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两年,她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小三

朋友去年离了婚。

她叹息:“国外的家庭关系,是一口锅里的生米。粒粒分明,边界清晰。而中国式的家庭关系,是一锅粥。你粘着我,我粘着你,互相搅和在一起,谁也分不开。”

我听后感慨:“婚姻原本是一张床上睡2个人,这样就变成了睡6个人。”

她立即补充:“不,等有了孩子,就成了睡7个人!再生个二胎,是8个!”

无言以对,也无力反驳。

她结婚前就因为装修和婆家生了罅隙。

起初,是公婆对装修方案指手划脚。

婆婆不满意她选的墙纸,嫌太花哨,不稳重,不耐脏。

公公不满意将客房装成塌塌米,说他们来小住时不方便。

她做通老公工作,让男人向公婆解释。

婆婆听后当即甩脸色,打起苦情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她养大儿子不容易,结果连个装修意见都不肯听她的。

这婚最终别别扭扭地结了。

结婚两年,她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小三

生了孩子之后,婆婆搬来照顾孩子,她才见识了什么叫无孔不入。

孩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奶粉婆婆要管,

家里添个瓶瓶罐罐罐婆婆要管,

买回什么婆婆先看价钱然后数落她不节俭,

老公开车去机场接她,婆婆也要求跟着,

老公出差,婆婆每天要跟他视频

……

她才发现,结婚两年,原来自己才是小三——老公与婆婆之间的小三

再看看老公,妈宝气质越来越明显。

原本半夜能起来冲奶粉,现在自顾自吃鸡到凌晨。

原本周末能和老婆共同带娃,现在睡到日上三竿叫不醒。

原本把屎把尿日渐熟练,现在一听娃哭就躲出去说心烦。

原本夫妻还能正常沟通,现在张口就是:“那是我妈,你就不能忍忍了?

婆婆的态度更明确:

我儿子的家,也是我的家。

我们家的孙子/孙女,我还说不了算了?

我儿子就这么养大的,还用你教我怎么带孩子?

狗血的故事听完,真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无边界,就是对他人生活的入侵。

婚姻走到这种地步,还能不破灭吗?

结婚两年,她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小三

去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婚姻调查,里面有道题问的是女人在什么时候最想离婚。排在最前面的答案,并没有出乎意料:

一、和丈夫的观念、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彼此理解;

二、因为和公婆的相处、因为婆媳问题引发的矛盾。

在那份婚姻报告中,还有这样一条引起极大共鸣的留言:

我老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真的让人很烦:“我妈说……”、“和我妈商量一下……”

一个在婚姻中没有立场、在家庭中没有担当,凡事都是听妈的、什么都要找妈、一切以妈的意愿为最高宗旨的男人,到底要婚姻干嘛呢?

结婚两年,她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小三

我们这一代人有些特殊,因为环境和背景,让我们之中的很多人成了“独一代”(独生子女一代)。

父母干涉得很多,也有越来越的多人即便自己成家,仍然成为后续生活中的“巨婴”。

这是今年的一期短视频访谈节目《透明人》上,主持人姜思达采访的一个离婚律师说的话——

结婚两年,她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小三

为了说明这个现象,这位律师提到了一个细节:一般的律师事务所里的谈案间,大多采用方便一对一谈话的小房间;而自己事务所里,大部分都是能容纳很多人的大房间。因为通常情况下打离婚官司,父母都会跟着孩子一起来。

有数据调查显示,在自2009年以后,80后“独一代”的离婚率日趋上升,而这其中,70%是因为双方父母不合理干涉导致。

一边是不懂得退出的父母,一边是不知道拒绝的子女。

结婚两年,她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小三

有人说,结婚是做减法,因为要和父母告别,自己要开始独立生活。其实,我觉得婚姻更像是在做加法,是两个家庭建立起连接,一加一更胜于二的结果。

结婚两年,她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小三

父母爱儿子,儿子爱父母,儿媳也应当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事实上,一个好的家庭,相互之间的爱总是体现在平等、尊重、体谅和包容之上,当儿媳嫁到这样的家庭,要想融入这个家,也只能是用情。

否则,就会破坏整个家的生态,自然,不仅仅是为婆婆所不容,连自己的老公可能都不会买账。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只需要本着真诚待人,公平处事,有情有义就足够了。

与人相处尽量善心相待,愿天下的婆婆也能如此,毕竟自己也会成为婆婆,毕竟我们都是因为一个我们爱的男人相识,希望这个共同的男人幸福快乐,只求你待我好,我便养你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