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逗孩子,是狠狠傷娃呀

我家二寶回老家很少,所以滿滿的不適應,我對此感覺很正常,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嘛,慢慢熟悉,一點點適應,會好的。

這不是逗孩子,是狠狠傷娃呀開始,因為大家都忙農活,串門的少。二寶和家裡的姥姥.姥爺和哥哥們處得很熟悉了,開始到處撒歡跑了,也不粘在我身旁了。

姥姥說:“這小傢伙真頑皮,什麼亂也搗。”

是,瘋玩,瘋跑,哪的東西也要鼓搗鼓搗,現在是我追著他,生怕拿了危險的器件。

幾天之後,串門的人多了。開始了各種逗:

這不是逗孩子,是狠狠傷娃呀&“你跟著我家吧,別跟你媽了。”

二寶搖頭,上手就抱著往外走,我趕緊跟過去搶!我必須給孩子一個態度——孩子,媽媽一定在你身邊。

&“你媽媽喜歡哥哥,不喜歡你。”

二寶一下焉了,這個說法從沒聽說過呀!我立馬過去,把他摟在懷裡,我必須讓他明白媽媽是愛他的。

&“這小汽車給了哥哥吧。”

我家小寶立在那兒,很不情願,這不是難為我的寶嗎?我蹲下來告訴他,“你的東西,決定權在你。”

&“你不是親媽媽,你是從垃圾堆撿來的。”

大寶說,不是,弟弟,咱們兩個都是媽媽親生的。

&“你媽媽回奶奶家,不要你了。”

二寶回來,一下撲到我懷裡,“媽媽在這,沒走。”我告訴他,我喜歡他,不會丟下他的。

……

這裡都這樣逗孩子表達喜歡,我能做的是讓孩子受傷最小。

這不是逗孩子,是狠狠傷娃呀有一天晚上,二寶做夢大哭:“媽媽!媽媽!”接著,聽到我的聲音,小手摸摸我的臉,之後緊緊摟著我甜甜的睡了。

我意識到,孩子已經受傷害了。

第二天,我就領他回家了,這才是避免傷娃的最有效的方法。

這不是逗孩子,是狠狠傷娃呀回家繼續看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原來這不是逗,叫捉弄!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

☞四川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王英梅認為,由於小孩無法完整、準確地向家長表達內心的感受,很多“逗”小孩的不當做法,都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孩子可能會偷偷傷心,可能情緒會有變化,長此以往甚至會形成心理疾病。

☞早期教育專家周令瑜認為,逗孩子的實質是成人居高臨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來取樂,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

嚇唬孩子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欺騙孩子讓孩子不敢信任別人。被大人們欺騙、引誘、愚弄和嚇唬,孩子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這讓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到傷害,不敢相信別人,對他今後的人際交往可能造成障礙。

眾位專家都指出這對孩子心理有不良影響,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這不是逗孩子,是狠狠傷娃呀★立即制止十巧妙化解

必須告訴對方你不喜歡他這樣對待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永遠是站在他的陣營的。

!寧可和他鬧僵,也不傷害孩子。!

比如當對寶說:你以後跟著我們吧!對寶說,二寶,媽媽跟你一起去吧。

這不是逗孩子,是狠狠傷娃呀★事後安撫

告訴孩子媽媽永遠愛他,不論遇到什麼,媽媽都保護他。

當然,最好的方式是:離那些人遠點。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