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善與蘇三

提起名妓蘇三,很多人都會想到傳統戲曲《玉堂春》中讓人耳熟能詳的一折“蘇三起解”。劇中的三郎真有其人,他就是王三善,字彭伯,又名金龍,永城人。先祖由安徽遷居永城,其父王祿於明萬曆年間做過京官,告老還鄉後,家有良田數頃,還在各地經營酒業,財勢旺盛。王祿有四子,王三善排行老三,因此稱王三善。王三善於明萬曆二十九年考中進士,授荊州推官,後任吏部文選、太常少卿等要職。在平反安邦彥、奢崇明反抗朝廷“貴陽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皇上降旨,王三善晉升為兵部侍郎,相當於今國防部副部長。這次戰鬥也被選為“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貴陽城解圍後,戰事並未結束,後由於戰事不利被俘,其頭亦被擄走,王三善以身殉國,時年60歲。

王三善死後,明真宗詔賜王三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諡忠烈,鑄金頭厚葬,並在永城建祠堂、立牌坊。明崇禎元年,忠烈坊及王公祠相繼建成,這座牌坊就是王牌坊,王牌坊所在的街永城人叫“牌坊街”,由於年深日久,石條出現斷裂,又因坊門較窄,影響交通,出於安全與交通考慮,1965年經永城縣人民委員會批准拆除。永城人民為了紀念王三善及這段歷史,現又復立王牌坊,即牌坊街。

王三善與蘇三

蘇三何許人也?蘇三原名周玉潔,又叫顧立春,天生麗質,聰慧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五歲時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北京蘇淮妓院,遂改姓為蘇,起名蘇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王三善與蘇三

圖為劇中人物

那麼,王三善與蘇三的愛情故事從何說起呢?明萬曆年間,永城年輕氣盛的王三善奉父命留京討賬,因閒逛花街柳巷與麗春院歌妓蘇三一見鍾情,立下海誓山盟。后王三善錢財用盡,被老鴇趕出。蘇三潛出麗春院,將全部積蓄送與王三善做回鄉盤纏,並激勵其發奮上進。王三善走後,由於蘇三拒不接客,老鴇偷偷把蘇三高價賣給山西富商沈延林。沈哄騙蘇三回到山西洪洞縣。沈妻皮氏與趙監生私通,合謀毒死沈延林,嫁禍於蘇三。蘇三屈打成招,被判死刑。王三善回永城後,得知蘇三被賣到洪洞縣,已犯死罪,驚愕悲憤。他發奮苦讀,後以巡按身份主持三堂會審,由於證據確鑿,蘇三奇冤得雪。二人劫波度盡,歷經磨難,終成眷屬。

此事經馮夢龍妙筆渲染而成為一段感人肺腑的風流佳話,後來被改編京劇《玉堂春》,數百年來,傳唱經久不衰。不僅得益於它悽婉優美的唱腔,更得益於它離奇曲折的動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