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破冰,兩年騰飛,只有浪潮思科敢這樣做

一年破冰,兩年騰飛,只有浪潮思科敢這樣做

成立於2016年底的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浪潮思科)到今天滿打滿算也就一年半時間,但是在近日舉行的浪潮雲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大會(IPF2018)上,浪潮思科明確提出,2018年將是公司的騰飛之年。從“破冰”到“騰飛”只要短短一兩年時間?浪潮思科的底氣何來?浪潮思科的加速度何來?

壓力與動力並存

在浪潮思科面前有一個成功的榜樣,那就是飛速發展的浪潮服務器業務。在過去幾年中,浪潮服務器幾乎每年的增長都是翻番,體量從幾十億元飆升到幾百億元。如今,浪潮服務器業務已經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三。而浪潮服務器業務的下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是奪取全球第一。追趕並要匹配這樣一個“車頭型”的業務,浪潮思科揹負著巨大的壓力,但同時也是一個動力。

浪潮思科CEO張海濤表示:“公司董事會在制定目標時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如何趕上服務器業務的腳步。”浪潮思科堅信自己能夠騰飛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浪潮思科很多產品的交付可以藉助浪潮集團這個大平臺,比如授權體系,現在集團每一個業務部門都有自己的授權解決方案團隊,不需要浪潮思科重新組建,只要對這些團隊進行培訓和認證,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IPF2018上,浪潮思科與英邁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總代模式可以很好地為浪潮思科提供服務和物流支持。另外,浪潮思科在濟南建立了一個呼叫中心和專家體系,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助力。

第二,浪潮服務器業務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存儲、網絡等相關產品的支持。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計算、存儲、網絡等相關業務共同成長,相互促進,才可能實現整體業務實力的增強。如果將浪潮服務器業務比作航母,那麼存儲業務,以及浪潮思科的網絡業務則是護衛艦,它們組成了一支強大的艦隊。

“浪潮思科的網絡業務要跟上服務器業務的發展,為它提供更好的支撐,包括技術、市場、交付等多個方面的支撐。”張海濤表示,“當前,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專心把自己的產品、服務和營銷做好。”

一年破冰,兩年騰飛,只有浪潮思科敢這樣做

浪潮集團的整體戰略是以服務器為龍頭,以雲服務為主體。作為集團的一份子,浪潮思科必須打好配合,這是責無旁貸的。但是,浪潮思科本身又是一家獨立運作的公司,有自己的董事會,有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目標。“我們需要與服務器、存儲形成整體解決方案,保證集團整體解決方案的競爭力。同時,我們也會面向純網絡的市場,比如數據中心網絡,實現浪潮思科自身的價值。“張海濤表示,無論從客戶的角度、渠道的角度,還是市場發展的角度,浪潮思科都有機會進入網絡市場的一線。

全球經驗 中國速度

浪潮思科是一家非常獨特的公司。從公司成立的時間、業務現狀、公司的氛圍等方面來看,它都應該算是一家創業公司。但是與一般的創業公司相比,浪潮思科又是有一定基礎的公司,既有思科豐厚的技術底蘊,同時又具備浪潮的大生態體系以及創新基因。如果是一家創業企業,我們應該給他一個成長的緩衝期,但是對一家並非白手起家的公司來說,我們當然希望它能有超出一般創業公司的成長速度。這也是浪潮思科成立才一年多便提出了“騰飛”戰略和目標的原因。

熟悉國內網絡圈的人都深有體會,超過一半比例的從業者都出自思科或者與思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國外這一比例會更高。思科代表著非常典型的美國工程師文化,定義了網絡的標準,它對網絡這個圈子的影響深遠。

浪潮已經有了服務器和存儲的佈局,也一直在尋找進軍網絡市場的機會,之所以最終與思科牽手成功。張海濤表示:“浪潮選擇思科的理由其實很簡單。當浪潮集團下決心開闢網絡業務時,發現思科在網絡技術方面是最完整的,而且是最領先的。”浪潮若想在國內網絡市場的佔據重要一席,從源頭上來講,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思科都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思科在中國網絡市場的佔有率似乎與其在全球的地位不相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思科在中國的產品更新迭代,以及本地化服務方面,做得不如國內廠商。這可能是許多國外企業的“通病”。不過,這正給了浪潮機會。

“浪潮與思科之間不僅是合作,而且是合資,這說明我們既不能全學思科,也不能全學浪潮,技術端我們需要吸收思科全球領先的技術基因,而市場端則要更多憑藉浪潮的大生態體系。”張海濤深有感觸,“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將思科的好東西引進並消化吸收。但是在產品迭代方面,我們又要體現‘中國速度’。比如我們的SDN產品,今年6月底會推出第一個版本,12月底第二個版本就要上市,明年8月將推出第三個版本。”

不僅是在產品開發方面要體現中國速度,在產品銷售方面同樣要體現中國特色。通過浪潮集團的交付平臺,浪潮思科可以更好地覆蓋客戶面積,但是對於那些行業內的“燈塔”客戶,浪潮思科還是要自己攻堅。這些被攻下的“燈塔”客戶就是標杆,不僅可以傳播浪潮思科的影響力,而且對於廣大的中小客戶也有示範和引導作用,可以在行業中實現更快的普及和複製。

一年破冰,兩年騰飛,只有浪潮思科敢這樣做

找準突破口

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浪潮思科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嚐遍了酸甜苦辣,從人力、銷售、研發、財務、服務,到供應鏈、售前、售後,什麼都要自己親手創建。“但是,我們又與一般的創業公司不同,不需太過關心資金的問題。”張海濤表示。

對於年輕的浪潮思科來說,當前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把網絡產品做好。“浪潮思科的主戰場是數據中心網絡市場。”張海濤表示,“我們的願景是成為數據中心市場的創新者,並且在數據中心網絡領域做出最好的產品。”

浪潮思科最大的優勢是,它沒有任何歷史包袱,從一開始就可以完全面向客戶的新想法去創新。舉例來說,浪潮思科當前最關注的產品是數據中心的SDN控制器。浪潮思科完全基於開源ODL(OpenDayLight)構建了SDN控制器產品,全部代碼都是自己寫的。同時,思科美國的CTO辦公室也會在架構和技術方向上為浪潮思科提供非常好的支持。

2017年是浪潮思科的“破冰”之年。從整體上說,浪潮思科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快速消化吸收思科的技術,通過四個本地化原則打造既符合國產化要求,又能滿足中國客戶需求的產品。在標杆客戶的攻堅中,浪潮思科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去走,一開始就選擇了政府部門的政法行業。因為政法客戶對安全性的要求最高,而且應用的程度也最深。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攻下高地以後,其它的工作就能夠很快速地進行,與此同時,浪潮思科的授權體系、銷售能力、交付能力和服務能力都得到了鍛鍊,並且樹立了行業標杆。”

第二,與浪潮集團的市場體系對接,打通集團市場和銷售之間的通路。“這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隔行如隔山,服務器銷售人員所使用的銷售話術與網絡產品有很多不同。另外,衝破固有的業務佈局、對原有的合作關係做出調整,重新認知整個市場體系,都不是容易的事。”張海濤表示。

浪潮思科還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突破口,就是以SDN為切入,迅速在數據中心網絡市場上確立自己的優勢。現在,浪潮銷售的雲解決方案都打包了浪潮思科的網絡產品,這也為浪潮思科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