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抖一抖,活到九十九???

時常在半夜腿猛得一蹬,象踩空了一樣,忽然就醒了過來。專家稱此為臨睡肌抽躍症,這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約有70%的人在睡夢中抖過。

睡覺抖一抖,活到九十九???

那麼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現在眾說紛紜,五花八門。

一、倍受關注的說法:身體健康的暗示

“病從淺中醫。”小病才不會變成大病。那麼睡覺時突然一抖,是身體發給我們關於健康方面的那些提示呢?又怎麼去治療呢?

1、身體缺少微量元素,鋅,鈣,鐵,主要缺鈣比率大些,低鈣將增加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導致肌肉收縮,出現抽搐。

解決建議:補充微量元素,若確定了因缺鈣所致,平可多些含鈣高的食品,如牛奶、豆製品;多吃骨頭湯和鯽魚湯瘦肉等,也可補充鈣片。

2、血栓,或許是腿部有血管狹窄或血栓順暢流,而是積多了衝開阻塞一刻,腿不自覺一抖。

解決建議:到醫院檢查後用溶栓藥,活血藥,否則血栓運行會發生心梗或腦梗,早做預防。

3、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也可能是跟缺鈣也有一定的關係。

解決建議: 你可以直接服用調節神經的藥,加上鈣片效果更好。

4、肝腎虧虛, 如果肌抽躍不劇烈,但抖動次數稍多,甚至偶爾有頭暈目眩,就要注意是是由於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而引起。

解決建議:可以吃一些補肝、腎的食物,如:龍眼、紅棗、黑豆、黑芝麻、枸杞子等等。假以時日,自會痊癒。

5、風邪所致,民間雲“血虛生風,風盛則動。”由於血虛引起的。

解決建議:平時要多注意休息,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熬夜,多吃些大棗、枸杞等補氣血的食物,必要時可以看中醫拿藥補養。

6、神經系統疾病引起,如:帕金森氏症等疾病

解決建議:可以醫院做下相關檢查,對症用藥,也可以服用谷維素B片觀察治療。

7、糖尿病引起,如果有經突然一抖的現象,經常發生,醒來就尿尿的症狀,就要小心了。

8、腦部疾病,如果是伴有頭暈、頭痛等,就可能是由於腦部有病變而引起的。如:腦缺氧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腦基底核病變、腦炎等

9、睡眠癲癇,如果一晚抖動3~5次,就要考慮是否患上睡眠癲癇症。

解決建議:去醫院檢查,然後按醫囑用藥。

睡覺抖一抖,活到九十九???

二、能夠感知到的說法:夢境所致

人的睡眠有兩個週期,一種是快速眼動睡眠;一種是非快速眼動睡眠。入睡後1小時左右,一的就會進入“快速動眼期”,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與白天基本相同,“夢”多發生在這個階段,夢過於形象時會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就會產生小動作。

如:夢中從高處忽然下墜;夢到考試不會;夢中踏空、打架、奔跑、飛腿;夢到猛獸……這些會刺激植物神經做出反應。這一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第二可能就是因為睡前做了激動、緊張、刺激的事。

解決建議:睡前多聽聽音樂,選用舒服的床和被子,睡前不做刺激神經的事。

睡覺抖一抖,活到九十九???

三、最科學的說法:肌肉放電

人從清醒進入睡眠需要一系列的過程,身體個叫“網狀激活”的系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肌肉在睡覺也會發生狀態的轉換,切換時如果網狀激活系統不慎“卡了一下”,直接會刺激神經引發一抖的現象。也算是肌肉的一種慣性。相似於大幅度運動後沒完成的一種肌肉放電。

解決建議:睡前有如果做了高強運動,睡時抖的情況就多。睡前不要去運動,保持身體放鬆的狀態。

四、最讓人欣慰的說法:嬰兒學習論

嬰兒就算睡眠中也要學習,很讓人欣慰的一種說法。睡眠中在嬰兒常能看到他們身體抖一下,說這是嬰兒大腦在學習或鞏固神經與肌肉之間的配合能力,學習時在沒有外界刺激打擾的睡眠中進行更好。如果腦電波突然有大幅震盪,身體某個肌肉就會相應地突然抖動下。這種現象有助於嬰兒學習進步哦!

解決建議:如果發現孩子有睡覺偶爾顫動,不用擔心,孩子正在學習神經和肌肉的調節功能。如果頻率稍高,去醫院化檢下,孩子可能缺少什麼微量元素了。按醫生建議進行補充。

睡覺抖一抖,活到九十九???

五、最是美好期望的說法:孩子在長個

因為很多孩子會問媽媽,“我的腿為何會在睡覺時忽然顫動了一下?”這個問題,最常見的回答就是,“寶貝,你這是在長個。”其實這個是毫無科學依據卻最讓人開心的說法,也是流行挺廣的說法。只是寄託了家長對孩子們的美好期望。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最大原因可能是缺鈣。

解決建議:這個多吃含鈣高的產品,必要時可直接服用鈣片。

六、最讓人心酸的說法:工作太累

如果工作壓力大,過於勞累,長時間加班兒睡眠質量又不好,精神很差,過於緊張,都會發生睡覺腿抖動的現象。

解決建議:工作重要,身體更重要!多休息減少工作量,不超負荷工作,少熬夜。睡前半小時喝懷牛奶,有助於緩解。

睡覺抖一抖,活到九十九???

七、身體發出抗議的說法:環境改變。

人在睡眠狀態對於外界也是有感知的,如果睡覺所處的環境突然改變,身體也會有應激反應,如:開窗外面冷空氣進入,蹬被子等等,身體會在一機靈中醒來。身體在提醒大腦,“你失職了,沒照顧好我。”

解決建議:注意門窗,做好室內保溫、通風工作,睡前蓋好被子。

八、讓人無計可施說法:

1、最念舊的說法:源於祖先

這個說法追溯到我們的祖先,那時候我們還只是類人猿,為躲避其他猛獸不得不睡在樹上。怕睡著了從樹上掉下來,身體便會發出肢體顫抖提醒你,睡覺也要保持警覺,然後會驚醒。可能這種肌肉微抖一直藏在基因裡,隨著進化遺傳給我們,只是現在此技能明顯弱化太多。

2、最詭異說法:靈魂出竅

有人說在睡覺時人的靈魂會出竅,靈魂剛出竅時,在身體上方遊離,如果遇到人突然驚醒,靈魂火速歸體,身體就會覺得好像是從高空墜落,一抖就醒了,卻什麼也不記得。也有人說這是“靈體投射”。

3、最搞笑的說法:死亡測試

人睡覺時呼吸頻率降低的幅度太大,一動不動慢慢呼吸,人全身的肌肉開始放鬆,大腦接不到反饋信號,導致大腦誤以為身體死亡了,於是發送一個脈衝喚醒身體。

除了以上介紹到的具體情況有具體的解決方案,真對各種原因,最後我還要再給出個統一的建議,以減少臨睡肌抽躍症。

1、稍做伸展運動。

可以做適當的伸展動作,可以伸展腓腸肌、足部骨肉。一般保持10到15秒鐘,胸肌主動發力,拉伸至酸脹感。做動作不用幅度過大,以免神經興奮,離睡覺半小時之前做。

2、睡前少量喝水,儘量不喝咖啡。

咖啡飲用過多容易讓人興奮不容易入睡,會造成神經過敏、焦慮失調等症狀,水分有利於稀釋血液中鈉的濃度,少量飲水有利於身體健康(腎臟不好除外)。

3、控制壓力水平,選擇好的睡眠模式。

工作要勞逸結合,睡前聽聽音樂,泡泡腳,做些心情放鬆的事,選擇舒適的床上用品。

4、睡前少看恐怖電影。

睡前看恐怖電影兒精神會過度緊張,或受到驚嚇更容易做惡夢。

總結:目前在醫學科學上,對於“睡覺時突然一抖,像踩空一樣。”這種現象尚未給出確切的定論。可以理解為身體機能的一種應激反應,源於身體的自我保護意識,對身體無害。也可能是大腦通過“一抖”向你發出信號,提醒你身體的健康已亮“紅燈”,請注意或及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