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现在不灸,再等一年!

明天正式入伏。

对于三伏天,我以前的文章早就说过“这段时间,是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间”。

最坏,是因为在最湿热的季节里,人是很“虚”的,最容易受外界的风寒湿以及暑气所伤,伤津耗气,落下病根。“伏日”在古代都要关门闭户。

最好,也是因为天气最热,人体腠理疏松,经络畅通,气血循环快,如果调理得当,很容易将人体内的积寒排除,去掉病根,因此就有了“冬病夏治”。

三伏灸,现在不灸,再等一年!

什么是冬病夏治呢?

先说冬病吧,什么是冬病?就是受冬季气候影响而容易犯的病。

冬季的气候特性就是:

“ 寒 + 燥 ”

就会生内热,所以《黄帝内经》提出了秋冬养阴;

而生的病主要集中在跟“肺”有关的病症:咳嗽、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还有关节疼痛;脾胃问题;宫寒;心脑血管问题等。

如果你肺里有寒,那么这个“寒”和外界的寒同气相求,就容易诱发你的“老毛病犯---咳嗽、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如果你膝盖或者其它骨节有“积寒”,西北风南下,你没有感受到,但是你的膝盖早就感受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了“膝盖比天气预报还准”。

脾胃问题也一样,特别是戊戌年三之气,双重太阳寒水坐镇,寒湿邪气乘虚而入你的脾胃,太正常了,更何况还是你打开大门欢迎“外寒”入你的脾胃,你用冰镇饮料、雪糕、寒凉的水果等引寒如胃。

实际上这些“冬病”,在现在的夏天也容易犯,因为有:

空调

冷饮

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典范。

因为这时做艾灸,可以利用“天地人”三重合力,固本扶正,打通瘀阻经络,祛除寒湿,可以最大程度获得治疗效果。

夏季属火,火克金(肺属金),因此夏季里金气最弱。

头伏:7月17日,庚戌日

中伏:7月27日,庚申日

末伏:8月16日,庚辰日

庚日属金与肺相应,这几天,肺金当旺,为什么正宗的三伏贴法,要选在这几天?就是因为这几天肺气旺,你刺激跟肺气相关的穴位“定喘穴、肺俞穴、膏肓穴”效果最好。

因此如果“肺”不好,这3天的三伏灸一定要做!

三伏灸非常适合跟肺相关的健康问题。

同样也适合其它身体不足,因为这时“天时”最佳。

那些因为内热太过,而不适合艾灸的艾友们,也不要急;因为只要认真做艾灸,每天都是三伏灸!这是我几年前就说过的话。

艾灸是养生治病;你每天认真推腹,拍打,拉筋同样是养生治病,只是你现在更适合这样做!

三伏天太热,各位艾友尽量采用隔姜灸,再就是适当减少艾灸的穴位和艾灸时间,增加每次艾灸之间的间隔时间。

艾友们,每天多喝温热水,多吃滋阴的食物。

艾灸之后喝杯热热的,带点酸酸甜甜的水,因为“酸甘化阴”,可以生津补液,收敛阳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