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上半年的債市是不平靜的,永泰能源的實質性違約又拉開了下半年的債務危機大幕。針對持續發酵的債務危機,永泰能源也宣佈了包括出售資產、債轉股、發行可轉債等五項解決措施,以保證廣大債權人的切身利益。

據零壹租賃智庫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上半年涉及債務危機的8家公司就波及租賃公司近百家,債權金額多達200億元。不可否認的是,債權人發生損失是必然的,在債務危機頻繁上演、剛兌信仰打破的同時,租賃公司如何安全排雷變得尤為重要。

剛兌信仰打破,違約事件常態化

債務違約頻繁上演,打破剛兌已經成為我國債市的一種“新常態”。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融資渠道受限,令諸多原本資金鍊緊繃的企業,面臨斷裂的風險,債券違約必然常態化。

根據WIND統計,2015年我國信用債違約數量僅為23只,而2016和2017年分別為79和48只,數量有所縮減。但從違約金額來看,僅今年上半年違約金額就已達200億元,達到2016年違約規模的一半。

在強監管和去槓桿的大環境下,債券違約可能出現又一個“小高潮”。

在這些違約主體中有以前系列違約的老面孔,如大連機床、丹東港,也有一些新面孔湧現。而從違約主體的資質來看,今年違約的債券主體發行時評級多為AA級,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更是擁有AAA評級。違約事件發生後,各主體信用評級均被迅速下調,可見高評級債券也不能保證一定安全。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曾表示:“有適當違約,對於發行人也好,對於投資者也好,都是一種制約,它的這種信用的差別會表現在債券發行的價格上。所以我覺得這些事情對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和健康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情。”

新增違約主體多為民營企業 不乏上市企業身影

信用違約潮集中爆發於2016和2017年,所涉企業除地方國企、城投債外多為民營企業。該類民營企業多集中於產能落後、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自身經營也存在一定問題。然2018年上半年這一範圍開始擴大至上市民營企業。

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WIND顯示,2018年上半年,共有24只債券發生違約,債券餘額總計238.61億元,平均票面利率6.67%,涉及14家發行主體,其中15只為民營企業債券。

違約債券中涉及上市公司主體包括神霧環保(300156.SZ),ST中安(600654.SH),*ST凱迪(000939.SZ),富貴鳥(1819.HK)四家,另外億陽集團為上市企業億陽信通控股人,且多為民營企業.

與此前違約不同的是,今年違約的企業涉及能源、服裝、機械、海港、信息技術等多個產業,並非此前經濟下行週期中集中違約的煤炭、鋼鐵行業。從宏觀經濟和相關貨幣政策來看,也並未見明顯收緊,可見經濟下行和行業週期並非此次集中違約的根本原因。

與傳統國企相比,民用企業風險頻發主要源於以下幾方面:

1)民營企業對經濟波動、行業波動的承受力較弱。在行業週期波動和政策不穩定時期,民營企業經營承受一定壓力,多依靠自身實力抵禦市場風險。

2)在金融監管政策從嚴的趨勢下,銀行、信託等各方金融機構放款更為謹慎,民營企業成為其信用壓縮的首要陣營。在融資難度加大、成本升高的環境下,民營企業面臨更大的再融資壓力,容易導致資金鍊緊張,造成風險暴露。

3)自身經營存在一定問題。民營公司多存在公司體制落後、治理不完善、透明好程度不高等問題,這也為後續公司生存和發展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信用債規模迅速擴張,為違約埋下伏筆

此輪信用債的違約潮源於2015年開始的信用債擴張,當年1月銀監會發布的《公司債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將公司債發行人範圍擴大至除融資平臺外所有公司制企業,大量發行主體湧入市場,致使債市發行迎來高峰。

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使得大量企業熱衷於舉債發展,為業務擴張補充彈藥。一方面,這些發行主體資質良莠不齊,必然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盲目擴張業務導致前期資金無法收回,這也就為後續爆發信用危機埋下伏筆。

從凱迪生態的業務發展來看,近幾年公司重點投產生物質發電。該項業務屬於清潔能源行業新技術,為國家扶持支持產業,但其由於其項目成本高、資金回收週期長等因素,盈利存在不確定性。

在這種背景下,凱迪生態近幾年以投資、收購等方式建設、投運多家電廠以及林業資產,資產規模迅速擴張。但由於項目建設週期長,部分依靠政府補貼,導致公司在融資環境緊張的情形下,現金流變得愈發緊張。

同樣激進擴張還有遠程視界,醫療行業是一個相對低頻的需求,市場需要慢慢鋪展,而遠程在業務策略上選擇了迅速鋪開,在其發展的幾年中,其合作醫聯體醫院達2000家,合作社區、醫療中心、衛生院、村衛生室30000多家,藥店接診室10000家。然而大量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營業難以覆蓋設備成本,同時遠程醫療的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過激的業務推進致使市場無法消化,也就進一步引發前期資金無法收回,債務危機頻現的場景。

400只債券取消/推遲發行 規模超2000億 企業借新還舊難以為繼

在債務擴張的週期裡,給予因資金短缺限制發展的企業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時部分企業的不良債務依靠借新還舊也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然而當潮水湧去,大量企業面臨債務到期,資金週轉不足的現實問題。

從外部環境來看,去槓桿和強監管的政策致使企業融資渠道受限,融資難度加大是近期違約事件頻發的原因;從企業內部來看,大部分違約主體資本支出維持高位,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也進一步削減了企業的再融資能力。

wind數據顯示,在2018年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已有近400只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計劃發行規模超過2000億元。除部分取消推遲發行的債券外,部分已發行的債券也面臨發不出去或規模縮水的現實問題。以東方園林為例,該公司原本計劃首期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的公司債券,最終發行規模僅5000萬元。

在這樣的條件下,新債發不出來、銀行再融資困難,致使企業現金流斷裂引發債務危機。

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比例過高、對外擔保額過大

此次爆發債務危機的企業中,都多少存在上市企業或其母公司股票質押比例過高的問題。高比例質押股票,融資彈性下降的情況,進一步表明公司融資渠道收窄,容易觸發流動性危機。

永泰能源債務危機上演過後,其控股股東永泰集團及股東青島諾德所持有的大部分股份遭到司法凍結。而根據其一季報內容顯示,公司前幾大股東所持股份幾乎均已進行頂格質押,其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已超60%。

同樣神霧環保母公司神霧科技在2015年以來,也利用其持兩家上市子公司股票進行質押融資。在資本市場一系列去槓桿的舉措下,上市企業的多渠道融資開始處處受限,資金鍊日益緊張,使得昔日“資金的寵兒”開始逐步陷入債務困境。

另外,部分企業的債務風險暴露源於其對外擔保糾紛觸發的流動性緊張。其中億陽信通涉及控股股東億陽集團的債務糾紛高達30餘起,糾紛總額逾40億元,起因均為為股東提供連帶擔保。

營口港也同樣存在對外擔保金額過大的問題,截至2018年3月底,公司對外擔保餘額高達93.71億元,擔保比率為29.49%,其中擔保多集中於盤錦港集團,總額為84.22億元,一旦擔保企業出現問題,代償風險極大。

近百家租賃公司 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在2018年上半年違約潮大面積襲來之際,可以想象除已經暴露的上市企業、大型國企等實質性違約外,更多的債務危機尚未顯露。自債務危機頻繁上演以來,我們可以看到諸多金融機構、租賃公司頻頻踩雷。

據零壹租賃智庫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頻繁上演的債務危機中,8家公司共波及租賃公司近百家、債務總額超200億元,涉及電力、醫療、環保、能源等多個行業,其中不乏多個金融機構集中踩雷。

上半年租賃公司債務超200億元

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其中營口港融資租賃應付金額最高,截至2018年3月,應付總額為72.03億元,佔負債總額的9.24%。公司有息債務高達747.95億元,超過60%將於2年內到期,短期償債壓力較大。截至3月,共獲得銀行授信971.32億元,尚未使用銀行授信額度484.50億元。

凱迪生態2017年年報顯示涉及6家租賃公司的15起融資租賃案件糾紛,總金額達14.36億元。2018年其到期的有息債務本息高達147.53億元,集中兌付金額巨大。目前尚有17家租賃公司租賃合同尚未到期,合同總金額超過50億元。

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同樣根據中安消年報披露顯示,其2017年淨虧損7.35億元,資產負債率76.56%,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37,834.83萬元,逾期借款61,271.04萬元。年報顯示,公司持有的金融負債按未折現剩餘合同義務的到期期限分析如下:

上半年債市違約潮比肩2016 近百家租賃公司超200億債權受牽連

其一年內即將到期的負債高達44.63億元,而自2018年1月1起至年報披露,公司累計已償還約14億人民幣債務以進一步增強企業抗債務風險能力。

多途徑積極補救,斷臂求生緩解償債壓力

根據幾家違約主體的情況顯示,企業激進擴張導致現金流長期存在缺口、應收賬款週轉速度過慢、企業債務負擔較重均為企業債務危機的徵兆。一旦企業面臨再融資困難、發債受阻、銀行壓貸,資金鍊就會出現缺口時,陷入流動性僵局,從而引發債務危機。目前違約多家主體均在進行積極自救,緩釋債務風險。

其中,遠程視界計劃採取設備展期延期的方式緩衝還款壓力、同時採取“債轉股”、引入戰略投資人等方式化解項目逾期風險,並實現三家子專科子公司併購重組以及應收賬款資產包轉讓等後續措施。

而近期正處於風口浪尖的永泰能源也表示,將出售旗下資產、債轉股、與金融機構協商等多種途徑緩釋風險,解決債務困境。一方面永泰能源現已與5家銀行達成戰略合作,保證不抽貸、不斷貸、給予流動性支持。另一方面,公司正在啟動資產出售,第一批總額達200億元,可謂“斷臂求生”,目前已與多家機構達成合作,完成對外轉讓。

除積極挽救緩解自身債務危機的部分企業外,也有一些企業已無力自救,陷入破產、退市僵局。在這波大浪襲來之後,租賃公司面臨更多的是逾期租金難以收回、流動資金緊張等一系列後續問題,能否安然歷劫是公司面臨的一大挑戰。

在泥沙具下、暴雷不斷的市場中,恐慌的情緒往往還會波及更多的企業。在雷聲不斷的市場上,排雷往往比賺錢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