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為什麼不能殺?

浮生如夢149004130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們知道幾千年來,我國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一般而言新王朝建立,前朝遺老能夠倖存下來並得到善終的,屈指可數,像北宋的柴氏家族這樣世代享受榮華富貴的更是鳳毛麟角。大多數都是被新王朝斬草除根,比如元朝皇室、明朝皇室。

而溥儀作為我國最後一個皇帝,從清朝,民國到建國後,經歷了半個多世家的社會動盪,仍然能夠得到善終,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作為手無縛雞之力的廢帝,溥儀能夠活下來,全賴歷屆政府的手下留情。那麼,為何溥儀殺不得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溥儀是個政治符號

溥儀不能死,是因為溥儀活著比死了更有好處。

在電影《末代皇帝》中,到了建國以後,溥儀和很多清朝遺老們一起被關押勞改,這些遺老們見到溥儀之後誠惶誠恐,三拜九叩,儘管此時的溥儀早已和一般底層民眾沒有任何區別了。

作為前朝廢帝,雖然溥儀只是個人,但是卻是天底下最特殊的人,因為他曾經是清朝的皇帝。

辛亥革命是個並不徹底的革命,在孫中山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北方還在清朝的控制中,然後民國沒有北伐,而是和清朝進行南北和談。最後的結果是袁世凱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遷都北京,溥儀宣佈退位,政權和平交接,民國對清朝許以外國君主之禮,每年撥付400萬兩白銀供皇室使用,紫禁城特許為溥儀的國中之國。

清朝的滅亡,沒有經歷殘酷的腥風血雨,在和平中實現了交接,對於滿目瘡痍的我國而言,實在是功德一件。

不過,此舉也使得清朝的遺老們躲過了戰火的摧殘,使得他們完整地延續了下來。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早先提出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將矛頭直指滿族和蒙古等少數民族,這種不成熟的革命綱領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民國四分五裂。要知道,清朝和蒙古族世代聯姻,清朝皇帝除了是中原的皇帝,還是蒙古各部的大汗,正是這種雙重身份使得清朝維繫了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於辛亥革命主要發生在南方地區,北方的大部分區域還在清朝遺老的控制之下,因為沒有徹底的清算,所以籠絡這些人至關重要。而他們認同的,不是孫中山,也不是袁世凱,而是年紀輕輕的溥儀。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能控制溥儀,就能夠控制滿蒙的廣大區域。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這個意思。日本加緊侵華時,一再煽動滿蒙獨立,他們千方百計將溥儀帶到東北作為其傀儡,也是這樣的考慮。

溥儀,雖然是廢帝,但是卻有極強的號召力。控制溥儀,在一定程度上就控制了滿蒙邊疆。

2、溥儀沒有現實威脅

溥儀的和平退位,為清朝皇室積攢了很高的人氣,也使得對清朝皇室的處理成為天下人時刻關注的大事。

民國和封建王朝最大的區別就是,民國是共和制,而清朝以前是皇帝制。雖然辛亥革命非常不徹底,但是一旦開啟了共和制的窗口,想要關上就很難了,後面的袁世凱稱帝失敗就說明了這一點。

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溥儀想要重新掌權當皇帝,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畢竟革命一起,思想獲得了一定的解放,民眾不再像清朝那般愚昧,共和制好還是皇帝好,民眾心理有數。

另外,溥儀之所以無法開歷史的倒車,還和當時的社會制度有密切關係,民國和歷朝歷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社會制度不是封建制度,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這說明我國政權的交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國列強的影響。比如辛亥革命後的南北和談就是受到各國列強博弈的影響。

民國時期,溥儀想要復辟,除了要受到各方勢力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要看列強的眼色。畢竟民國軍閥的身後,就是列強的影子。

所以,在民國甚至建國後,溥儀是沒有能力再復辟當皇帝的。不僅如此,溥儀在眾多強悍軍閥的中間,還更像是一個弱者。中華民族歷來有同情弱者的習慣,面對一個不可能再掀起驚濤駭浪的人,殺了他不僅會被認為勝之不武,還會背上落井下石的惡名。

1924年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遭到天下聲討就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留著溥儀是最好的結果。

概括地說,溥儀能夠活下來,除了他有號召力,沒現實威脅,最重要的是各方勢力包括日本蘇聯都不想讓溥儀死。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代表的不僅僅是清朝,更代表了數千年來的皇權專制,對溥儀的態度,也表明了各方勢力對於皇權和階級的決絕程度。不過從民國軍閥的表現來看,他們對權力是極端迷戀的,這使他們在道義上沒有理由幹掉權力的象徵。到了日本和蘇聯這邊,溥儀的符號意義更大,而到了建國後,溥儀連符號的意義也失去了。將溥儀改造成新公民,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也體現了新政權強大的改造能力,具有強烈的標杆作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說一段你就知道為啥不能殺!

晚年六十年代溥儀一次坐公共汽車,結果碰到了一群滿清八旗的旗人。當他們看到“皇上”了以後,直接在公交車上就齊刷刷的跪下了,高喊:皇上!給您請安了。

這當時把溥儀弄得很尷尬,事後想一想還挺害怕。


這也不是第一次。

有一次溥儀在家門口掃地(裝作積極參加社區活動),一個旗人老頭路過,見狀跪下大哭起來:皇上,您受委屈了,您怎麼能自己掃地呢!

哭聲引來很多人圍觀,溥儀嚇得全身大汗,好不容易才將老頭趕走。

事後據說周總理感嘆:革命教育了這麼多年,有些人心裡竟然還只有皇上!


薩沙


第一,不殺前朝皇帝,是我國傳統的政治規矩。

中國的亡國之君數以十計,被俘虜的也為數不少,但亡國之君的下場也並非像大家想的一樣,死無葬身之地。


中國的政治文明,在南北朝以前都是比較文明的。劉邦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沒有殺他。王莽篡漢,沒有殺掉皇帝劉嬰。曹丕篡漢,對待漢獻帝也是相當不錯的。後來滅蜀漢俘虜劉禪,滅東吳俘虜孫皓,都沒有殺掉,而是封為侯爵,在洛陽過著優渥的生活。


真正殺前朝皇帝,是從南朝的劉裕開始的。劉裕篡晉,滅了司馬室滿門,因果報應,後來劉家也被人滅了滿門。從此之後,殺前朝皇室成了南北朝的規矩,宋齊梁陳代代相殺,直到隋朝統一,南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被隋朝俘虜,作為亡國之君,陳叔寶居然在長安過的非常奢侈,拿著隋文帝給他的俸祿和賞賜醉生夢死,真是命好。

隋朝滅亡時,宇文化及雖然殺了隋煬帝。但長安的李淵並沒有殺了隋恭帝,而是封為公爵,對待隋朝皇室總體較好。

五代時期比較野蠻,基本是代代想殺。北宋統一中國時,對待投降的割據政權皇帝,也沒有殺戮的,都是封為公爵留在首都。李煜被毒死的時候,已經在北宋生活很久了。

北宋滅亡,宋徽宗宋欽宗雖然飽受虐待,但都在金國生活了很久自然死亡。南宋滅亡之後,最後一位皇帝宋恭帝在元朝生活了足足47年!再挺幾十年能把元朝挺亡國了……在哪以後,中國就沒有再出現過被俘虜的正牌亡國之君,除了溥儀。

綜上所述,中國沒有殺投降皇帝的先例。因為新一個王朝需要得到合法性的證明,而不能展現自己是得位不正,所以不能殺前朝皇帝,而應該給予禮遇。

第二,殺溥儀並無必要。

清朝滅亡的時候,溥儀才六歲,民國哪怕最激進的革命黨,也沒有誰說過要跟一個六歲孩子過不去,所以他很安全。而且民國初年掌權的那幫人,都是北洋系的清朝舊臣,比如馮國璋等人對清朝相當忠誠,更有張勳這樣的愚忠派,更加沒有人敢動溥儀了。

後來溥儀雖然受日本人的蠱惑去了東北,當了那個狗屁“滿洲國”的皇帝,但是他也並沒有掌握什麼權力,只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連皇宮裡都說了不算,完全就是個吉祥物。

歷史上被殺的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餘黨尚在。

對於尚有力量且有抵抗意志的皇帝,當局是從不留情的。比如清朝對崇禎帝一直持肯定態度,但對南明的皇帝見一個殺一個。李煜被殺也不是因為他是亡國之君,而是因為他表現出對故國的思念。

對於溥儀來說,他被俘虜的時候清朝已經滅亡三十多年,旗人的力量早已經不復存在,復國更是不可能,實在沒必要為難他。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溥儀真的很懂事啊!

溥儀屬於共和國的改造典型,他非常明白自己所處得環境和位置,積極改造。對於侵略者的醜惡嘴臉,勇於揭發,配合政府,思想覺悟高著呢!

溥儀的那本自傳,本來自己起名叫《我罪惡的前半生》,是毛主席親自批示,才讓改名叫《我的前半生》的。

解放以後,溥儀積極參加社會看懂,屢次向中央表示“我可以做一點工作”,國家也確實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他最後在平民的身份中度過了一生,作為末代皇帝,這個結局應該說還是比較完滿的。


小約翰


這個問題要分三個層次來說:北洋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國民黨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新中國為什麼不殺溥儀。


北洋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

1911年,年僅6歲的溥儀退位,成了故宮裡的“皇帝”,雖然不能管理大帝國,照樣有一群遺老遺少在這裡三拜九叩,在宮裡打宮女打太監一點毛病都沒有。

按理說,溥儀當過皇帝,出於統治需要,殺了他就能一了百了,測底斷絕滿清復辟的機會,但溥儀並沒有被殺。溥儀沒有被殺的原因可能有這些

1,溥儀太小,和一個孩子置氣,丟份。

袁世凱真的是看不上這個小孩子,怎麼說這個孩子也不會威脅他的事業。但是如果殺這個孩子,又會髒了自己的手。被軍閥和國民黨抓住把柄,那就慘了。袁世凱稱帝身敗名裂,如果殺溥儀,效果也差不多 。

2,溥儀及其追隨者實力太小,不足為懼。

溥儀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是隻會三拜九叩的酒囊飯袋,這些奴才們除了拍馬屁,什麼都不會。威脅不到自己的人,殺了反而更不可控。

3,清室優待條件在那,殺溥儀是違法行為,會造成民國的合法性遭質疑。

民國是權利和法統來自於清廷的禪讓,清廷的禪讓是因為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如果過河拆橋殺溥儀,民國就失去了政權的合法性。事實上,馮玉祥驅逐溥儀,就同時讓法統轉移到了南方國民黨身上。

4,北洋軍閥向來沒有殺人習慣。

北洋軍閥一貫來說不殺人,“繳槍不殺”,只要拿出權力和地盤,就能活命。張勳,段祺瑞都是這樣的,溥儀沒必要專門費一顆子彈。



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成了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但是依舊沒有人動他,也許是因為溥儀早就做了“準漢奸”。

國民黨政府為什麼不殺溥儀?

國民黨政府成立於1927年,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黨形式上統一全國,對於這個準漢奸,大漢奸,被抓住的漢奸,始終沒有殺掉,說白了是殺不了。

在日本人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基本上是“南汪北孚東溥儀”。溥儀和汪精衛吳佩孚都有現成的班底,最適合當大漢奸。吳佩孚堅決不當漢奸,讓日本人落了空。汪精衛和溥儀並稱為南北兩大漢奸,而溥儀雖然年輕,卻比汪精衛資歷老多了,汪精衛那麼出名,也就當了3年漢奸,溥儀則當了12年漢奸。



國民黨政府沒有殺溥儀,原因可能有這樣幾多點

1,殺不了。溥儀從1924年到達天津,一直就在日本人的保護之下,國民黨一開始看不到溥儀的危害,等看清危害時,動手已經來不及了,溥儀被日本人嚴密保護起來,相殺也殺不了了。

2,各派掣肘。溥儀去東北之前,一直住在天津,天津雖然有日本租界,但還是中國底盤。華北的統治者先後是閻錫山,張學良,宋哲元,始終都不是老蔣嫡系。沒法動手。

3,溥儀有功。溥儀在抗戰結束後,先做了蘇聯戰俘,後做了東京審判的證人。溥儀的作證,證實了日本的侵略行為。這對中國有大功勞!

因為溥儀的“戴罪立功”,他沒有被當做漢奸處決,而是被判處十年徒刑。

新中國成立後,對於刑滿釋放的溥儀,做一個平常的守法公民,沒有什麼罪,為什麼要判死刑。溥儀死於1967年,很合適,如果再活幾年,會死的很慘的。

本質來說,溥儀犯過大罪,立過大功,新中國都是法治國家,如果殺他,沒有法律依據!


歷史知事


1908年12月2日,年僅不到3歲的溥儀有一天,坐在冰涼的龍椅上的即皇帝位,面對著黑壓壓一群頂戴花翎與長袍馬褂,沒見過這陣勢的溥儀放聲大哭,急得滿頭大汗的父親醇親王載灃滿頭大汗地將他摁住:別哭了,別哭了,快完了,快完了。溥儀即位不到3年,大清真的完了,1912年2月12日,根據袁世凱和清廷談判結果,優待清皇室為條件,溥儀退位,袁世凱當然不會殺溥儀了。

1917年7月1日,張勳率幾千辮子軍進入北京,趕走黎元洪為首的北洋政府,把年僅12歲的溥儀抬出來搞了一場復辟,僅12天后,溥儀再次宣佈退位,因為此事件是亂哄哄的鬧劇,而溥儀尚年幼,所以免除了懲罰。

1924年爆發直奉戰爭,10月23日馮玉祥帶兵攻入北京後不但控制了北洋政府,還氣勢洶洶的要剷除封建帝制的禍根,槍口直指溥儀,已經快19歲的溥儀只說了一句話:我願意當一個普通百姓。使得溥儀逃過了此生死劫難,只是被趕出了紫禁城。

1934年3月1日,被日本人囚籠多年的溥儀,終於被一批滿清遺老和日本侵略者挾持到了東北,成為偽滿洲國的不折不扣的傀儡。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知道自己肯定成為了中國的罪人,當天就頒佈了《退位詔書》,並焚燒和銷燬了大量清朝的遺物證據準備外逃,8月19日在瀋陽上飛機前被蘇聯軍人逮捕並帶往蘇聯。

對於這位特殊的政治犯,蘇聯人對他還算客氣,溥儀為了躲避災禍,也作為遠東軍事法庭出庭證人指責日本的犯罪事實,1950年溥儀被引渡回中國,擔驚受怕5年之久的溥儀終於要走上斷頭臺了,但此時的中國已經解放,社會交給他一次做人的資格,1959年12月4日,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眼含熱淚接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書》,然後鞠躬行禮。


圖文繪歷史


溥儀不是不能殺,而是不必殺。民國不殺溥儀,是根據滿清皇帝退位的協議。新中國不殺溥儀,是因為新中國素來不喜歡肉體消滅。

溥儀作為滿清末代皇帝,是在1912年退位的。當時的局勢是南方革命黨人風起,但是北方袁世凱的北洋軍實力還是很強大,甚至一度打得革命家節節敗退。這時候,決定中國命運的就是袁世凱。袁世凱依仗手中兵力,兩頭軟硬兼施,最後說服清朝和平退位。作為和平退位的條件,簽下了《清室優待條款》

第一項《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1)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
(3)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
(5)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
(6)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
(7)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8)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第二項《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
(1)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2)皇族具有與國民同等的權利;
(3)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4)皇族免服兵役之義務。
第三項《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1)與漢人平等;
(2)保護其私有財產;
(3)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4)民國政府為生活過艱的王公代籌生計;
(5)先籌八旗生計,在未籌定前,其俸餉仍舊支放;
(6)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7)聽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簡單說就是清朝皇帝在民國作為“外國元首”,允許繼續住在紫禁城內,稱孤道寡,並且每年給予400萬元豐厚的年金。

既然簽訂了這個條款,人家和平退位,你總不好再違約殺人家,那樣世界各國也不會答應的。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原因使得民國不宜殺溥儀:

(1)中國傳統習慣,對前朝皇帝就不是非殺不可。

(2)民國不是改朝換代,而是建立民主共和國家,總不能濫殺無辜。

(3)清朝之所以被推翻,是因為其腐朽落後,不能帶領中國立足世界之林,而不是犯下了太多的罪惡。其實清朝末期統治相對來說還算寬鬆。

(4)就算清朝有罪惡,三歲才登基的溥儀也沒什麼責任。

不過這個條款到了1924年就被大幅度修改了。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順便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皇帝稱號取消了,年金也大大削減。不過馮玉祥主要通過此舉秀存在感,他對溥儀並沒有什麼敵意。把人家皇帝稱號取消了,從宮裡趕出來了,錢也砍了一大半,確實沒必要再殺人家。

再往後,溥儀被日本人誘騙到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然後被蘇軍俘虜。在遠東法庭上,溥儀受審。但他發揮自己在清宮培養出來的辯才,把自己洗白成為受到日本人挾持的可憐人,於是沒有被判刑。

等到被蘇軍移交給新中國後,新中國確實拿偽滿洲國皇帝的身份,將溥儀作為戰犯對待。以溥儀勾結日寇,建立偽政權的罪名,殺之是不冤枉的。

但是,新中國對被俘虜的敵人其實是比較寬和的,尤其是敵人中地位高的,素來不搞肉體消滅,而是要搞精神征服。蘇軍抓了溥儀送過來,槍斃他一顆子彈就夠了,然而有意思麼?新中國連美軍都打過,還需要靠槍斃一個傀儡皇帝來抖威風麼?

相反,把前朝皇帝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新中國公民,這才是真正的威風呢。實際上溥儀進了政協後,確實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歷史材料,對我國的人問財富積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正是本著這樣的思路,新中國沒有殺溥儀,而是對他進行了改造,還給他治病、娶老婆,讓他得以安享天年。


巴山夜雨涮鍋


縱觀溥儀一生,也是極其可悲的。

好好的貝勒沒當上,被選進皇宮做了傀儡皇帝,在一群變態的小太監的唆使下,從小就有點長歪了。

好不容易遇上了婉容這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可惜由於身體原因,不能有子嗣。

接著又當上了偽滿洲帝國的傀儡皇帝,照樣有名無實。之後堂堂末代君主被老婆離了婚,也是自古以來皇帝中獨一份。

二戰結束後,被請上了軍事法庭,用地道的北京話講述了戰爭傀儡的事實。

之後紫禁城改為了故宮,溥儀是個連戶口本都沒有的人。

朝代更迭,為了安撫前朝皇族,周總理給他找了一個售票員的工作,還給介紹了一名護士,這是溥儀的第三任正式老婆,可惜溥儀有腎炎,儘管周總理還將自己的私人醫生派過來給溥儀看病,但也沒能救得了他。


娛辣姐


答:溥儀為什麼不能殺婉容?原因是:婉容是偽滿洲國的皇后,也是清朝史上最後一位皇后,所以殺不得。

雖然溥儀的妃子“文繡”整了一出“刀妃革命”,與溥儀鬧離婚,讓溥儀顏面掃地。據說文繡離婚也是被婉容爭寵逼迫的結果。但婉容的弟弟提出“後是後,妃是妃,不是一個級別,不存在爭寵”。為這事溥儀也不能殺婉容。



婉容先後與二名溥儀的隨侍李體育、祁繼忠通姦而懷孕,之後婉容生下一個女嬰。溥儀當時氣的想殺了婉容。但孩子生下後不久就死了。溥儀把女嬰投進了鍋爐,也解了氣,再加上溥儀知道自己由於身體原因,冷淡了婉容,婉容也因孩子死去受到刺激,得了精神病。所以溥儀還是沒殺她。


雖然溥儀不能殺她,但婉容還是死了。蘇聯在“八月風暴”行動中佔領滿洲國,婉容撤到通化大栗子溝,後被佔領當地的游擊隊俘虜,先後運至通化、長春、永吉、敦化、延吉,最後於1946年6月10日前後,死於吉林省延吉的監獄裡。葬地不明,有說是“用舊炕蓆卷著扔在北山上”,也有說是“葬於延吉市南山”,屍骨亦無處尋找。 2006年10月23日,經其弟潤麒同意以招魂形式與溥儀合葬於河北清西陵外的華龍皇家陵園,溥儀墓清獻陵,諡號“孝恪愍皇后”。


bj山那邊是海


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大清王朝在堅持一年之久後的1912年宣佈退出了歷史舞臺,走向了末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傅儀也被逼退位。眾所周知,改朝換代意味著前朝皇帝生命的終結。然而,清朝覆滅後,傅儀並未死去,因為不能殺,這又有何緣由呢?下面有書君為大家解答。

一、傅儀退位時尚且年幼,沒有殺死的必要。



傅儀的繼位完全是因為光緒帝的突然駕崩,被臨時推上龍椅的,繼位時,傅儀不過是個三歲的孩童,尚不知人事,更別提為國家大事拍板做決定了。實際掌權的是慈禧太后的“翻版”隆裕太后,她效仿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傅儀只是個象徵而已,毫無實權。

直到三年後,清朝垮臺,傅儀被逼退位,退位時他也才六歲,平民百姓家小孩剛讀書識字的年歲。同樣是對人事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要說親政,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如果要追殺一個還沒掌權的孩童皇帝是沒有必要的,而且,也會被後人詬病的。


二、傅儀退位時,隆裕太后簽訂《清帝退位詔書》,對傅儀有優待。

清朝覆滅,傅儀被逼退位,隆裕太后也被逼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別看這小小的一紙詔書,它是保證傅儀日後衣食無憂的法寶,因為詔書內詳細列出了傅儀日後會被民國政府優厚對待的詳細清單。


如大清皇帝退位後,尊號不費,年生活費四百萬兩,且還在故宮內居住,日後移居頤和園,丫鬟奴僕,一切照舊。

在糖衣炮彈的凌厲攻勢下,傅儀“退居二線”,不過,也正因有了這紙詔書,才保了他性命無虞。所以,有《清帝退位詔書》作為保護傘,傅儀不能殺。

三、清朝時期後的民國時期講究和平萬歲,因此不殺傅儀。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伴隨著決定性的勝利,將清朝時期的封建制度跨越到民國時期的五國共和制度,所謂的五國共和,即全國人民上下一心,一句話概括就是滿漢一家親。這樣的親民制度,當然不會濫殺無辜。



傅儀雖是清朝末代皇帝,但也沒做傷天害理的事,因此,是不會被殺的。

縱觀歷史,清朝末代皇帝傅儀無論是年齡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都不會成為讓他走向生命終點的催化劑,這無疑是一種幸運。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傅儀應該滿懷敬畏之心去感恩這重生般的生命!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溥儀能不能殺,這個問題我看下面已經很多人回答了,各種原因各種理由,都分析得挺到位的,不過也難說哪個是真正的原因。

簡單說,溥儀不是不能殺,而是不便殺,每次都有兇險的時候,但每次都安全過關了。

以下,不如分階段、按現實可能性的角度來分析吧!

應該說,溥儀這輩子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他被殺的概率遠遠高於常人。



但總的來說,他極有可能被殺的概率主要出現在以下五次:

第一次是辛亥年。南方鬧革命後,革命黨是堅決要求推翻清廷的,而之前被攝政王載灃一腳踢回老家的袁世凱,如果他順應南方革黨的呼聲,順勢把清廷滅掉,也不是沒有可能。

另外,當時日本人也在勾結一些皇族親貴(其中也包括了被日本人買通的革命黨在其中慫恿)企圖將溥儀送出關外製造滿洲獨立的事實。

當時,這個陰謀幸好沒有實現,否則這6歲的溥儀小娃娃會如何還真不好說,他可能被袁世凱以叛國的名義誅殺,也可能被日本人、皇族親貴等另外置換,都很難說!



第二次是1913年的北京餅變,當時據說是袁克定等人勾結北洋系將領企圖衝進紫禁城劫持溥儀(說白了就是劫殺溥儀),然後推袁世凱黃袍上身稱帝。

所幸的是,當時的禁衛軍擋住了那些北洋亂兵,最終的立帝行為變成了一場劫掠民財的大劫難,是為“北京餅變”。

當然,這次的事件也往往被說成袁世凱藉以拒絕南下就任臨時大總統的陰謀,但實際情況真不是如此,雖然確實有這個效果。

第三次在1924年底的馮玉祥驅逐事件。馮玉祥是辛亥年的老革命黨,其曾宣稱,在1917年張勳復辟時,他就想衝進紫禁城的,但那次段祺瑞沒給他機會。

不過這次呢,馮玉祥成了北京的主人,於是順理成章的將溥儀趕出,當然,老馮當時也是窮怕了,將溥儀趕出只是事實的一面,另一面則是要靠搶劫發財發軍餉買武器罷了。

1924年底這次,應該說也是比較兇險的,畢竟,當時溥儀手無寸鐵,毫無自我保護力量,而這些革命黨的會做出什麼,不好說!



第四次是溥儀給趕出宮後,之後逃到了天津,後來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並誘使溥儀前往東北成立偽滿洲國。

按說,這次對溥儀本人來說是好事,但其中過程也有不確定,如被日本人謀害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最終,溥儀和日本人“親密合作”,最終維持了13年的康德時期。

第五次,是抗戰結束時溥儀被蘇聯人擄到遠東,如果按當年處理尼古拉二世的方法,溥儀這回肯定是死定了,不過念在溥儀是外國人的份上,蘇聯人最終將溥儀送回了中國。



到這時,溥儀是再也沒法折騰了,也就此進入了最安全的時期。因為我方無意殺他,反而對改造了他極有興趣,最終,溥儀也算是善終了吧!

所以嘛,不是為什麼不能殺溥儀的問題是,而是每次殺機出現時,為什麼要殺他?

沒有理由,逢凶化吉,對吧?溥儀真是託了他老祖宗的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