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认为小米目标价15.00港元,小米今日股价大跌逾6%,你怎么看?

何雪旋


在小米近期创出22.2港元新高之际,光大证券给出小米15元港元的目标价。说明金融机构不看好小米未来的前景,为此小米股价次日下跌逾6%。小米不被纳入港股通,使得内地投资者无法买到小米的港股股票。

光大证券分别预测小米2018至2020年度,非通用会计准下净利润81亿元人民币、102.31亿元人民币和131.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5%。此家金融机构认为:小米现阶段互联网变现能力有待改善,IoT 变现模式亦未成熟成形,所以只能给予15港元目标价位,相当于今年小米的预测市盈率35倍。

小米集团雷军身家在200亿美元左右,居于福布斯中国富豪第6位。虽然雷军自信满满,但是光大证券的评级犹如一盘冷水,给市场以及投资者,包括雷军本人都敲了一次警钟。

沪深交易所上周末宣布,以多数投资者缺乏了解为由,拒将新加入恒生综合指数的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等,放在港股通投资范围内。此举意味小米短期都难获北向资金的追捧。

尽管小米估值偏高,上市第一周却表现抢眼,一改中资独角兽在香港市场的颓势。在跌破发行价之后 涨幅超过20%。主要原因得益于流通盘较小,以及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等因素。此次小米无缘港股通,乃利空其股价,与光大证券的评级有必然联系。

香港股市奉行价值投资与成长性结合,小米未来的股价,还需依赖自身发展,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等等。没有核心技术作为后盾,小米的股价难以满足投资者的期盼。



欢迎光临寒舍,顺祝周末愉快!如果感觉略有收获,敬请点赞和关注!


陆燕青


  • 小米上市之后一直是眼球中心。因为各大机构对小米的估值一直是存有疑虑的。虽然雷军是名人,虽然有马云,马化腾,李嘉诚,刘强东等商界大佬力挺。但各大机构对小米的未来并不是特别看好。这也造成小米在港股上市时雷军只能接受估值下限17港元左右。

  • 小米上市之后,还一度破发。不过,我之前说过,现在A股港股化,港股也被A股化了。A股炒次新股的先进概念已经传到了港股了。在小米上市破发之后,第二天就出现大涨。国内有不少名人也通过媒体说自己买入两亿元小米,对小米十分看好。雷军也说争取让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到一倍以上。正是在这些报道中,小米成了眼球中心。当然国内专门炒作次新股的一帮人有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到港股炒作一把小米。除了小米,其他的港股独角兽基本是破发的。炒小米有人气,有人接盘。这完全符合次新股的逻辑。

  • 当然,从机构的角度来看,机构是会给出自己的估值的。光大证券发布了小米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也是从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首次给予“减持”评级,目标价15港元,期限6个月。这是相当不看好小米的前景啊。可能光大的报告是从实际出发,仅仅是对小米手机的角度进行估值,并没有考虑到其他有远景的东西去估值。比如小米智能家居等方面。这和富士康是一样的。机构对富士康的估值是加工厂。而富士康却认为自己是互联网平台公司。还取名叫工业富联。小米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雷军自己给出的估值是腾讯乘苹果。可是机构不认可啊。


  • 因此,小米的股价在上市之后震荡的幅度非常大。一会大佬看好并买入了,小米的股价大涨。一会没有进入沪港通深港股导致股价大跌。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如果你把它理解为人气非常好的次新股就很容易明白里面的走势了。次新股总是会大幅波动的。小米也是一样。
  • 至于光大证券的分析报告自有他们自己的研究套路。在ST保千里出现大幅亏损时,还有不少券商给予“强烈推荐”的评级呢?券商的报告只是报告。实际走势不一定会按券商的报告走的。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海重生2015


光大证券对小米的判断有一定的道理,小米目前的主营业务两大板块都面临发展的瓶颈,手机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是OPPO,vivo,苹果,华为等,这些手机企业都在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要从他们的虎口抢食,抢市场难度系数很高,可能性也不大。

小米的电商业务竞争对手是阿里和京东等,也是在市场竞争中拼命才打下的市场,小米的电商业务想抢阿里和京东的市场,只能是杀敌1000,自伤800,电商的市场也很难打下,所以,证券公司对小米现在的业务发展成长并不乐观是有道理的。

小米想突破现在的发展瓶颈,应当从长计议,不能急功近利。首先,小米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几个产业基金,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群,互联网产业集群,智能手机产业集群,020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培育优质新项目,再建立四大并购基金,一两年后产业基金培育的产业在技术上或商业模式对现在技术或商业模式实施降维打击,然后,再用并购基金并购优质项目装进上市公司,在产业运作上占领世界产业制高点。另外,在毛利求斯或开曼群岛注册几个私募基金,为资本运作做好准备,私募基金要有防火墙。

两年后产业发展开始突破,上市公司高速成长,就展开资本运作,股价持续大涨,三年后雷军就能成为中国首富,亚洲首富,五年后向世界首富发起冲击,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小米在科技企业行业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引领全球科技产业,雷军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世界首富。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也欢迎私信提出,在评论中提出也许会忽略看不到,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小米的争议很大,有投资者认为估值25港元/股,也有投资者认为15港元/股都是贵的,差异很是明显。可是为什么对于小米的估值存在众多异议呢?光大证券更是认为小米的目标价应该调为15港元。其中认为原因有:

一、小米到底是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如果是制造业,那么面对500亿美元以上的估值,绝对是高的,还不如同期的格力、美的等。再加上“雷布斯”又说过,小米的硬件利润只会5%,所以面对格力、美的30%+的毛利就是班门弄斧了。所以,把他定义为制造业,那么这个加强就是不值!因为同行业的佼佼者比小米做得更好、更成熟。那么归类在互联网企业呢?虽然小米也生产硬件,但是其拥有2亿用户的巨量“米粉”,称得上互联网企业,那么对于500亿估值那就低了。又能够自制自产硬件,又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以及固定的粉丝,这在创新型企业来讲起码也给给出30倍、40倍以上的估值。

这就尴尬了,小米的估值异议争论也就大了。

二、经历住时间的考验,小米能够挺住!虽然对于小米的行业定义有所异议,但是作为“独角兽”企业,其也是独树一帜。并且,还有可能“CDR”的率先推出,那么对于小米来说股价的影响也是存在,至少肯定了小米的“优质”。


炒股哥说


光大证券是不是太着急了,虽然小米股价这两日出现下跌,但也不能一下看的这么低吧,发行价在17元港元,给予的目标价却是15元港元,而现在股价却是19.86元港元,要到达这个位置我认为可能性不高,除非港股走出中期熊市行情,否则小米要到这个价格无论是目前走势还是价值分析可能性都不太大。


先看下恒生指数。

从上图看到,恒生指数已经结束了2016到2017年的牛市行情,目前在陷入大级别的调整中,并且下跌趋势没有减缓,预计恒生指数还会继续下跌,并且在美元走强全球货币贬值期,恒生指数的中期熊市将会延续一段时间。


再看看小米集团的股价

从首发价破发后出现了迅猛的涨势,最高到达22.20元港元,这两日就开始猛跌了,不乏有短线获利盘抛售所致,加上恒生指数也表现不好。

可是至小米上市至今,首次出现机构看空并不能影响其小米股价的长期向好和否定小米公司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忽略了在此之前有4家机构给予小米增持评级,对于有机构看多,有机构看空很正常。


光大证券认为小米的手机是以低端机型为主,产品结构有望逐步改善,否则落后其它同行。又说,小米的互联网变现能力需要提升,否则难以跟上互联网趋势。给予了目标价15元港元的看空评级。


对于光大证券这种评级分析姑且不去探讨,但是小米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同股不同权后再次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和富时A50成分股,包括各大伽的力挺和投资都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之前因为难以入沪港通深港通导致股价进入下跌,但是目前港交所已经在商讨,还是有进入的机会。

而小米的收入比重虽然是以智能手机为主,但也在以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方向发展,不可能因为股价一时的跌势而否定其发展。


多谢点赞,关注后可阅读更多财经信息,有问题多留言,祝您投资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