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CDR發行無奈按下暫停鍵,未來更艱難

小米CDR發行無奈按下暫停鍵,未來更艱難

在單刀面對守門員,只待臨門一腳時,小米卻選擇了回傳。

本來已經到了6月19日原定的上會審核日,但小米集團於當日早晨宣佈,“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後,再擇機通過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在境內上市。為此,特申請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本公司的CDR發行申請。”

小米CDR發行無奈按下暫停鍵,未來更艱難

隨後,證監會回應稱,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宣佈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88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至此,小米集團從申報到審核12天的最快紀錄終結。

從表面上看,小米與證監會一唱一和,“提出申請”“尊重選擇”,既有裡子又有面子。但是,回溯6月14日晚證監會發給小米的那份《反饋意見》,“裡子”和“面子”有可能都會被戳破。

小米CDR發行無奈按下暫停鍵,未來更艱難

在受理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託憑證申請一週之後,證監會對小米的CDR發行申請作出了超過2萬字、84個問題的第一次反饋。其中,小米集團的股權結構、優先股對賭、客戶真實性、估值定價、權益差別等問題成為證監會重點關注的領域。

而面對這2萬多字的《反饋意見》,小米目前的回應加上標點符號,也就83個字符,表達的中心意思就是“先不玩兒了”。

作為金融的創新品種,發行CDR不僅可以推進我國股市的發展,還能拓寬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組合,也能為我國境外上市公司在內地融資提供方便。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判斷,百度、網易、新浪、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先後赴美、赴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獨角獸們,將在今年以CDR方式通過此方式迴歸A股。

小米CDR發行無奈按下暫停鍵,未來更艱難

對於小米來說,如果能在這些互聯網獨角獸群中,搶到CDR第一單,那肯定是賺足了面兒,因為這意味著官方和投資機構對自己的種種眷顧。並且,證監會在前期對小米的支持可謂是不遺餘力,在手續上一路綠燈。

但在近期A股一路走低的檔口,證監會一份《反饋意見》直逼小米命脈。在各種利空的打擊下,市場對於CDR上市沒有了過往的熱切,市場更害怕明星股會吸走存量資金,導致股市大跌,加之此前關於CDR基金是圈錢新招數的說法甚囂塵上。如果,此時小米再以非常高的估值,發行了港股和CDR,在疲軟的市道之下,結果如何實在沒法預期,那麼證監會也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有媒體報道稱,在赴港上市之前,小米與潛在的重要投資者商議估值範圍在55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今年年初,曾有消息稱小米估值約1000億美元。儘管小米的CDR招股書並未披露每一次融資估值,但按照招股書披露的2017年8月最後一輪融資數據,有媒體粗略推算後發現,諾基亞入股小米的估值是略多於422億美元。但在當年,百度、騰訊上市時,估值也都只有8億美元左右,如今這兩家公司的市值分別達到800億美元和5000億美元。

小米CDR發行無奈按下暫停鍵,未來更艱難

或許,就是在高估值的壓力下,證監會希望小米能調低估值。但小米稱其定位就是互聯網公司,而互聯網公司和硬件公司本來在估值上就存在較大差異,更何況這還涉及到了好幾百個億。

但小米又不能與證監會墨跡糾纏,因為此時正當小米在香港IPO的關鍵時刻,一不小心就可能誤事。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米無奈地作出了艱難選擇——暫不發行CDR。

遺憾的是,如果小米在今年錯過了發行CDR的機會,將來想要通過CDR再次迴歸,將“難上加難”。

從CDR的申請條件來看——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

儘管小米自稱為互聯網公司,但其當前市場份額最高的仍然是智能手機。招股書顯示,小米的主要三大收入來源,包括“智能手機”“IoT和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服務”。

根據招股書,從用戶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躍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顯然,這部分是以硬件為主。此外,從2016年到2017年,小米的“智能手機”收入從487.6億元增加到805.6億元,增幅為65.2%;“互聯網服務”方面,從65.3億元增加到99億元,增幅卻只有51.6%;另一方面,“互聯網服務”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比例,從2016年的9.57%下降到2017年的8.65%。

從這些數字來看,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收入幾乎大部分是由“智能手機”的銷售來帶動的。然而,雖然小米在2017年的業績有所改善,但在未來,智能手機整體行業的走勢仍然很難預測。那麼,小米在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情況,也尚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