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的媽媽叫娃「傻小子」「臭丫頭」,你背後叫孩子什麼?

我知道有的媽媽叫娃“傻小子”“臭丫頭”,你背後叫孩子什麼?

跟同事、親朋好友、孩子同學的家長談到自家孩子,還有在社交媒體賬號上提起孩子的時候,你會叫他/她啥?你會怎麼說他/她?

就是隨口一叫一說,這有什麼好分析的嗎?——當然有,因為這裡面藏著你對孩子真實的看法、態度。

“傻小子”和“臭丫頭”

有人曬娃時,稱自家兒子為“傻小子”:

“原以為我家傻小子不會玩兒這個呢,原來人家會。”——語氣是有點小驕傲,但把孩子叫成“傻小子”真的好聽嗎?

有人曬娃時,稱自家女兒為“臭丫頭”:

“臭丫頭今天非穿這條裙子,美了半天”——“傻小子”還算得上能聽,這個“臭丫頭”真的是讓人有點聽不了。這難道不是電影裡地痞流氓惡霸後媽嘴裡噴出來的罵人話?

甭管“傻小子”還是“臭丫頭”,恐怕誰都不會把它們當成褒義詞,語言尺度上比較節制的,更是直接當成罵人的髒話。這樣的詞,真的適合由親媽用在親兒子親閨女身上嗎?

我知道有的媽媽叫娃“傻小子”“臭丫頭”,你背後叫孩子什麼?

“……還不錯,怎麼沒見……有這麼好”

表揚孩子今天哪裡表現不錯,老母親們的句式通常是這樣的:

“某某今天玩玩具還挺專注”。

這是好話,是表揚吧?然而,話鋒一轉,就成了這樣:

“怎麼就沒見看書時有這麼認真呢?”

“寫作業時咋就沒這積極勁兒呢?”

本來是好好的表揚,非得跟著個吐槽的尾巴。——這樣的話,我看到過無數次。難道不留尾巴、沒有保留地表揚孩子,表揚這件事做得好就只說這件事做得好,不扯上媽媽認為不夠好的其他事,很難嗎?

什麼時候起,吐槽孩子成了正確且安全的時髦事?

有一件事,我一直不能明白,就是什麼時候,吐槽孩子在媽媽群裡成了正確、安全、時髦的事?

很多媽媽只要談起自家孩子,就會用上各種各樣帶有貶義的稱呼,什麼“傻小子”“臭丫頭”“熊孩子”“戲精”,然後就是孩子的各種槽點,什麼“玩起來就戲精上身,一寫作業就分分鐘把人氣得原地爆炸”,什麼“乖起來像別人家寶貝,一鬧人才發現還是自家娃”……

在吐槽孩子上,媽媽們的語言創造力簡直就是直接開掛。什麼流行語都能招呼到自家孩子身上,什麼刷屏段子,都能馬上衍生出一個適用於家庭和育兒的版本。

比如最近流行拿唐僧師徒四人編段子,家庭版本的就是這樣的:

一個家庭,就是一部西遊記,孩子是唐僧,一路受著保護,有時還不辨好壞,忠奸不分;媽媽就像孫悟空,一路坎坷,不畏艱險,吃喝拉撒全負擔,有時還費力不討好;長輩就像沙僧,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爸爸就像豬八戒,沒什麼用,就知道吃,一不小心還有可能被妖精勾引了去。

一個小段子,吐槽了娃,一拐彎,還順便吐槽了“不靠譜”的孩子爸——在這上面,爸爸和兒子是難兄難弟,都是媽媽最好的吐槽對象。

我知道有的媽媽叫娃“傻小子”“臭丫頭”,你背後叫孩子什麼?

然而,這麼說孩子真的好嗎?

用各種滿是貶義的詞稱呼自家孩子很好玩嗎?每天捕捉孩子的槽點,變成媽媽社交媒體上的段子很好玩嗎?

可能有的媽媽是這麼覺得的,不過真心媽媽不敢苟同。

這種事情上,我可能有些“潔癖”,那些不好聽的詞,甭管是否當著孩子的面,我一個都不會用在我孩子身上。

當面叫人時,我叫他們“大寶”“小寶”“天真”“開心”“哥哥”“弟弟”,小時候還叫他們“小寶貝”“媽媽小棒小子”,和別人說起來或者髮圈,我叫他們“我家大兒/小兒”“我家娃”。

表揚他們時,就是乾乾淨淨的表揚,絕不夾帶一句“如果”“可是”“怎麼沒見”之類的吐槽私貨。——在我們家,有讚美,有表揚,有鼓勵,有批評,就是沒有任何半真半假的吐槽。

你說出了口,你的態度和抱怨就在那一刻成了真

我就是隨口那麼一說,又不是認真的,何必較真呢?

其實,這世界上的玩笑話,大半都是不敢、不願、不方便說出口的真話,你對娃的貶義稱呼,對娃的吐槽,在出口的那一刻,都是你對孩子的真實態度的“呈堂證供”——表明了你對他的不滿、抱怨、不認同。

你叫他“傻小子”,是真的有那麼一刻,你認為他是“傻”的,或者他的某些表現,在你看來是“傻”的;

你叫她“臭丫頭”,是真的有那麼一刻,你認為她不是那個讓你愛不夠的寧馨兒、解語花,甚至其中可能還包含著你對她身為女孩而不是男孩的不滿和輕視。

你在表揚他的時候,加上一個“怎麼不見”做尾巴,你真實的態度,其實就在這條大尾巴上閃閃發光——你對他是不滿、不認同的。

我知道有的媽媽叫娃“傻小子”“臭丫頭”,你背後叫孩子什麼?

吐槽孩子,不是幽默、有愛

我這麼說,可能又有媽媽會說,“我這是幽默,是有愛,懂不懂?”——我是真的不懂貶低和吐槽幽默在何處、有愛在哪裡的。

用有幽默感的的方式談論孩子,是帶著驚喜、欣賞和愛意,去發現孩子身上發生的那些小趣事,然後不帶貶義、不帶評價地將這些小趣事分享給別人聽,喚起別人愉悅的共鳴,而不是喚起別人深有同感的吐槽:“我家臭小子也一樣!”

這些小趣事的記錄,過了三年五年十年,你想起來還會特別開心,而且等孩子長大了,你也會特別樂意給他看。

但是,現在這些“傻小子”“傻丫頭”“臭小子”“臭丫頭”“熊孩子”“戲精”的稱呼,還有那些你對孩子的吐槽,過了N年之後,你會好意思給他看嗎?你敢給他看嗎?


真心媽媽認為,做媽媽的,還是得且服務孩子,且修行自己,把自己修成一個溫柔端莊、不戲謔、不吐槽、有話好好說的好媽媽——無論是在孩子面前,還是在孩子背後。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