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死後葬到了哪裡?

第一軍情


很多人都好奇,溥儀作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死的時候並非是以清朝皇帝而是以新中國國民的身份入葬的,為什麼被葬在了清皇陵西陵。按照清朝的皇家禮制,新皇帝一登基,就要為自己選擇一處好陵址。除了同治皇帝不知是什麼原因沒有在登基後為自己選擇之外,其他的清朝皇帝都是為自己提前選好了地方。與同治皇帝一樣,宣統皇帝溥儀也沒有提前選好陵址,主要原因是溥儀登基的時候只有三歲,還沒有來得及為自己選,就在三年後亡了國。

清朝滅亡後,溥儀被破退位,然而根據優待清室的條件,他仍然居住在紫禁城裡,並且皇帝的尊號不變,只是中華民國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並且每年供給其皇室白銀四百萬兩,溥儀就這樣繼續在自己的小朝廷內做著“皇帝”。在他長到十歲的時候,小朝廷眾遺老大臣們決定為他選擇“萬年吉地”。

經過一系列的勘探,最終選擇東陵的旺隆村北。然而,由於當時資金匱乏,再加上時局不穩,並沒有動工修建陵墓,就這樣一直拖到了溥儀病死。溥儀死的時候,因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關於他的骨灰的安置情況,周恩來總理專門作了批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後來經過家族商定,最終決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在西陵的崇嶺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陵園的知名度,他專門找到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準備勸說她將溥儀的骨灰葬於西陵,最終,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於是將溥儀的骨灰入葬西陵。


北京晨報


末代皇帝溥儀於1967年去世,遺體火化。最初安葬在八寶山,1995年遷葬到河北易縣的華龍皇家陵園。

網上對於溥儀安葬的介紹中有很多訛傳:

1、溥儀是唯一被火化的天子

這是不對的。滿清入關之前就保留著火葬的習俗,包括順治帝也是火葬。墓中沒有棺槨,只是骨灰罈。至康熙以後才禁止火葬,改與漢人一樣的土葬。

2、溥儀葬在清西陵中,是剛繼位時選定的

這也是不對的。溥儀繼位之時才三歲,大清都岌岌可危了,怎麼會去研究小皇帝的後事呢。按照乾隆定下的制度,溥儀算是同治帝的嗣子,兼祧光緒。而同治葬在清東陵,所以溥儀應葬在西陵。但這個制度恰恰是在給同治帝修陵時,被慈禧給破壞了一次。

溥儀墓所在的華龍皇家陵園只是一個經營性公墓,不是單獨給末代皇帝修的陵。雖然溥儀墓距離光緒崇陵後牆只有二百米,也是兩個概念。

把溥儀遷葬到這是墓區徵得其最後一位妻子李淑賢同意的,墓區的核心目的還是造人氣而已,並非對這位新公民如何。

龍華公墓內的溥儀墓經過一次較大修繕。但這些華表也感覺些許不倫不類。兩座“陪葬墓”,一是譚玉玲,一是婉容的招魂葬。

婉容因其死在東北,屍骨找不到了。在其去世地的吉林敦化,也修了一座墓。


幾葦渡


傳奇的末代皇帝溥儀,就連死後葬哪的問題都頗具傳奇。

他的骨灰分前後兩次安葬,頭一回是1967年,火化後安葬在了八寶山,當時的局勢緊張自不必多說,這也是他的妻子出於對局勢的考慮,而進行的妥善選擇。

其實溥儀本來的遺願,是能將自己的骨灰安葬在清西陵,畢竟他的列祖列宗都在西陵長眠,但正好趕上敏感事件,無奈之下只好選擇了八寶山,一開始溥儀的骨灰只是安放在側室,後來周總理發話,又給他移到了正室。

然後又過了將近三十年光景,到了1995年,清西陵的工作人員以溥儀遺願為由,找到溥儀妻子李淑賢,希望能夠將溥儀墓遷至清西陵,同時這件事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

清西陵的管理人員說,溥儀墓一旦從八寶山前往清西陵,將能夠作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點,吸引遊客,從而拉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李淑賢起初並未答應,估計是覺得有些消費溥儀的意思,但最後經過多次思想工作,她最終還是同意了。

其實說實在的,雖然溥儀是晚清最後一位皇帝,先後經歷各種軟禁,政治鬥爭,以及後來賣國求榮,再到服刑之後的刑滿釋放,安度晚年,這一輩子不管怎麼怎麼看,他也足夠跌宕起伏。

但他的命的確也很好,因為自古以來但凡被強行趕下龍椅的帝王,大多數都不得善終,而溥儀不僅活到了壽終就寢,就連死後都能跟自己的祖宗葬在一起。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所謂的清西陵管理人員,不過是華龍皇家公墓的銷售人員,他們這個公墓不具備官方性質,屬於私人經營的墓地,只是借了個“清西陵”的由頭,把溥儀的墓遷過去,距離光緒帝的墓還有200米,但對於溥儀來說,也的確算是滿足了他的遺願。


————————


錢品聚


溥儀一生坎坎坷坷、跌宕起伏,三歲登基,懵懵懂懂的三年時間,走完了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帝王歷程,從帝王到平民,賊心不死,帝王夢猶在,跑到東北當起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又成了蘇聯的俘虜,經過新中國的勞動改造,由一個反動的封建帝王幸運地成為了一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公民。

1967年溥儀去世,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當時中央給了他很高的待遇,他雖說是帝王出生,但他畢竟當過漢奸,幹了許多傷天害理之事,經過勞動改造,全國人民原諒了他,給了他重新做人的機會,溥儀也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洗心革面,心靈得到了洗禮,靈魂得到了昇華。1995年位於清西陵旁的華龍皇家陵園建成,溥儀的遺孀李淑賢把溥儀的骨灰從八寶山革命公墓遷出,安葬於華龍皇家陵園;整個清西陵還安葬有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四個皇帝,溥儀的墓距離光緒的墓只有200多米,溥儀算是回到了愛新覺羅大家庭中了。溥儀墓的左邊還修建了他的皇后婉容的衣冠冢,右邊修建了祥貴人譚玉玲的墓,一家人又再次團聚。
溥儀是幸運的,剛成立的新中國給了他良好的改造和晚年的照顧,直到他壽終正寢,他的晚年是幸福的,又與家人團圓,他得到了善終。


遺產君


據說溥儀的陵園,四面環山,中間有一塊方圓3裡的盆地,盆地對面有一道山口,山口處還有易水河,墓地周邊鬱鬱蔥蔥,枝繁葉茂,山清水秀式的風水格局令後人讚歎不已。

要知道,光緒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九個皇帝,溥儀是第十個。按照乾隆開創的東陵西陵喪葬規矩,光緒陵墓在西陵,溥儀的陵墓應該放到東陵,但最後卻被放在了西陵。有專家認為,同治和光緒是兄弟輩,按照乾隆設定的規矩,同治墓應該放在他爺爺道光所在的西陵旁邊陪同,但慈禧不顧祖宗規矩,硬是將同治放在了咸豐所在的東陵。而光緒就被安置在了西陵。宣統和光緒是叔侄關係,跟同治也是父子輩,從繼承關係上來說,溥儀是承繼了同治和光緒而登基的,所以溥儀應該在西陵安置。

溥儀1912年2月宣佈結束帝制後,仍然住在紫禁城享受民國政府優待,1917年張勳復辟當了12天皇帝。1924年,北京政變後,被廢除宣統帝號,遷出了皇宮。1931年,擔任了偽滿洲國傀儡皇帝,1945年被蘇聯紅軍俘虜後於1950年移交給新中國。1959年在牢獄中進行改造後獲得特赦,回到北京生活,1963年開始,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工作,1967年10月,患了腎癌在北京去世。

他死後到底是火化還是土葬呢?溥儀妻子李淑賢說,溥儀病逝後,愛新覺羅家族開會決定,與1967年10月19日進行了火化,10月20日將他的骨灰寄存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1994年,海外華僑張世義在易縣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這座園林的知名度,他經不過不斷努力,勸說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盒於1995年1月26日遷葬到西陵。這座陵墓面南朝北,蓋上棺蓋,最後澆上混凝土,終於末代皇帝魂歸了西陵。


第一軍情


作為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經歷卻也算得上傳奇。

清朝沒了,溥儀卻還能依舊居住在皇宮之中,保留著皇帝的尊號,國家每年還要提供大把的銀子給他吃喝玩樂。作為亡國之君,能在亡國之後享受這樣的待遇,也是歷史上頭一遭。

從清朝的皇帝,再到新中國的普通公民,溥儀的這份經歷,也是極富戲劇性;作為新中國的普通公民,溥儀在卻又在死後葬進了清朝皇家陵園清西陵的附近,也是相當傳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溥儀想著逃到日本去,結果被蘇聯人給逮個正著,送到蘇聯改造了一番。

可能在蘇聯的日子過得不錯,也害怕回來之後被處置,溥儀三番五次的請求加入蘇聯國籍。不過蘇聯人並沒有同意溥儀的要求,1950年8月,溥儀被引渡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繼續接受改造,並在1959年特赦,成為新中國的一名普通公民,還和一個叫李淑賢的女性結了婚。1967年,溥儀因尿毒症去世。

以溥儀的身份來說,加上當時的時代背景,溥儀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葬在清朝的皇家陵園,不論是清西陵還是清東陵。但是考慮的溥儀身份的特殊性,總理決定還是讓溥儀家人自己選擇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哪裡,總理給出地點有三個: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人民公墓、萬安公墓。

溥儀的家人經過商量後,為了不使總理為難,八寶山革命公墓是絕對不能選的,最終選擇了八寶山人民公墓寄存溥儀的骨灰。

本來,溥儀的骨灰也許就永遠的寄存了八寶山人民公墓,但事情的發展往往讓人難以預料。

時間來到了1992年,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經濟迅速騰飛,吸引了很多人進行投資。有一個香港商人來到大陸,在河北易縣的清西陵附近投資了一家陵園。陵園雖然在清西陵的附近,但生意相當冷清。

這下當地的領導坐不住了,他們害怕因為沒有生意,這位香港商人會撤資。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身上,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宣傳噱頭。於是這位香港商人就去找溥儀的遺孀李淑賢商量這個事情,沒想到李淑賢非常爽快的答應了。

就這樣,末代皇帝溥儀的骨灰在1995年被遷入到這家陵園,並且提高知名度,這家陵園被改名為華龍皇家陵園。

華龍皇家陵園距離清西陵非常近,距離清西陵內的崇陵(光緒陵墓)後圍牆僅200米。溥儀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在死後30年,因為一個商業上的原因,回到了愛新覺羅的先祖們旁邊。


胡史亂翔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引無數人津津樂道。他的生身份從九五至尊到平頭百姓,這樣一個充滿傳奇的人死後去了哪裡?

在清朝,每一位皇帝都會由家族選定“萬年吉地”,營建陵寢。宣統皇帝溥儀3歲登基,剛滿三年,清王朝就覆滅了,當時陵寢還未選定。

溥儀退位後,國民軍優待清室,溥儀被幽居紫禁城。到了溥儀10歲,帝室為其選定“萬年吉地“,經勘測與計算選定在泰東陵旺隆村北,由於當時小朝廷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陵寢一直未動工。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去世。享年61歲。遺體於10月19日火化。寄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1994年,其妻將其骨灰遷至西陵。


茨水


溥儀被特赦後,受到新政府的優待,進入全國政協工作,並娶了新時代的妻子護士李淑賢。1967年溥儀因腎病病逝,經組織特批葬入八寶山側室,後經周總理批示葬入正室。後來妻子李淑賢被香港商人遊說,將溥儀墓遷到河北易縣清西陵附近的龍華公墓。對此有兩種說法一是李淑賢自己想做“皇后”,想死後與溥儀在皇陵合葬,但是後來李淑賢沒想到愛新覺羅家族根本不買賬,與溥儀合葬的是婉容和譚玉玲,婉容是以招魂的方式合葬,譚玉玲的去世後,骨灰溥儀一直帶在身邊。所以後來李淑賢去世之後就葬入了八寶山。李淑賢自己的說辭是晚上睡覺溥儀託夢想葬入清西陵也就是火龍託夢之說。但是根據溥儀遷墓的場景來看,李淑賢孤零零一個人抱著溥儀的骨灰盒僅有商人陪伴,而溥儀的親人都沒有參加,溥儀遷墓很大程度上是李淑賢的一廂情願。



東窗日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患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溥儀死後,遺體並沒有按照皇帝的儀式下葬,而是按照新時代的法規火化。隨著溥儀的去世,清朝也隨之徹底消逝。

但是問題來了,溥儀的骨灰應該放在哪裡呢?周恩來總理當時做了明確指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它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20日家屬聚會進行了討論,經家族一致商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溥儀生前一直被各種勢力當做傀儡,死後能被安置在八寶山,也算是很榮耀的一件事了,但是命運多舛的溥儀並沒能一直待在那裡。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在易縣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陵園的知名度,張世義經過不懈努力,勸動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遷葬西陵。

安放儀式與1995年1月26日舉行,由李淑賢把骨灰盒捧至墓穴前,安放在鋪著黃緞的靈臺上。一個簡單的儀式後,陵園工作人員將骨灰盒放入水泥築的"槨”內。面南背北,蓋上“槨”蓋,最後澆築混凝土。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皇帝的骨灰就這樣安葬了。在溥儀墓的兩側,一側是溥儀真心喜愛過的譚玉玲,一側是婉容。至此,清皇室選定的“萬年吉地”終於劃上了句號。


張琦257


就中國歷史王朝來說,歷代皇帝繼位之後下達的重要的一道命令就是在皇家陵園中選址為自己修築陵墓。

清王朝的統治者也不例外,分別在遵化和易縣劃定了東西兩個陵區。但是到了清朝最後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溥儀繼位之後,由於動盪的時局,溥儀連眼下政局都難以掌控,更別提身後事了。清王室確實為溥儀選定了一處位置當做帝陵,但因皇帝被廢,後又被趕出皇宮,斷了經費來源,修陵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新中國成立以後,溥儀徹底褪去皇室的光環,成了一個普通的工人。

1967年溥儀病故後,周總理專門做出重要指示,一定要處理好溥儀的下葬事宜,可以自行安排下葬,也可以選擇革命公墓等地方安葬,後來經過與家屬的商議,多方一致同意把溥儀的骨灰寄放在八寶山。

1995年,清西陵的工作人員說服了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經多方協調、政府批准,在清西陵劃定範圍,修築陵墓,將溥儀安葬。

溥儀繼位時王室為其選定的位置即為西陵中某處,遷葬於此也算葬入祖墳,為中國封建王朝徹底劃上了句號。

另外,不得不考慮清西陵工作處此舉或有借末代皇帝為噱頭,促進旅遊拉動經濟發展之意。

想想也是個悲劇,當過三次皇帝確始終被人利用的溥儀,就算是死後,也依然被開發商剝奪所謂的剩餘價值。

2006年,清西陵工作處又聯繫到溥儀皇后婉容的家人,在溥儀墓一側擴建婉容的衣冠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