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中依然狼性 物美却不再是那个物美了

5月的最后一天,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文中无罪,引来舆论一片哗然,一场持续长达12年的案件得以昭雪。这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颁行后,最高法院依法再审的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件的第一案。

在宣判结果出来后,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创·始成员们在第一时间给张文中发去贺词:“蒙冤终昭雪,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而随着张文中的归来,市场的聚焦点也再一次回归到老牌超市物美身上。

1994年,张文中创办了物美集团。他选择了一条低成本扩张道路:通过租赁、合作和托管等多种方式,进行扩张,物美以现金入股,合作方将商业网点折合成资金入股,经营权归属物美,双方按股分红。借助这种形式,物美迅速将一批旧式副食店和菜市场改造为超市、便利店。

1999年,物美翠微店正式落户海淀区,在严格意义上,这是北京的第一家超市。彼时,物美超市所带来的市场冲击,完全不亚于今天风靡一时的无人超市。

到了2006年9月底,物美已经发展到567间店铺,净资产约为18.5亿元。作为北京最大的连锁超市,物美占有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2006年,在商务部公布的上半年中国商业零售30强中,物美排名第7。在当年的胡润富豪榜上,张文中排名第152名,身家约为20亿元人民币。

然而,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在2006年戛然而止。

2006年11月,张文中被逮捕审查,从物美集团离职,这直接让公司业绩受到重创。自张文中入狱后,物美集团所属的上市板块物美商业开始了10个月的停牌期。在此期间,物美先后取消了与花旗集团签订的即将实施8600万美元新股配售协议、收购江苏时代超市50%股权等多项既定计划,谋划中的天津家世界一揽子并购计划也无疾而终。

在国内传统零售业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下,物美的业绩每况愈下。

根据物美商业的财务报告,从2012年至2014年,物美商业实现集团权益所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6.02亿元、4.59亿元、3.95亿元,2015年上半年为2.47亿元,业绩连年下跌。

与此同时,招商证券发布的关于永辉超市的相关报告显示,永辉超市在2007年至2014年间,净利润同步增长,复合增长率达26.33%;高鑫零售(包括欧尚和大润发)发布的年报也显示,2011年至2014年间,公司实现权益股东应占溢利24.09亿元、27.75亿元、29.08亿元,呈不断增长态势。

在同行业竞争对手不断崛起的同时,失去了掌舵手的“龙头”在零售业海洋中有点迷失了方向。作为联合创始人的吴坚忠曾以非常强硬的态度守护物美:可以提前结款,但一旦结算,永远不要再与物美做生意。

张文中和物美集团失去的这九年时间,正好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九年,也是零售业转型的九年。在新零售发展的重大机遇中,物美丢失了。

这几年,物美的发展其实不温不火。虽然由于基础好,业绩并不算太差,但在竞争者中并不算特别突出。在新零售时代,物美积极谋求转型,于2014年建立全渠道O+O新商业模式,扭亏为盈,形成了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店铺体系;2015年,创立分布式店商——多点,通过与本地大型商超深度合作,为各个城市的消费者提供2小时商品送达服务,是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的新零售平台。

从多点的网站介绍可以看出,错过新零售第一波浪潮的张文中,依然野心勃勃。但在新零售市场,物美的这种转型算不上很超前,它所面临的转型难度也比较大。首先就是物美要转型做生鲜,但大卖场生鲜经验不足,而消费者的关注点高度集中于生鲜;其次大卖场如何去杠杆小型化,这对于庞大的物美来说也是一道考验,小型化并非只让超市变小,而应将“超市+便利店+综合服务功能”融合起来;此外,在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体系中,如何提升整合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这些对于张文中和物美集团来说,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