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小古 文100 篇

小古文誦讀 100 篇

小學生小古 文100 篇

“沒有文言,漢語的世界就像是天空沒有星光,就像是花朵沒有芳香,沒有文言,漢語的大地就沒有了母親河。沒有文言,我們的孩子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如何讓孩子愛上古文,《小古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不會教文言文的老師學會教文言文,讓不

會文言文的孩子學會文言文。自2012年出版以

來,該書累計印刷達200萬冊,全國有上千所

小學、數十萬名師生使用。讓我們來看

看,小古文如何掀起這場文言文教

學的行業革命。

小古文短短淺淺讀起來很好玩

你問,小古文是什麼呢?

我告訴你吧,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淺淺的,讀起來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經典句段。

比如你熟悉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鄭人買履》,再比如你知道的神話傳說《盤古開天地》《夸父逐日》《大禹治水》,還比如你課本里學過的古代人物故事《(司馬光)破甕救友》《王冕好學》《李廣射虎》等等。

同樣的一個故事,你在語文課本里讀的是白話文,現在,你又讀到了它的小古文。文言和白話對照著讀,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語言現象,能感受到漢語言的優雅和精妙。

言物篇

第 1篇

放風箏

青草地,放風箏。汝前行,我後行。

第 2篇

蘆 花

水濱多蘆荻。秋日開花,一片白色,西風吹來,花飛如雪。

第 3篇

鄉 村

鄉間農家,竹籬茅屋,臨水成村。水邊楊柳數株,中夾桃李,飛燕一雙,忽高忽低,來去甚捷。

第 4篇

菊花盛開,清香四溢。其瓣如絲,如爪。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繁多。性耐寒,嚴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獨盛。

第 5篇

雪人

大雪之後,庭中積雪數寸,群兒偕來,堆雪作人形。目張、口開,肢體臃腫,跌坐如僧。有頃,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漸化為水矣。

第 6篇

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雲散,明月初出。

第 7篇

日月星

日則有日,夜則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 9篇

雨雪霜露

天熱則下雨。天寒則下雪。熱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為雨所變;霜為露所成。雨雪霜露,隨天之寒熱而異也。

第 10篇

貓捕魚

缸中有金魚,一貓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墜水中,急躍起,全身皆溼。

第 11篇

貓 鬥

黃白二貓,鬥於屋上,呼呼而鳴,聳毛豎尾,四目對射,兩不相下,久之,白貓稍退縮,黃貓奮起逐之,白貓走入室,不敢復出。

第 12篇

幼學瓊林 五嶽五湖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此之謂五嶽;饒之鄱陽,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潤之丹陽,蘇之太湖,此之謂五湖。

第 13篇

不倒翁

不倒翁,狀似老人。頭大。身短。須長。發禿。耳、目、口、鼻皆全。上輕下重。以手推之,隨倒隨起。

第 14篇

四面陸地,水瀦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闊,巨舟可以往來。水中產魚蝦,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濱之田,收穫恆豐。

智慧篇

第 15篇

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與諸兄同食梨,融獨擇小者,父問故,融曰,兒年幼,當取小者。

第 16篇

王戎七歲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 17篇

稱 象

曹衝,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時孫權曾致巨象, 太祖欲知其斤重, 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第 18篇

破甕救友

司馬光幼時,與群兒戲於庭前。有一兒,誤墮水缸中。群兒狂叫,皆驚走。光俯取石,急擊缸,缸破水流,兒得不死。

明理篇

第 19篇

職業

貓捕鼠,犬守門,各司其事。人無職業,不如貓犬。

第 20篇

勿貪多

瓶中有果。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寓言篇

第 21篇

龜兔競走

龜與兔競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龜行遲,努力不息。及兔醒,則龜已先至矣。

第 22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第 23篇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第 24篇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傳說篇

第 25篇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第 26篇

共工觸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第 27篇

大禹治水

堯舜時,九河不治,洪水氾濫。堯用鯀治水,鯀用雍堵之法,九年而無功。後舜用禹治水,禹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十三年終克水患。一成一敗,其治不同也。

第 28篇

盤古開天地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 故天去地九萬里。

經典篇

第 29篇

論語·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為政第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雍也第六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第 30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言物篇

第 31篇

楊柳

楊柳,隨處可種,臨水尤宜。春初發葉,旋開黃花。及春末,葉漸多。花中結實,細而黑。蕊落,有絮綻出,質輕如棉,色白如雪,隨風飛舞,散於各處。

第 32篇

池中種荷,夏日開花,或紅或白。荷梗直立。荷葉形圓。莖橫泥中,其名曰藕。藕有節,中有孔,斷之有絲。

第 33篇

冬日嚴寒,木葉盡脫,陰雲四布,瀰漫天空,飛鴉千百成群,未暮歸林。夜半,北風起,大雪飛。清晨,登樓遠望,山林屋宇,一白無際,頓為銀世界,真奇觀也。

第 34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第 35篇

大雨

午飯既畢,天氣鬱蒸,蒼蠅紛飛庭前。少頃,大風陡起,沙塵撲面。黑雲自西北來,電光四射,雷聲隆隆,大雨驟至,溝澮皆盈。未幾,雨霽,夕陽返照牆隅,豁然開爽,暑熱盡退。

勤勉篇

第 36篇

程門立雪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第 37篇

鑿壁偷光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第 38篇

讀 書

飛禽走獸,飢知食,渴能飲,又能營巢穴為休息之所。其異者,能為人言。惟不知讀書,故終不如人。人不讀書,則於禽獸何異?

典故篇

第 40篇

臥薪嚐膽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 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第 41篇

李廣射虎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殺之。

成語篇

第 42篇

鷸蚌相爭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第 43篇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第 44篇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第 45篇

買櫝還珠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 為木蘭之櫃,燻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第 46篇

爭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競鬥而訟於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今世儒爭異同,何以異是!

第 47篇

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傳說篇

第 48篇

舜耕歷山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衣,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

第 49篇

女媧補天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 ,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 積蘆灰以止淫水。 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第 50篇

精衛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 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第 51篇

牛郎織女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涉秋

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是日河鼓輿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經典篇

第 52篇

論語·公冶長第五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論語·雍也第六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第 53篇

論語·述而第七

子曰:"不憤不啟,不徘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子罕第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只覆一簣,進,吾往也。"

第 54篇

論語·子路第十三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論語·憲問第十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第 55篇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子員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土之仁者。"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季子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第 56篇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散文篇

第 57篇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第 59篇

成語寓言

第 61篇

葉公好龍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牗,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第 62篇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日,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第 63篇

兔死狗烹

范蠡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第 64篇

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第 65篇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第 66篇

自相矛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第 67篇

狐與葡萄

昔有一狐,見葡萄滿架,萬紫千紅,累累可愛,垂涎久之。奈無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頤。望則生怨,怨則生怒,怒則生誹,無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絕非貴重之品,罕見之物。況其味酸澀,吾從不下嚥。彼庸夫俗子方以之為食也。"

此如世間卑鄙之輩,見人才德出眾,自顧萬不能到此地步,反詆譭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謂拂人之性,違心之談也。

第 68篇

鴉 狐

鴉本不善鳴。一日,口銜食物,穩棲樹上。適有餓狐見之, 欲奪其食,無以為法,乃心生一計,曰:"聞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來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見

卻!"鴉信為然,喜不自勝,遂開聲張口,其食物已脫落矣。 狐則拾之,謂鴉曰:"將來有羨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雲:甜言須防是餌。

第 69篇

豺烹羊

盤古初,鳥獸皆能言。一日,豺與羊同澗飲水,豺欲烹其羊,自念無以措辭,乃強責之曰:"汝混濁此水,使老夫不能飲,該殺!"羊對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雖濁無礙。"豺復責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於我,亦該殺!"羊曰:"大王誤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則變羞為怒,責之曰:"汝之父母得罪於我,亦汝之罪也。"遂烹之。諺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即此之謂也。

第 70篇

黔驢技窮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應應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 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智慧篇

第 71篇

螳螂捕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 "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第 72篇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第 73篇

孔明誡子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第 74篇

弈秋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勤勉篇

第 75篇

《推敲》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著"推"字,煉之未定,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 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第 76篇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 "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第 78篇

田忌賽馬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賓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第 79篇

王冕治學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經史諸子

第 80篇

論語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 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 81篇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第 82篇

《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第 84篇

中 庸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二)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第 90篇

教學為先

《禮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 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