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小鎮,你的文化自信在哪裡?

人生不僅僅是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句流行語,攪動了多少人說走就走的旅行心結。 迴歸自然,是人的動物性本能記憶,在自然裡,人能安靜的迴歸,自然從人誕生的那一天起,就給我們人體賦能,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使我們獲得身心的愉悅。當物質生產豐富,人們不再為基本的物質生活發愁時,精神需求會進一步昇華。成為人們的驅動力,這也是很多人經常說的有了錢要去周遊世界的基本原因。

旅遊小鎮,你的文化自信在哪裡?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們有從低級需求到高級需求逐步迭代的需要,比如獲得尊重被認為是高級需求之一。實際上,更高級的需求來自於從自我到真我的發現,去實現自我到真我的蛻變。

生命的意義,一定比我們發現的要多得多。

其實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段潛能無限的英雄之旅,怎樣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靈魂中去感知最深刻的生命是什麼樣子?旅行,是增加人生體驗過程的一種好的方式。旅遊的需求將會非常的旺盛。旅遊產業的興旺,各路資本和地方政府都在忙著打造旅遊景點,各種有名目沒名目的古鎮、小鎮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

旅遊小鎮,你的文化自信在哪裡?

一夜之間,各種仿古建築遍地都是,彷彿我們真的置身於唐宋元明清的時代。有的地方,挖空心思去尋找典故、古蹟,如果沒有點古蹟,就覺得不能談旅遊,更不能招來投資和旅遊客戶。這其實是我們固有的文化基因在引導思維,為什麼我們說到中華民族的復興,大家就侷限於幾本古書。基本上都是《六經》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經》。看清楚了我們的文化思維模式,就能看清大部分垃圾式的仿古建築是如何的缺少靈魂、沒有思想的建築是死氣沉沉的。

旅遊小鎮,你的文化自信在哪裡?

當然,對古蹟的修繕是另外的維度了

如當年鑑真和尚從揚州大明寺出發東渡日本,日本建築由此有了大唐氣象,後來中日邦交,大明寺因ri本人尋訪鑑真才獲得足夠重視,所幸梁思成先生還在,對大明寺的修復算是經典。這得益於梁先生的人文功底,每每想像梁先生破譯《營造法式》的場景。深感梁先生為古建築所做的巨大貢獻。另外一個例子是唐裝、宋服。為什麼不能流行起來呢?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時尚元素,顯得土氣。認為加入了時尚元素,就會失去中國傳統文化。這就是為什麼韓國、歐美的設計師反而能設計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要素的時尚服裝和包裝。完全的復古,是沒有文化自信的表現,是一代人的文化迷失和思想禁錮。

當代氣象,來自迪拜的啟示

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對地理決定命運有精彩論述。但迪拜,不相信地理決定論。

旅遊小鎮,你的文化自信在哪裡?如今,全球基礎設施的發展正使得世界從割裂走向互聯,從民族隔離走向融合。基礎設施就像是將地球上一切組織聯繫在一起的神經系統,資本和代碼就是流經神經系統的血細胞。”世界因此不再是國與國的拼圖,而是由基礎設施連成的電路圖。是經濟文化的嵌和。世界越來越像互聯網。迪拜,是一個我們學習的例子,對石油枯竭的憂思,阿拉伯人創造了一個當代奇蹟。建築藝術的探索、新技術的使用,這正是當代人的自信。也是留給後人的遺產。如今,迪拜已經是旅遊勝地、黃金交割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利益與文化在一個地區的深度糾纏,已經使得整個地區的內涵不再具有國界和民族屬性。這也是當代的氣象。

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除了傳承,還必須有當代氣質。

期待著有一天,有更多的旅行景點、小鎮,既有中華文化要素的精氣神,又有精神氣質。更重要的是,能體現我們這個時代的智慧和創造,這是我們留給後人的文化,科技,和精神傳遞,否則,盲目的仿古,會讓我們失去應有的當代風采,造成文化斷層。我們就會愧對一個時代!

愛和遠方,是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精神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