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五縣,歷史上曾爲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爲州名,面積廣大

重慶市,位於我國西南部、長江上游,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是我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抗日戰爭時期為我國抗戰的大後方和陪都,建國初是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重慶五縣,歷史上曾為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為州名,面積廣大

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重慶市由直轄市改為四川省轄市,1983年成為我國第一個計劃單列市,1997年重新升為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及黔江地區。現在,重慶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75萬人,轄26區、8縣、4自治縣,其中12個縣中有五個縣歷史上曾為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為為州名,面積廣大。

重慶五縣,歷史上曾為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為州名,面積廣大

奉節縣,位於重慶市東部,為重慶市轄縣,總面積408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6.63萬人,常住人口74.04萬人,有重慶“東大門”之稱。奉節位於三峽庫區腹地,據荊楚上游,控巴蜀東門,有“西南四道之咽喉,吳楚萬里之襟帶”之稱。奉節,古稱魚復,秦時為魚復縣,後改稱永安、人復,唐時稱奉節。奉節一直為蜀東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中心,南北朝時置巴州、信州,皆以白帝城為治所,唐時改稱夔州,宋時為川峽四路之一,明時為夔州府。

重慶五縣,歷史上曾為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為州名,面積廣大

忠縣,位於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為重慶市下轄縣,總面積2187平方公里,總人口100萬。忠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巴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古屬巴國,秦屬巴郡,漢時置臨江縣,南北朝時設臨州。唐時,因忠縣為巴蔓子、嚴顏等忠臣良將故里,唐太宗改臨州為忠州,清時升為直隸州,民國初廢州設忠縣至今。忠縣是我國唯一以“忠”為名的縣,巴蔓子、嚴顏、秦良玉等皆為忠縣人。

重慶五縣,歷史上曾為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為州名,面積廣大

雲陽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長江兩岸、三峽腹心,為重慶下轄縣,總面積3649平方公里,人口137萬,是重慶人口最多的縣。雲陽,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同時歷史悠久,秦時置縣,初名朐忍,有2300多年的建縣史,南北朝時改名雲安縣,元時升為雲安軍,後改軍為州,設雲陽州,明初降州為縣,為雲陽縣。

重慶五縣,歷史上曾為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為州名,面積廣大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位於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處,為重慶市下轄自治縣,總面積517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6.04萬人,是重慶面積最大的縣。酉陽屬武陵山區,民族眾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南宋時始置酉陽州,清朝時期升為直隸州,曾是近800多年的州府所在地。

重慶五縣,歷史上曾為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為州名,面積廣大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為重慶市下轄自治縣,總面積390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0.3萬人。彭水歷史悠久,古屬巴國,秦時屬黔中郡,西漢初置涪陵縣,北周時先置奉州,後改為黔州,隋時置彭水縣。唐時,彭水為黔中道治所所在,同時,西南地區開始施行羈縻制,黔州領羈縻州50個,南宋時黔州升為紹慶府,轄彭水、黔江2縣,並領羈縻州49個,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

重慶五縣,歷史上曾為州,其中一縣曾以一省簡稱為州名,面積廣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