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太自私了」,可別把這帽子扣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

先給大家來看看這樣一個例子。鬧鬧和壯壯年齡相差十個月,是真正的"發小",但兩個小朋友的關係很有意思。

一歲的鬧鬧和兩歲的壯壯在一起玩,超不過十分鐘就會有紛爭,起因大多是一個要玩另一個手裡的玩具,又死活得不到。

父母:“孩子太自私了”,可別把這帽子扣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

兩歲的鬧鬧來三歲的壯壯家玩,壯壯明確告訴他:"變形金剛是我的孩子,你不許玩!"但那些不是"孩子"的玩具,鬧鬧可以隨便玩,甚至借回家去。

四歲的壯壯去三歲的鬧鬧家,鬧鬧趕緊從廚房找來一個塑料袋,把架子上的小汽車——他的最愛,一骨腦裝進袋子裡,使出渾身力氣往外拖,向媽媽宣佈,他要出去玩,而外面正颳著凜冽的寒風。媽媽一語道破:"他就是不想讓壯壯玩這些小汽車。"

父母:“孩子太自私了”,可別把這帽子扣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那麼一段時期,拼命護著自己的玩具。孩子們之間爭搶玩具、食物時,父母的臉上往往會"掛不住",這些孩子也太不給父母面子了!

於是,大人會斷言:"現在的孩子真是太自私了!"自私?這樣一頂關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孩子頂得起嗎?

壯壯和鬧鬧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繼續發展的?

父母:“孩子太自私了”,可別把這帽子扣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

壯壯快五歲了,鬧鬧也剛過四歲生日。兩個小傢伙好像一夜之間都變得大方起來,誰借誰的玩具都可以,買來新玩具恨不得立刻把"發小"叫來一起玩兒,壯壯說:"兩個人更有意思,我們能變出好多花樣!"這樣的轉折來得猝不及防,是"始料未及"啊。

他們自覺地開始分享,並能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這就是成長。

三歲前的孩子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願意分享,這不是個道德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心智的成熟,他們會經歷從"自私"走向"分享"的歷程。

父母:“孩子太自私了”,可別把這帽子扣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

要求3歲前的兒童做出分享行為是不符合他們的認知發展特點的,3歲前的孩子行為完全沒有複雜的動機,他們會不會做出分享的行為,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不喜歡這個東西,給不給你無所謂;

二是孩子不明白"我的"這一概念。只有孩子明白了所有權的概念,才可以慢慢學會分享。簡單地說,就是"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研究表明:3歲前的兒童,思維發展要經歷混沌一體到主客分離,再到自我中心的過程,這種發展歷程必然導致兒童先獨佔後分享,先利己後利他。

父母:“孩子太自私了”,可別把這帽子扣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

所以對於3歲前的兒童,不必刻意進行分享教育。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分享的概念和能力。獨佔和利己是孩子的一種社會化屬性,我們沒有必要總是試圖通過外在誘使等手段讓孩子去分享。

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相信他們隨著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會越來越願意和他人分享。

不知道也搞不懂"借"與"還"

3歲前的孩子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完璧歸趙,而是片面地認為一旦離開手,就意味著再也回不來,不是"我的"了,所以才會死死把住自己心愛的玩具、物品。

父母:“孩子太自私了”,可別把這帽子扣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

自然,"借"來的東西,既然已經是"我的",哪有"還"回去的道理?他們只有確認什麼是"我的"、"他的"之後,才能逐漸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

瞭解了這個,就知道為什麼小朋友會對"妹妹只是借一下,待會兒就還給你"這種安慰置若罔聞,因為還這件事情,他們的小腦瓜還不能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