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格格、郡主有何区别?

Young_Aimi_am智元


一个个掰开说这几个词儿吧。

公主——

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最早,始于春秋战国。彼时,周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说起来呢,这个称呼真的是很直观,取"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几个意思呢?我把宝贝女儿嫁给你们诸侯(公),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由同姓的诸侯主持,简称公主。

但是那会儿的公主实在是比较多,因为除了周天子,鲁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的君主,也把自己的女儿叫做“公主”。

到了汉朝,武帝一统天下后,“公主“这个词就被皇帝佬儿收回来

——我的闺女才能叫公主,你们的女儿爱叫啥叫啥吧

但是呢,那会儿汉朝和西域相处得不是那么融洽,动不动打打杀杀几年,又联姻和亲几年,和亲的时候,少不得嫁几个公主过去牵制一下对方。

你当每个皇帝佬儿都舍得把姑娘嫁到那万里迢迢、鸟不拉屎的地方么?当然不,从诸侯王室或民间选几个水灵的姑娘出来,册封成公主,再嫁过去。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和亲公主细君公主,是江都王的女儿;解忧公主,是楚王刘戊的女儿;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是选入宫中、坐了多年冷板凳但都没见过汉元帝一眼的普通民女,当然了,因为民女的身份,也不好册封为公主,只能赐名“竟宁”。

东汉之后,公主的外延又扩大了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女性亲属,都有可能称为公主,女儿是公主,姐妹是长公主,姑母是大长公主。诸王的女儿,这时也叫公主。

只不过随着外延的扩大,公主也分出了各种等级。皇女一般是县公主、郡公主,王女就低一些,是乡公主、亭公主。往后的朝代,称谓有一些微妙的改变,外延时而扩大,时而缩小,但总的来说都差不离,就不一一列举了。唯有徽宗时期,

徽宗觉得“公主”这个称呼不好听,改成了“帝姬”,南宋时的皇帝佬儿嫌别扭,又给改回来了。

郡主——

把这个词儿提到前面来讲,是因为它形成的时代晚于“公主”,但早于“格格”。郡主这个说法,是从上面提到过的“郡公主”演变而成的,那会儿有一部分皇帝的女儿被册封为"郡公主“,慢慢就简称为“郡主”。

历朝历代,能称为郡主的姑娘,根据政策不同,不断发生变化,皇帝的女儿、皇太子的女儿、皇帝庶女、亲王之女、诸王之女、公主的女儿、甚至功臣的女儿……都有可能被加恩册封成郡主。比如北宋开国功臣

赵普的女儿,就被额外开恩,册封为郡主。

总而言之,郡主的“含金量”并没有公主那么高。

格格——

这个说法出现得最晚,始于明朝末年,流行于清朝建立以后,因为“格格”是满语,意为“小姐”,明朝末年时,各个家族中待字闺中的黄花闺女,都叫格格。清朝建立后,这个词成了爱新觉罗等贵族家女儿的专属名词。

皇太极继位后,开始模仿汉制,册封女儿为公主,分为“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强调嫡庶之别。“固伦”在满语中是“家国天下、至为尊贵”的意思,所以指代的一般是正宫皇后所生的女儿,但也有例外,比如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固伦和孝公主,就是庶出,母亲是惇妃。

后来,顺治帝对“格格”作了更详细明确的规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亲王的女儿封“和硕格格”(相当于“郡主”);世子、郡王的女儿,封“多罗格格”(相当于“县主”)多罗贝勒的女儿,也封“多罗格格”(相当于“郡君”);固山贝子的嫡福晋所生的女儿封“固山格格”(相当于“县君

);镇国公、辅国公的嫡福晋所生的女儿称“格格”(相当于“乡君”)。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人的侧福晋生的女儿,不封格格,称为宗女

而我们熟悉的《还珠格格》,把乾隆皇帝的女儿称为“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其实是错误的。

但清朝往后,除了王公贵族的女儿,也有一些身份地位高贵的女性,也被尊为格格

。比如苏麻喇姑,被后宫称为“苏麻喇额涅格格”。

如果要给一个简单粗暴的回答,基本可以理解为:若论尊贵程度,公主>郡主>格格;若论人数多寡,格格>郡主>公主。


饮水君


每次看历史剧,我们都会对里面的“公主”、“格格”、“郡主”们的身份傻傻分不清楚。那么,公主、郡主、格格到底谁是正牌的皇家女?谁只是皇帝亲戚的女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公主——一般是正牌皇家女


“公主”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名称含义为“公为之主婚”,简称“公主”。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公”,周朝天子通常把女儿下嫁给诸侯,而周朝天子一般是不会为自己女儿主婚的,通常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于是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所谓公主也者,乃“公”主持其婚礼之意也。



不过,在当时不仅是周天子的女儿可以称为“公主”,其他诸侯的女儿也叫“公主”。“公主”又可以叫“君主”。《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人公主”。“尚”的意思是“上娶”,意思是说,公叔当了国相,娶了魏国的公主。可见,当然公主也可是诸侯的女儿。


汉朝开始,诸侯王的女儿就降格称翁主,只有皇帝的女儿可称为公主了。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中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可见,当时已经对皇帝和诸侯的女儿出现了等级称呼,只有皇帝的女儿可称“公主”了。



此外,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即今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如汉武帝时,称景帝的姊姊为馆陶大长公主,称武帝的姊姊为平阳长公主等等。加上“长”字、“大”字,是表示尊祟的意思。


2、郡主——从皇家女降为皇戚女


两汉至两晋时期,郡主、县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但到隋唐时代情况就不同了。隋唐时代,太子和诸亲王的女儿也可以封郡封县,称为郡主和县主。太子的女儿一般封郡,称为郡主,亲王的女儿封县,称为县主;明清两,,情况又有所不同,亲王的女儿统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才称为县主。



3、格格——谁说皇帝的女儿才是格格?


格格,为满语之译音,意为“小姐”,为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呼。后金时,后金皇帝和贝勒满清贵族的称号的女儿都曾称“格格”。但到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就在崇德元年公元年仿明设制,皇帝的女儿就开始称“公主”了。


据《清会典事例二宗人府封爵》记载,“帝女,皇后所生,封号“固伦公主”;妃缤所生及皇后养女,封号“和硕公主”。”固伦,意为国或天下,只有皇后的女儿可封“固伦”。和硕,满语,清初设八大贝勒,后皇子封亲王者加“和硕”之号,妃缤所生之女亦号“和硕公主”。



至于“格格”,则为其他皇族女儿的称号。据《清史稿职官四公主表》载,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又将格格分为数等,亲王之女封为郡主,称“和硕格格”;郡王之女封县主,贝勒之女封郡君,称“多罗格格”;贝子爵位名,位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之女封县君,称“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封乡君,称“格格”。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清代公主的婚姻中,还有一种身份特殊的“格格”。公主嫁出皇宫之前,皇太后或皇后要挑选一名精明的宫女,随同嫁妆一道送到驸马家中,当夜与珊马同床试婚,称为“试婚格格”。翌日,这位试婚格格立即遣人将昨夜的体验,即驸马有无生理缺陷,有无阳疾等隐疾,将在床上的一切详细情况回报宫中。


公主完婚后,这位试婚格格便成为驸马的侧室,或继续留在公主身边当佣人。不过,清朝的这种试婚之仪,只限于皇室公主,一般王府贵族是不能有试婚之举的。


参考文献:

1、《定宜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毅 明清皇室[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历史研习社


要说公主、格格、郡主的区别,先得弄清楚她们各自的代表的是哪一类人。

先来说说公主——天之骄女

《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在封建社会,公主主要就是直皇家的直系女子的尊称。各个朝代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明史·公主传》:“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可见能被成为公主的人,基本上和皇帝是最亲的人。

还有一种是因为联姻,而被强制封为公主的女人。

这类女人也许是皇帝的养女,或者宫女,也可能是皇族里的年轻女子。她们的唯一任务,就是代替皇家出嫁他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再来说说格格——被误解的称呼

格格这个词是出现在满清时期,很多人说起格格这个词,估计是从《还珠格格》这部火热的电视剧中才知晓的。

那么格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代表着哪一类人呢?

满清中格格的意思就是小姐,是满族对各个家族中的年轻未出嫁的女子的一种称呼。

后来满清入关,爱新觉罗成了皇族,满清的很多部落都成了贵族,这里又被称呼贵族家的女子为格格。

再后来,顺治帝的时候,又将格格分为五个等级,而且只有被封号的才能成为格格,其他的多数称为宗女。

最后说说郡主——高大上的称呼

郡主由郡公主演化而来,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

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总的来说她们三者只要被封号的,地位都不低。但是光光凭借出生来排序,当然是公主,郡主次之,最后是格格。


小华爱历史


公主、格格、郡主都是帝王之家的女儿,区别就是血统亲疏、地位高底不一样。

公主是一国之主的女儿。先秦时代的王国、公国、候国等诸侯的女儿都是公主;秦统一之后,各朝皇帝的女儿是公主。公主的意思是:婚姻由公室做主。清朝皇帝的女儿是不叫公主,而叫格格。皇帝的兄弟们的女儿是郡主,如果要和亲,则可以被册封为公主;有时皇帝的姐妹们生下的女儿也可以叫公主,但是这个公主的含金量不高。宋朝的柴氏皇族,生下女儿被称为郡主而非公主,反应了赵氏皇族对柴家的礼遇。

也就是说国君的女儿是公主,清朝称为格格;国君的兄弟姐妹生的女儿称为郡主,比公主要低一个级别。公主永远都是公主,郡主则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耀升为公主。


大秦铁鹰剑士


公主

公主本是中国古代对于皇女的称号,一般是皇帝的女儿或者姐妹。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她们的封地常称作汤沐邑。

郡主

即郡公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女封县主。起于晋朝,在唐朝太子的女儿称之为郡主,到宋朝,皇家宗室之女也被称之为郡主,到清朝,亲王的女儿皆封为郡主。

格格

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姑娘之意。在满语中原来是对女性的一般对称。而在汉语中出现时则大多:一是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二是皇帝和亲王妾室的称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