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負債經營思想」你一定要懂!

前段時間有人跟小恆說,最近他買了套房子,但是由於手裡的理財產品沒到期,所以部分首付是跟朋友借的。不過他家人覺得可以跟房主再商量看,首付款能否晚些支付,因為想等那筆理財資金到期後,首付多交點兒。這樣貸款和利息也能少還。

這種多交首付,少貸款的方法,到底劃不划算?

不喜歡負債、害怕向銀行借款的人有很多,多數並不是直接因為經濟原因造成的,而是心理原因。感覺有了債務,就有了牽絆。比如申請房貸後需要每月還貸,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收支平衡,自由支配的錢就少了。

“適度負債經營思想”你一定要懂!

另外,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覺得欠債還不如向親朋好友借。而且也不願意向銀行借錢,買房的首付能多付就多付,能少貸就少貸。

為什麼把銀行貸款當成洪水猛獸?

說起負債,其實不用緊張,也不用覺得好像有了債務,自己的財務就不健康了。萬事萬物,都有好壞之分,債務也一樣。

我們通常會把負債分為:良性債務和不良債務

良性債務

指那些可以讓負債者的資產得到提升的。比如投資性質的房貸,如果租金回報高於貸款利息,就可以從中賺錢。更一些聰明的投資人,即使手中有充足的資金,也依然選擇貸款,他們會將手中的現金投入到利率回報更高的理財產品中,類似這樣的負債都可以稱為良性負債。

不良負債

就是那些純粹為了消費享受而背上的負債和身背過重負債的情況。比如車貸、信用卡透支都屬於此類。雖說用了槓桿提前消費享受,可是無形中商品自身的貶值,使用成本的增加,都給未來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適度負債經營思想”你一定要懂!

在負利率的環境中,欠銀行錢反倒是最賺錢的:

一是通貨膨脹會讓你的毛爺爺變成紙

現在銀行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是1.5%,最高的不過1.95%。但是實際的通貨膨脹水平卻是遠遠高於這個定期存款利率的,既然如此我們向銀行貸的錢現在拿到的是真金白銀,但是未來只要用貶值後的錢去還就好了。

二是貸款利率的水平相對最低

現在5年以上的商業貸款利率只有4.9%,公積金貸款利率更低只有3.25%,如果選擇商貸和公積金組合貸的話,利率水平也就4.5%左右。如果說4%+的貨幣基金不好找,5%以上的P2P還是隨處可見的。只要你能找到4.5%以上收益的理財產品,那麼向銀行貸款就不吃虧。

適度負債,讓你更有錢

財務核算中有個基礎公式:總資產=淨資產+負債,所以負債當然也是一種資產,這類資產用的好,也能帶來回報:

第一,借錢生錢。比如借錢買了房子,房子升值了。

第二,個人信用增值。越有能力的人銀行越喜歡,因為銀行知道他們有還款的實力。

第三,適當負債讓你有進步的動力。因為你有負債,所以得更努力賺錢。

第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如果不負債選擇攢夠了錢再買,到時候因為通脹,金融資產的價值大幅降低,你依然買不起。

“適度負債經營思想”你一定要懂!

就像小恆之前提到的,個人資產負債比例最好控制在50%以下,同時要保證有一定的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另外30歲以前和40歲以後,個人負債比例不要超過50%,30到40歲之間收入高,抗風險的能力強,也有足夠的償債能力,負債比例可以設定在50%-60%之間。

對於個人來說,一生當中能夠享受到銀行貸款的機會,可能只有房貸、車貸或者公積金貸款了,所以如有必需,別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