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四大家是指哪几位?

用户88341421317


温病四大家这样的问题,问我就对了。

温病学派形成于明清时期,这个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温病学的大家。他们在自己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外感热病治疗方法存在着不足,于是逐渐的创新论,立新方,形成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四位医家被后世尊称为“温病四大家”,他们分别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简称“叶、薛、吴、王”四大家。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生于清康熙、乾隆年间(约公元1665—1745年),先世居安徽歙县,后移居于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系清朝杰出医家,先后随师17人,清吴芗厅称其“已成名手,尤耻不及人而精签求精”(《客窗闲话·续集》)。因此,在内科杂病、妇科、儿科及温热病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据《清史稿》记载;“大江南北,言医辄以桂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他毕生忙于治病,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详记于《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眉寿堂方案选存》、《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未刻本叶氏医案》等书。《温热论》是叶天士专门论述温热疾病的一部著作。这篇著作据传是叶氏游洞庭山时,口授其学生顾景文记录而成。全书文字虽不多,但论述精辟,词简意深,思路开阔,说理清楚,实践性强,是中医温病学说的一篇重要代表作。由于它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至今还为广大医家所赞赏。

薛雪(1681-1770年),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道人、槐云道人、牧牛老朽。与叶天士出生于同一时代,又同乡里,均系江苏吴县人(苏州南园俞加桥),生活于公元1681~1770年间。享年89岁。薛氏十分聪明,博学多才,所著诗文很多,因母病而钻研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在当时与叶天士齐名,成为江苏吴县两大医家。但二人常相互抨击,故薛雪称自己住所为扫叶山庄,自称扫叶山人。现传说《湿热条辨》—书为其所作。著《医经原旨》、《湿热条辨》、《扫叶庄医案》、《温疟论》及《日讲杂记》等。

吴鞠通,名瑭,字配珩,号鞠通。生于乾隆23年(1758),卒于道光16年(1836),享年79岁。江苏淮安 (今楚州)人,故居位于楚州区河下古镇。代表作《温病条辨》,全书分为七卷,以条文和注解相结合的方式把温病加以阐述,首卷“原病篇”摘引《内经》有关温病的记载,并加以注释,说明温病的始原。一至三卷,是分述上、中、下三焦病证候及调治方法。四卷为杂说,提到救逆和病后及调治各论,以便阅读本书者,不致临床混淆。五至六卷是“解产难”和“解儿难”,分述妇科产后及儿科惊风,痘疹的论治。这本书以“三焦学说”为经,以“卫气营血”学说为纬,进一步提出了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此书一出,深得当代医家的重视和推崇,汪廷珍为之作序指出《温病条辨》是一部“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著作 。

王孟英,名士雄(1808~1867),又号梦隐,别号半痴山人,浙江海宁人,迁居钱塘(今杭州)。曾祖王学权,精于医,曾撰《医学随笔》,祖父及父皆业医。孟英自幼失怙,历经贫困,14岁即立志习医,深得舅父俞桂庭之助,并为其书斋题名“潜斋”。20岁时至婺州(今金华)佐理盐业为生,得暇钻研医籍。后游于江、浙,以医为业。其时战乱,疫疠流行,亲人死于霍乱,遂专心温热病。经多年实践,对温热有独到见识。代表作《温热经纬》。王氏著述及评注参订他人之作甚多。较著名有:《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王氏医案》(原名《回春录》)、《王氏医案续编》(原名《仁术志》)、《王氏医案三编》、《归砚录》、《乘桴医影》、《潜斋简效方》、《鸡鸣录》、《重庆堂随笔》、《女科辑要按》、《古今医案按选》、《医砭》、《言医选评》、《校正愿体医话良方》、《柳洲医话良方》、《洄溪医案按》、《叶案批谬》等。 

除温病四大家外,明清时期还有很多著名的温病学家,比如明末医家吴又可,其撰写的《温疫论》是历史上第一部温病学的专著,也是世界传染病史上的第一部专著。还有被称为温病七小家的七位医家:

陈平伯(祖恭)--《外感温病篇》

柳宝诒(谷孙)--《温热逢源》

戴天章(北山)--《广温疫论》

杨栗山(杨璿xuan)--《伤寒温疫条辨》

雷少逸(雷丰)--《时病论》

俞根初(肇源)--《通俗伤寒论》

余师愚(余霖)--《疫疹一得》


高展翔温病研究


回答者:闫红 延安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我国古代中医学不断发展,至明清时逐渐形成了温病学派。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四位医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被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

中医学

叶桂,(公元1667一1746年),江苏吴县人。字天士,号香岩。他的祖父叶时,父亲叶朝采,都精通医学。叶桂小时候是准备读书科举的,但在他1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于是他便放弃了科举,转而学习岐黄之术。叶桂先后拜过十七位老师,在行医过程中,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名扬大江南北。叶桂继承了前人的医学成果,并通过自己的广泛医疗实践,逐渐总结出了一整套温热病辨证沦治规律,即卫气营血辨证。

叶桂

薛雪,(公元1681-1770年),江苏吴县人。字生白,号一瓢,义号槐云道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与叶桂同时而齐名。薛雪诗文俱佳,又工书画,但是他的母亲身患湿热之症,于是他开始究心医学,又得名医王晋三、周扬俊指授,技艺日精,以擅长治疗湿热病而闻名。著作有《湿热论》、《医经原者》、《日讲杂记》、《伤科方》、《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周易粹义》等,均传于世。

薛雪

吴瑭,(公元1758-1836年),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字配珩,号鞠通。吴瑭出身贫寒,父亲以教书为生。19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来他的侄儿也因病夭折。吴瑭很受刺激,遂放弃了科举,发愤学医。吴瑭先生在继承叶氏“卫气营血辨证”纲领之基础上又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40多岁时著成《温病条辨》,被今推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中医温病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士雄,(公元1808-1868年),字孟英,号潜斋,自号随息居士、睡乡散人,晚号梦隐。家中世代为医,王士雄也锐志于岐黄之学。王十雄平时诊务繁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整理、总结了前人有关诊治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他在诊治温热、温疫、霍乱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王十雄一生勤于著述,主要有《温热经纬》《随息居重汀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千氏医案》等。

参考文献:

1. 王道瑞主编,《中医学用心得集 伤寒温病讲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佘之祥主编;姚应才副主编,《江苏历代名人录 科技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09

3. 秦玉龙主编,《明医心鉴 历代名医临床经验集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01


个人简介:闫红,延安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在读,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从事季我努学社微信公众号等相关工作。曾参与学社南京大屠杀期间外籍侨民黑姆佩尔的撰写工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