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社會責任作爲節能動力 互太紡織公司爭當行業「排頭兵」

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將節能提高能效作為經濟轉型升級、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推進節能降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3-2017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9%,節能10.3億噸標準煤,以年均2.2%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GDP年均7.1%的增長。

為進一步總結推廣節能降耗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示範帶動更多領域深挖節能潛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中國經濟導報赴企業開展節能技術創新和節能實踐報道活動。現選取部分優秀節能案例和企業節能降耗經驗做法,供參考。

走進節能企業之一

將社會責任作為節能動力 互太紡織公司爭當行業“排頭兵”

將社會責任作為節能動力 互太紡織公司爭當行業“排頭兵”

沒有看見排放黑色廢氣的大煙囪,沒有聞到刺激性的化學氣味,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工廠大門後的綠蔭足球場,環繞廠區的綠棚走廊,走廊兩旁的花卉,染色機房旁的流水假山,經過處理的工業廢水作為水源的人工池塘,池塘裡還養著數十條錦鯉……走進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互太紡織公司”)工廠,記者感覺這裡更像是一個住宅小區。

“現在走的這條路就是我們工廠的‘環保路’,我們還把其他路分別命名為‘節能路’‘增效路’‘減排路’,就是希望節能環保理念能深入到工廠上上下下的每一位員工心中。”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ISO辦公室主任馬建華帶記者參觀園區時興奮地說道,“我們從建廠以來就將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作為建廠和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和廠房運作的理念。”

超額完成節能指標,嚴格制定企業節能標準

互太紡織公司成立於1997年,工廠設立於廣州南沙開發區,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經營中高檔針織產品的港商獨資高新技術企業。2010年作為全國十大行業推行《能源管理體系》標準試點單位之一的互太紡織公司,在2011年3月就率先通過認證,是全國印染行業企業的第一家,並於2013年3月又在全國紡織行業中第一家通過了ISO5000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建廠至今21年來,互太紡織公司一直把節能環保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事業,多年一直創新節能技術。

根據《“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廣東省給互太紡織公司下達的節能目標為47694噸標煤,經過5年努力,互太紡織公司自2011年至2015年共完成節能50642.82噸標煤,超額完成廣東省下達的節能任務。

互太紡織公司作為廣東省直接考核節能減排效果的20家企業之一,每一年都有考核專家組到廠實地考察。為將節能減排工作落實到工廠生產的每一處環節,互太紡織公司一直以來制定嚴格的節能減排標準,把節能指標細分到各個車間部門、各類產品。雖然廣東省尚未針對《“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給互太紡織公司下定節能指標,但互太紡織公司每年都會給自己制定節能目標,期望到2020年總共再節能10%。

“除了參照廣東省下達的節能指標,每一年互太紡織公司都會制定節能指標,從5%、3%、2%到近兩年來的1%,我們都有詳細的指標規劃。因為做節能減排就像擠吸海綿一樣,越擠水越少,做節能減排的空間就不斷地縮小,難度也越來越大,所以我們制定的節能指標逐漸下降。”馬建華表示。

社會責任和利益並重,“綠色”擴大市場競爭力

“我們打了21年節能減排環保戰!這麼多年我們堅持做節能減排,不僅取得了社會效益,也為企業贏得了經濟效益。” 互太紡織公司工務部總經理趙奇志激動地說。“做節能減排項目其實有經濟效益,很多項目投入1~2年就可以回本。沒有效益,企業投資節能項目就沒有積極性。”馬建華補充道,“節能減排實際上也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我們一直把社會責任當作是做節能減排工程的動力。”

節能減排除了能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它能擴大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國外品牌除了審核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外,還會把供應商的節能環保成效納入考核的範圍。特別是國外的中高端品牌,不希望供應商是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產品。“如果我們把‘綠色’環保做好了,客戶自然找上門來,市場競爭力就擴大了。”馬建華說。

互太紡織公司生產能力達9萬噸,產品95%以上銷往歐美和日本等高端市場,服務的品牌涵蓋了內衣、泳衣、禮服、運動、休閒等多個領域,其中著名的品牌有:H&M、Calvin Klein、GAP、Polo、Adidas等。根據中國國家海關總署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學會統計,2004年開始,互太紡織公司位列中國對外貿易500強,入圍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企業十強之列,並保持至今。

重金投入節能項目,力當業內節能“先鋒”

“新型氣流染色機設備升級改造項目”、“壓縮機中冷器熱水2次餘熱回收工程”、“綠色照明升級改造項目(LED節能燈)”……馬建華和趙奇志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展示近幾年來互太紡織公司在節能減排投入的主要項目。節能項目工程多達32項,共計投入資金約3億元,佔企業總資產的1%。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每年組織行業專家到國內節能減排基礎好的企業實地走訪考察,併為企業所開展的節能減排工程進行“義診”。“公司領導在專家到訪之前,一直以為公司的節能減排工作已經做得相當不錯。‘我們是井底之蛙’,公司領導聽取專家的節能建議後,說了這樣一句話。”馬建華回憶道,“原來,我們做節能減排還有相當大的空間。”互太紡織公司收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組的“義診”報告後,會“自掏腰包”,再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為公司做全面、嚴格的評估,聽取專業機構專家的建議。如果第三方機構的評估可以達到企業所期待的節能減排目標,互太紡織公司會再投入資金,啟動項目。

互太紡織公司許多節能項目的技術已經在行業內推廣。比如,染缸塗料保溫技術已被同行借鑑使用。受船舶和飛機使用保溫塗料的啟發,公司萌發了在染缸上噴塗保溫塗料對染缸進行保溫的想法。染缸在工作過程中,內部的溫度最高時能夠達到140℃,如果表面沒有保溫,染缸的表面溫度最高可以達到90℃左右,如此高的外表面溫度,造成了大量的熱能損失,損失的熱能約佔染缸消耗熱量的25%至35%。在熱能損失的同時,造成了工作環境的惡化,周圍環境的溫度很高,染缸缸壁又容易造成燙傷事故。一般而言,染料廠都會使用保溫棉包覆染缸,但保溫棉包覆染缸的缺點在於貼服性不好,保溫效果低,保溫棉容易損傷,又進一步降低保溫效果。互太紡織公司分別選擇產自美國、日本和中國的塗料,在染缸上進行噴塗試驗,通過效果和經濟性對比,最後選擇了效果最好、經濟性最好的中國塗料,並對所有的染缸進行保溫塗料噴塗。

馬建華自豪地說道:“染缸塗料保溫技術是互太紡織公司獨創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還到工廠來考察,核證效果後向珠三角港資印染廠推薦,並在上海世博會上作為香港地區清潔生產成果展出,目前這項節能技術已在全國紡織印染廠廣泛應用。不僅如此,我們的染缸保溫技術曾被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用作拍攝節能環保影片的素材,向全世界宣傳介紹。”

此外,互太紡織公司近幾年來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智慧型的汙水處理廠中控室,監控風機、水泵等設備的運行狀況,實現部分閥門的遠程控制。同時控制中心還收集水廠運行的參數,如水量、溶解氧、出水水質指標等,便於運維人員及時調整汙水治理設施的運行,確保水質的達標排放,實現汙水排放指標數據實時傳輸,並有指定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及時查看相關數據。

“希望更多的紡織印染企業重視節能減排工作,不僅能為國家的青山綠水做貢獻,也能為企業贏得經濟效益。” 趙奇志表示。互太紡織公司一直在節能減排項目上不斷探索、創新,積極“擁抱”新型節能技術,爭當行業節能“先鋒”。(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皮澤紅 馬思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