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必看的書《孩子:挑戰》

已為人父母和準備為人父母的你,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健康的?快樂的?幸福的?成功的?

再看看家裡或親戚家的熊孩子,是不是發現達成你的期望並不容易,再思考一下或者與身邊有孩子的朋友交流一下,是不是發現教育孩子已經成為了一件越來越難的事情

面對在大庭廣眾下撒潑打滾的孩子無可奈何的你,面對不肯自己吃飯束手無策的你,面對有了小弟弟小妹妹後叛逆的大寶無所適從的你,面對與幫忙帶娃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育兒觀念衝突的你,需要打開《孩子:挑戰》這本書,我們要更多地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更多地把握作為父母應該遵守的原則,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快樂又自律的人。

《孩子:挑戰》被稱為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它的作者是魯道夫·德雷克斯 (美)和薇姬·索爾茲(美),魯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是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相結合並發展出一系列實踐方法,被認為是當前流行的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源頭,在西方教育界影響深刻而廣泛。

做父母必看的書《孩子:挑戰》

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34個養育孩子的新原則,但其中最最關鍵的兩個字是引導,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引導,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心態掌握社會生存的技能自然地走上幸福美滿的人生道路

要引導,就不能命令,不能把孩子當做下級當做附屬品,而要尊重他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孩子能自己決定很多事,比如穿哪件衣服、看哪本故事書、吃哪種食物,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能決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不斷增加。而我們要注意自己對孩子說話的語氣,關注孩子所處的情景,用合理的態度對待他。當我們懲罰一個不停惡作劇的孩子時,是否關注到他對關注的過分渴望和安全感的缺失。

引導意味著不放任也不控制。我們不要求孩子每件事都必須聽大人的,但在他觸碰到邊界時要及時將他領回。當尊重孩子的天性成為一種流行的育兒觀念,放任與控制之間的尺度需要我們把握。孩子可以在遊樂園中自由選擇玩耍哪種設施,但要制止他惡意推搡別的小朋友,不能侵犯別人,並警告他下一次重複錯誤時將被帶出遊樂園。

引導有非常多的方式方法,比如合理簡潔地要求、恰當的鼓勵、讓孩子看到行動的自然結果、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召開家庭會議給予每個人參與的權利等等。引導的功夫花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猶如水滴石穿,一滴水的力量往往被忽視但他們從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

引導不僅限於語言,有時候行動比語言的作用更有效。當我們要求孩子每天早晚刷牙,一遍遍說經常會被當做耳旁風,遠不如你自己刷牙時邀請孩子跟你一起來。另一個我們時常面對的狀況是玩手機,當我們自己是個手機控時,你就沒有立場和底氣禁止孩子玩手機,而如果我們能做到進家門後將手機放在固定位置,除非有電話進來不主動去碰手機,這樣的行動將能給孩子做出更好的示範。

引導的目的地在哪?我們想讓孩子積極樂觀,獨立自主,與我們一起承擔家庭責任,遵守社會規則尊重他人的權利,懂得邊界與自由。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孩子的真正成長,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保證身體的健康,有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苦與樂。

《孩子:挑戰》這本書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論教科書,它用非常多的事例解釋每一條原則。它給我們展示了別的父母在面對問題時正確的和錯誤的做法。它給我們很多啟示。畢竟為人父母是最簡單卻又最難的事,養育孩子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給出一份標準答案。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最瞭解孩子的人,我們要肩負起引導人這一重要身份。

《孩子:挑戰》這本書讓人懂得,做父母雖然不需要考試,卻需要不斷學習,我們將純潔的嬰兒帶到這個世界,陪伴他們成長,總有一天,他們會漸行漸遠,在有限的時間裡,讓我們帶給他們最最基本的人生準則,做無愧於孩子的合格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