發給播音員,播音員進去就讀,讀完馬上離開。有經歷者稱“氣氛很嚴肅,像考試一樣。”經過這樣嚴格的篩選,於芳、方亮、鄭嵐、忠誠四位成為首批為《新聞聯播》配音的播音員。

這四位播音員至少有兩個共同點:其一,他們都來自央廣“中國之聲”的《新聞和報紙摘要》。這檔節目原型是1950年4月10日開辦的《首都報紙摘要》。此後幾易其名,1967年後固定為《新聞和報紙摘要》。50多年來,《新聞和報紙摘要》的收聽率始終名列各類廣播節目榜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廣播界歷史最長、影響最大、地位最高、最重要的新聞節目。同時,這檔節目與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是“唯二”的兩檔向全國範圍內轉播的新聞節目。

其二,他們都是鼎鼎大名的“中國好聲音”,也是歷屆全國兩會播音工作的主要參與者:於芳是《新聞和報紙摘要》首席播音員,也是第四屆範長江新聞獎、2006年金話筒獎獲得者,從事播音工作已經四十餘年;方亮被譽為聲音“百變之王”,除了在央廣擔任《新聞和報紙摘要》播音員之外,去年曾為央視參與攝製並播出的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和《強軍》獻聲,目前在央視各頻道輪播的“國家品牌計劃讓品牌更美好”宣傳語的配音者也是他;鄭嵐曾多次擔任重大會議的現場稿件宣讀工作,也是四人中第一位在《新聞聯播》中獻聲的央廣播音員;忠誠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宣讀選票結果,其極具穿透力的聲音讓人過耳不忘。

“中國之聲”遇上《新聞聯播》 的幕後

熟悉的忙碌和同樣的緊張

為了給《新聞聯播》配音,幾位播音員做足了功課:鄭嵐特意帶上了第十一版《新華字典》,方亮帶的則是第七版《中國漢語詞典》。《新聞聯播》的環境讓播音員既陌生又熟悉。“40多人擠在兩個大房間中,環境其實很艱苦。”方亮介紹,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房間中有一面牆貼滿了專業名詞、人名、生僻字、易錯字的正確讀音,有些還是手寫上去的。

《新聞聯播》有著播音員們熟悉的忙碌和同樣的緊張。鄭嵐介紹,參加“聯播”的配音工作,下午3點前要到崗,然後在播音間待命,“有些新聞在審查後會進行修改,可能要錄好幾遍”。更緊迫的是時間,“有些重要新聞晚上6點半才傳回來,卻可能在‘聯播’的頭條或者二條播出”。7點半“聯播”結束,播音員們的工作還在繼續,“‘聯播’晚9點還有一輪播出,7點半到9點之間,最新消息會加進來,有些新聞則會在第一輪播出後作修改……因此,所有工作人員要等到9點半以後才下班”。

方亮講述的故事更緊張。3月31日,他正式承擔《新聞聯播》配音的工作。“當天,我接到了三條頭條新聞備播稿子,其中雄安新區一週年的稿子大概有兩三千字,播出後有五分鐘左右,這條新聞是4月1日的頭條。”配音完成,方亮回家,4月1日凌晨卻突然接到《新聞聯播》節目組電話,“有兩段重要的話需要修改,希望您儘快到臺裡。”重新配完新聞已經凌晨2點。4點,方亮又出現在《新聞和報紙摘要》的直播間,準備早晨6點半將要播出的節目。擔心還有修改,當天下午3點,方亮又來到央視。果不其然,這條新聞接受審查後,又被挑出問題,“有些背景有雜音,編導趕緊打電話讓地方臺重新錄製;有些文字還要修改……”當時已是晚上6點半,編導緊張到連每天使用的編輯機密碼都忘了。方亮的工作同樣緊張,“每個修改的部分都要重錄三到四遍,因為要與之前錄好的部分前後語氣搭配。”最終這條新聞全部錄完,時間已是晚上6點55分。方亮形容當時的情景像“沒有硝煙的戰鬥”。

同樣是播音,《新聞和報紙摘要》與《新聞聯播》的“出聲”有哪些不同?鄭嵐認為,“為《新聞聯播》配音更多地向‘說’新聞的方向靠攏,聲音要和畫面貼合。另外,語言的節奏也與廣播不太一樣,需要更快、更緊湊。”方亮介紹,《新聞和報紙摘要》的語速大概每分鐘280字左右,《新聞聯播》則是290到300字左右,“10個字的差別雖然不大,但多年形成的習慣很難改,所以要時時注意”。此外,他認為,“廣播的優勢就是聲音,除了來自現場和音樂音效的聲音外,播音主持人播報的聲音要形神兼備,更講究聲音的創造力和塑造力。但是在播報《新聞聯播》時,我會刻意把聲音作弱化處理,配合畫面提高完整性。總結起來,就是提語速(快)、降語調(穩)、貼畫面(準)。”

“中國之聲”遇上《新聞聯播》 的幕後

三臺文藝部門的融合正緊鑼密鼓

除了為央視《新聞聯播》配音外,包括鄭嵐在內的央廣播音員還在“央視新聞”公眾號的夜讀欄目中為讀者朗讀優美文章。忠誠朗讀的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方亮朗讀的《今天是春天》,於芳、康輝聯袂朗讀的《春》很快點擊率都突破了10萬+。由方亮配音的新聞頻道清明節特別報道短片昨日起已經播出。

此外,據央視新聞中心播音部主任康輝介紹,今後電視的播音員也會去參與廣播節目、音頻節目的錄製,“那時我們電視新聞主播就需要向廣播主播靠攏,互相借鑑,本質上是一樣的”。

“中國之聲”遇上《新聞聯播》 的幕後

據瞭解,電臺和電視臺播音員的整合只是三臺整合的第一步。目前,央視文藝節目部門與央廣、國際臺的文藝節目部門也已緊鑼密鼓地對接與融合。北青報記者瞭解的最新消息是,在即將到來的“五一”“五四”兩臺大型文藝節目中,央廣和國際臺的主播將加入主持陣容,殿堂級“中國好聲音”——央廣的方明、佟雅坤、於芳,央視的陳鐸等原央廣和央視的老播音員將參與節目表演,完成一段有主題、有氣勢、有情懷的新時代致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