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世界是虛空的嗎?

夢裡桃花香又香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毗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新立安居,鑿井求水。】
這段經文吶!佛要把這個‘空大’迴歸我們的一念真心!佛對阿難說“空性無形”,大家都知道這個大虛空是沒有規則無形無相,空性本身是無形狀數量,虛空看上去給人空曠通達之相。佛在講經當中啊,經常用這個虛空來比喻真空,真空就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啊!雖然佛經常用虛空比作真空;但是大家要明白,這個虛空啊並不是我們的真正的本來面目!因為虛空也是有相的,是什麼相啊?是空曠通達之相,只不過虛空的這種相吶,與有形有相的萬法比起來,它是一種特殊的有相。所以有的修行人啊就區分不開,認為虛空啊是無相的。其實呢在第一義諦法上來講,虛空仍是有相的;虛空是我們一念真心變現出來的!虛空是真空變現出來的,虛空仍是色法。佛選虛空來比喻真空,是因為除了虛空之外,沒有其他的更能合適的來比喻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了。這個虛空它最靠近真空!虛空就如同我們的內衣啊,緊緊地貼著我們這個肉身。所以虛空來比喻真空呢比較形象,容易被人家理解。佛在講經的過程中,經常用這個虛空比作真空!在後面《楞嚴經》第四卷,就會講這個虛空是什麼?在這裡大家還要注一下!我剛才講這個虛空不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虛空是真空變出來的;我這樣講其實是方便引導你,認識這個虛空也是有形有相的。如果在第一義諦法上來講,虛空是不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啊?法界當中啊沒有一個東西不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虛空也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這一點一定要明白。通教最終的明心見性的境界,是要達到虛空粉碎一絲不掛的這個境界;通教修行的這個難度非常大!這種修行的方法呢?是無量百千萬億年,無量的人也難有一個人能夠達到這種最終的虛空粉碎。所以這個通教是非常難修的。有極個別的人,他能夠達到虛空粉碎,也是古佛來示現而已!成就的人寥寥無幾。「因色顯發」這個虛空本身是無形無相,那麼有形有相的色法與這個無形無相的虛空,是相對比的,虛空必須要和這個有形有相的色法相互對顯,才能夠顯出虛空。如果沒有 有形有相的色法啊,就不能顯出虛空。反過來呢?如果沒有虛空呢,也不能顯出有形有相的色法。就像我們現在站在房間裡向外望,如果沒有遠處的山河大地,你就不能感到虛空的存在;它必須要有有形有相的這個萬法來襯托,你才知道啊這是山;啊那是河;這裡呢是無形無相的什麼也沒有這是虛空。所以呢虛空本身就是對待法;虛空與有形有相的萬法相對待!所以說虛空不是真空。真空是絕待法,沒有對待的。「如室羅城去河遙處」“室羅城”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室羅伐城,是佛的在家弟子波斯匿王的一個都城。「去河遙處」“去河”是指離開河的距離。佛當年的道場離舍衛大城很近,後來呢搬到了這個室羅伐城內。「諸剎利種」“剎利”呢,是指印度的第二個高貴的階層;這個階層的人呢一般來講都是去做官的人,集中在這個階層就相當於我們當今的這個公務員之類,他們呢比較有才幹、有能力、也比較富裕。「婆羅門」是印度最高的一個貴族階層,他們自己呢不做官;做官的人必須要通過婆羅門貴族的同意,你才能去做官。婆羅門貴族啊直接地掌握印度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大權;他們既是財富貴族,也是精神貴族,他們自己不做官,這是為了顯示他們高貴。「毗舍」是在印度專門從事經商的,掌握大量的財富,就相當於現在的老總啊董事長啊等等。這個階層呢,還有一個名字叫吠舍。「首陀」是指農民階層,這個階層的人一般都能夠自給自足。「頗羅墮」是指各種製作手工藝產品的人,例如木工啊,理髮呀,裁縫啊等等。「旃陀羅」這是印度最低層的一個階層,這個階層的人啊沒有身分,沒有人身自由,就相當於奴隸、傭人一樣,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啊被人家買賣,在這個階層內一般是犯罪分子居多。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說, 像剎利種啊婆羅門啊,毗舍,首陀,頗羅墮,旃陀羅啊等等;這各各階層的人啊,都需要用水的,無論是高貴的階層,還是貧賤的階層,他們在搬到一個新的地方,新建了住房以後啊,都必須要在這個新的住處附近去鑿井求水。大家注意一下!其實那鑿井求水,也是眾生的同分妄見。如果大家一開始的時候,都認為鑿井啊不是水冒出來;而是火冒出來!那麼現在我們鑿出井,就一定是火冒出來;這就是眾生的同分妄見。就看我們自己怎麼樣用的心!繼續往下看經文


【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虛空淺深,隨出多少。】
意思就是說啊,你挖出一尺的土出來,於是呢同時則有一尺的虛空現出來。那麼你挖兩尺土呢?你就能見到兩尺大的虛空;依此類推如是乃至啊,你挖出一仗的土,同時呢就會有一丈的虛空在這裡。「虛空淺深,隨出多少」意思就是說,你挖出多少土,就會就與這個土等量大小的虛空與之相對應。


【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
這裡是三處提問?
「因土所出?」阿難你來想一想,這個虛空是怎麼來的呢?虛空是因挖出的這個泥土而有的呢?「因鑿所有?」還是虛空是因為你‘挖鑿’這個動作而有的呢?大家來看一下,佛的心是非常細,把虛空是土生的還是鑿這個動作生的,分別開來!啊佛的這個心非常細。再往下看「無因自生?」還是你覺得這個虛空是‘無因自生’自然而有的?在這句經文裡,大家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虛空是‘挖鑿’這個動作而有的。其實呢根本就不是。我來打個比方!比方說你的口袋裡如果一分錢都沒有的話,你能不能掏出錢了呀?你想一想呀?你掏的這個動作,只是一個緣而已。因為這個虛空本身就是我們的真心變現的,它本身就存在。所以虛空隨著你鑿土啊它就出來現。同理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當中,本來就具備這個性具的虛空存在;因此呢才能通過你挖鑿這個動作這個緣,從而顯現出事造的這個虛空出來。後面這個“無因自生?”其實就是外道的自然法理論;外道總認為太陽啊、月亮啊、虛空啊、山河大地啊,這都是自然形成的;他們自己呢也不知道太陽、月亮、虛空是從哪裡來的?所以呢,他固執地認為太陽月亮虛空就是這麼存在的;自己解釋不了的,就認為別人也解釋不了,非常固執的把太陽月亮虛空說成是自然形成的。所以真法就是講科學,講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哲學中的哲學,是真正的科學,真正的哲學;這就是如來正法!外道在幾千以前,就迷惑於這個自然法當中。而三藏十二部經典呢,就像世間法的資源產業一樣;不管他怎麼講、怎麼分析,只要他沒有講出真實義,他講出來這個東西與《楞嚴經》的真實義對不上號,就不能被《楞嚴經》認可!不能被《楞嚴經》認可的理論,那就不叫正法。《楞嚴經》就是試金石!《楞嚴經》就是降魔杵!《楞嚴經》就是一把尺,你千經萬論講的是不是正法?就看他講的與《楞嚴經》的真實義相不相符合?這是唯一的標準,大家一定要記住!《楞嚴經》就是正法代表。正法不是叫我們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不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那都是有為法,都是生滅法。正法就是叫我們開悟的,就是叫我們認識自己的!要明白!再往下看經文,下面經文呢佛要展開的對上面所提出的這三個問號?這三處進行駁斥!


【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這段經文是講:阿難啊,如果說這個虛空是無因自有,也就是你認為虛空是外道認為的那種自然法,自然而有的話,叫若復此空無因自生;再往下著「未鑿土前,何不無礙?」既然你說虛空是無因自有的,那麼在沒有鑿土之前,你不需要動手去挖這個土就應該能看到虛空,才對!因為你說虛空是無因自生啊;那麼不用你挖,當下就應該是一口井現在這裡,才對!誰也沒有去鑿去挖的時候,就應該呈現一個空出來,這個井就應該存在在這裡,啊這才叫無因自生。「何不無礙?」大家想一想,虛空是不是通達無礙之相啊?虛空是通達無礙的!“何不無礙?”就是說:你不是說虛空是無因自有的嗎?那麼在你沒有挖土之前,為什麼這個虛空它有礙啊?為什麼這時你看到的不是一口井,而是這個大地不通達之相呢?啊為何它不是無礙的虛空之相啊?還要人在這鑿啊,對不對啊?「迥」,迥是感慨的語氣!表普遍真實就是這麼樣!這一句經文大家仔細看一下!已經把外道的這種~認為虛空是自然而有的理論,破掉!我們再往下看


【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


這裡是說,阿難啊,如果你認為虛空是因為挖出的這個泥土而有的,叫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那麼,在你把這個土挖出去的時候,你這時應該同時的看到虛空進入才對啊!而事實上呢,當這個泥土被搬到井外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虛空入到這個井裡啊?沒有看到虛空的進入!


【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
你怎麼能說虛空是因泥土挖出而有的呢?沒有虛空進入這個井,而我們那卻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這個井中的虛空存在;這說明什麼道理啊?這說明虛空本來就存在於這裡!啊並不是你挖出來的。我們再往下看


【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
這句經文「若無出入」應該改為“若無空入”,比較貼切!這句經文意思就是說:如果挖出泥土之後,沒有這個虛空進入到這個井裡,也沒有虛空從這個井裡往外出,並沒有這種虛空的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說明這個虛空不是挖出來的,是本來存在於這裡是現出來的。外面呢沒有虛空進到這個井裡,可是那你在井中卻看到了這個虛空啊,這個虛空卻產生了。比如我們在這個牆上掏一個洞,在沒有掏這個洞之前,這個虛空啊它就存在於牆壁裡,這個洞並不是你掏出來的,如果是你掏出來的虛空的話,你把這個牆壁中的泥土掏出來的時候,你應該能看到虛空進入到這個牆壁中,才對!而事實上呢,你是根本看不見虛空的出和入的。這就說明這個虛空啊,在你沒掏洞之前它就存在於這個牆體裡面。這是什麼道理啊,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告訴我們‘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啊!就是這個道理;空有不二;‘空如來藏’當下就是‘不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當下就是‘空如來藏’;你在不在牆壁上掏這個洞,這個虛空都存在在牆體裡,你挖呢這個洞也在;你不挖呢這個洞還在;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則應空土元無異因」這裡就已經證明了這個虛空與土啊,其實那是一個本體的,空與土是一樣的!「元」這裡的‘元’理解為根本上,「元無異因」“無異”,無異呢就是指相同,也就是指這個泥土與虛空是一個東西,一個本體;虛空呢當下就是泥土,泥土當下就是虛空。再往下看


【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
既然這個泥土與虛空是一個本體,沒有什麼不同的,也就是說這兩者是相同的,那麼當這個泥土從井中被運出去的時候,叫‘則土出時’,「空何不出?」那為什麼虛空不跟著這個泥土一起出去呢?啊這裡是讓大家開動智慧呀!你想一想啊,這個虛空宛然現出在這個井中,虛空是怎麼來的呢?


【若因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
這句經文呢,佛又來分析第三種可能,如果說虛空是因為鑿的這個動作才生出來的話,叫‘若因鑿出’,那麼就應該是你挖出的這個虛空了,而不是你挖出泥土;叫‘則鑿出空,應非出土’。而且大家仔細想一下,如果虛空是鑿的這個動作生出來的話,那麼這一敲下去啊,我在這個土旁邊輕輕的鑿了幾下,也沒有看見土出來,就應該有這個虛空的;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你鑿了這個土還要把土運出來,這個虛空才呈現在這裡。再往下看


【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不因鑿出」就是說:不是因為鑿的這個動作,而產生出的這個虛空。如果是鑿的這個動作產生的虛空,那麼應該我們不必去鑿這個泥土也應該能生出這個虛空出來,才對!我們輕輕地敲擊這個鑿子,也沒有鑿這個土,這也是鑿的動作,對吧!那為何不見虛空出來呢?所以啊,如果你說是鑿的這個動作才有的虛空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與這個泥土沒有關係,虛空也應該呈現出來,才對!「鑿自出土,云何見空?」這是讓你來觀照,那麼為什麼非要去挖出這個泥土,就能見到這個虛空呢?必須要出土,你才能見到這個虛空。而不是鑿幾下這個動作,就能有這個虛空呈現出來。而如果說鑿就可以把虛空現出來的話,那麼我們不去鑿土就應該見到虛空 才對!這說明了什麼道理啊?就是告訴我們其實那就是因為通過鑿土這種因緣,是我們一念心變現出來的這個虛空;是這樣一種關係!


【汝更審諦,諦審諦觀。】
阿難啊,好好的來看一看啊,好好的用智慧來觀照一下呀!大家聽了《楞嚴經》這麼長時間的法,是不是覺得這個法非常的難講清楚啊?是非常難講清楚的!《楞嚴經》是非常難講的,繞來繞去立了破,破了立,就是為了把你引到這個第一義諦法上來。如來藏的真實義,諸佛出世出來講,都是講的非常的困難,很難講明白!都是講的前言不搭後語,語無倫次的,但是呢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東西,我們本來就是真心本來面目!所以,雖然諸佛講的這個法啊繞來繞去,我們能夠憑自己的這個智慧,能夠聽明白!所以這個真法呀是唯知乃至的。講圓頓大法難就難在這裡,第一義諦法,必須要靠第二義諦法來方便地引導,你才能聽懂。直接跟你講第一義諦法啊,你根本就摸不到頭腦,根本聽不懂!大家現在《楞嚴經》第三卷也快要學習完了,聽了這麼長時間的《楞嚴經》大家心裡一定也有所悟!大家有沒有感到這個真法是很難用語言文字表述清楚的呀?人人有這種感覺!但是雖然講的語無倫次啊繞來繞去,但是呢你能夠悟到裡面的真實義,這就達到了目的。所以啊這個出世間法呀,是不可以用世間的語言文字來表述清楚的!只能表示個大概,憑你的智慧,哦一下悟到原來他是講的這個意思!所以這個真法它是離文字相、離語言相、離思維相,叫三離。雖然你講得顛三倒四,但是人家憑智慧能夠悟到,你所講的其中的真實含義!那如果你不講呢,那就根本沒有人會明白。所以還得需要我們來講,來承擔如來家業!希望我們在座的已經聽懂了《楞嚴經》真實義的菩薩,能夠發大心弘揚《楞嚴經》,都出來講法!讓更多的人啊當下成佛!這實際上不是別人的事情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再繼續往下看經文


【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
這是佛在幫阿難分析吶,讓阿難仔細的用智慧來觀照,這個鑿子呢是人拿在手裡,手拿著它在鑿土,鑿子隨人的手在不停地轉移啊在鑿土,想鑿那塊土就鑿那塊土,叫隨方運轉;「土因地移」那麼泥土呢,在原地隨著鑿子而離開它原來的地方,「如是虛空,因何所出?」那麼這個虛空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的一念心變現出來的。如果這個道理你真的理解了!你就不需要再去看三藏十二部經典了,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成廢話了。要明白大道至簡至易,越是真理越簡單!真理沒有那麼多複雜的。世間人認為真理是複雜的,是用世間人的那種思維邏輯去想象所謂的佛法真理,應該是啊比較複雜的。就像世間人想要去學技能去學知識,他認為自己學的這個知識越多越好,技能掌握的越多越好,他會覺得心裡越充實,覺得越能成功!就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可是如來正法!並不是世間的那種知識啊理論啊技能啊?往往真理只有幾句話、幾個字!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講的是不是正法,就用《楞嚴經》來衡量來鑑定!其實每一個眾生啊,當初都是原始佛;在當初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一念妄動,從而呢有了無明;然後自己的這個心向外攀緣,可以觀照做夢來加深理解,夢中變現出的萬事萬物啊,自己還以為是真的;其實都是自己在跟自己捉迷藏!為什麼不知道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就是自己呢?還不是你不明白一心三藏法理嗎?才造成迷路嘛!當然這是情有可原,是在我們當初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一念妄動,從而呢自己變現出來的這些森羅萬相,把自己給迷住了!不知道對面的這個森羅萬相啊、你 我 他都是自己!從而呢分別啊這是我,那是你,這個是桌子,那個是檯燈,那個是香爐;在這裡面執著來執著去,忘記了回家的路,找不到自己了,不認識真正的自己了;自己就是跟著這一念的妄動,變化來變化去,變著變著呢,最後呢自己就變不回去了,於是呢自己就沉迷在自己所變現的這個夢境當中,不能醒來;啊!這就是輪迴。而佛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從夢中醒來!我們現在當下就在這個夢境當中啊,我們現在當下這就叫一級夢;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做的那個夢,叫二級夢;後面的這個真心本來面目就是做夢的人!往生是什麼?就是夢中的人與做夢的人會合在一起,啊你的夢醒了!當下回到佛土,這叫往生。不是說你嚥氣了死了誰來接你,叫往生,那是邪法,還分出個你 我 他了;我是凡夫,阿彌陀佛是佛!阿彌陀佛得接我去極樂世界;你這不是典型的著相嗎?那你自己是誰呀?你是不是阿彌陀佛呀?那麼你再想一想,你怎麼才能從夢中醒來啊?佛出世是做什麼呀?佛出世就是潛入我們的夢中來叫醒我們!怎麼叫醒我們啊?就要告訴你,你是什麼東西啊!這個法界的萬法與你什麼關係啊?你從哪裡來啊?你的鼻子、眼睛、都是什麼東西?你的真心怎麼樣存在;就講這個問題啊!不是讓我們去行多少有為的法,你今天要持多少遍咒,明天得放多少生,後天呢你得跑多少個法會……,那些只能作為助緣啊,都是有為法;而不是成佛的正因!成佛的這個正因是什麼?就是《楞嚴經》真實義!你明白瞭如來藏一心三藏的法理,你就隨著這個金剛種子,去做佛做菩薩!這個就是你成佛的正因!其他的善事那些都是助緣;只有你明白了一心三藏,你才能從夢中醒來,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啊!我原來現在 在這個“不空如來藏”裡面啊,自己做夢 跟自己在這玩呢,你才能醒來!這個時候你才能變出來,還能變回去,得大自在!而不明白一心三藏的人啊,他從原始佛啊下到凡夫以後,他變不回去了,他變出來變不回去了;因為他不明理啊?啊這法界怎麼回事?他不懂啊!他怎麼那麼能往生啊?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
鑿子呢是一把鐵器,拿著這個堅實的東西啊去挖。而空呢?本身是虛的。鑿和空這兩者是一實一虛,不能相互為用。鑿子本身有形有相,是堅固物。虛空呢?是無形無相,是虛的。所以兩者呢,也不能和合在一起產生什麼東西出來!叫‘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那你也不能說,這個虛空啊是憑白無故的,憑空而出來的!這裡大家要注意一下!講虛空不是泥土生出來的,也不是鑿出來的,其實這就是在講‘非因緣’。虛空也好,泥土也好,鑿子也好,都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它們之間呢沒有誰生誰,是平等的,本來就這樣存在!後面呢又講這個虛空也不是外道所認為的那種虛空啊是自然就有的,這就是在講‘非自然性’。但是呢虛空如果離開了鑿子,離開了泥土,離開了你鑿的這個動作,離開了這些緣,它也不能出來顯現。也就是說虛空的出現和鑿子,泥土和你的鑿的這個動作啊,有一定的關係;這叫什麼呀?這叫虛空隨著鑿子鑿土這種因緣而出來顯現。啊注意!是出來顯現。而不是鑿子啊和土啊或鑿的這個動作,生出來的東西;這叫非不因緣。再往下看


【若此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這裡的「若」呢,你可以理解為如此,這樣。如此看來「虛空性圓周遍」這是來總結這個‘空大’它的本性,虛空之相本來就是我們的妙真如性,就是本來面目;因此呢遍一切處!我們的這個真心啊,是佛性啊,菩薩性啊,天人性啊,畜生性啊等等等等,都是一個東西在這裡變現。「性圓周遍」其實就是在講圓融圓滿圓通。什麼是圓融啊?一切的法,一個念,叫圓融。一切的法,沒有哪一個法,不是另外哪一個法,叫圓通。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念萬法,萬法一念;這叫圓滿。周遍的「周」是指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時間都包括在內。周遍的「遍」呢?是指這個法界東南西北上下十方,以十方代替無量方;一切的萬法都是這樣存在的,周遍一切的時間與空間。這個真心的特徵,如來藏為總,萬法呢為別,互為總別;總就是別,別就是總,而且呢是互別為別,萬法當中沒有哪一法不是另外的一法!一根針當下就是八百萬噸的酒,八百萬噸的這個酒,當下就是三盞檯燈,三盞檯燈當下就是二萬五千裡,二萬五千裡當下就是二兩重,這是一種觀照!另外一種觀照,觀世音菩薩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現在外面這個房子,外面是這個房子就是你夢中夢見的那隻小狗,你夢見的那隻小狗當下就是你桌子上的這個新華字典,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性圓周遍,本不動搖’,這些都是對我們真心特徵的描述,因為虛空啊也是有形有相的萬法;在這句經文呢是以虛空以點帶面,來講這個十法界裡一切的有形有相的萬法,都是這個道理;都如同虛空這個道理是一樣的!虛空本身就是我們自己本來面目,本來就存在,只要你能看到的這個虛空,就是在你的真心裡,心外無法,法外無心;虛空不會存在你的真心之外,如果虛空在你的真心之外,你也看不到。就像這個水它流到哪裡,其實那它根本沒有動,因為它不會流到你的心外面去!所以說這個水周遍整個十方法界!那麼水當下是不是就是虛空啊?虛空當下是不是就是大地啊?是同樣的道理!這個十法界啊就是水的本體,就是虛空的本體;叫本無動搖!到哪裡都是不動而至,動的當下就是不動,不動的當下就是動,「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虛空是這個道理,地水火風呢?同樣都是一個道理!以這五大呢,來代替十法界的一切萬法來說明!所以大家要學會擴展來思維!這句經文是把前面的地水火風,又重新提了一下,讓你加深來觀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是講一切的萬法呀都是我們的一念心變現出來的!都是我們的如來藏妙真如性;沒有跑到我們的心外去,當下就是這個真心本來面目的本體;「本無生滅」可以對照觀照為現代科學所講的物質不滅定律,但是現代科學呢,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除非他也聞法明心見性,他知道為什麼是這樣?我們的這個真心啊,從來都沒有生過,從來也沒有死過;它就是這樣存在。比如說這個火呀,把水燒乾了,火滅了水;那你觀想一下,水滅了沒有啊?水是不是當下變成氣體了呀!變成了水蒸氣,那麼這個氣生了沒有啊?水滅了沒有啊?是不是 都是我們自己在這裡變化呀?沒有生沒有滅!那麼反過來,水把這個火澆滅了,火有沒有被滅掉啊?火沒有被滅掉,火變成了水的溫度!那麼水的溫度生了沒有啊?火滅了沒有啊?是不是沒有生沒有滅啊!這叫不動搖。同理我們生生世世誰也沒有生過,誰也沒有死過,只不過是隨著自己的造作執著妄想,去冤枉的受輪迴,受這個果報!什麼時候你遇見了正法,明白了一心三藏,知道這裡是怎麼回事了!這時你才能解脫!所以說《楞嚴經》重不重要啊?非常重要!


【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
這裡又是二處問號?這句經文佛對阿難非常感嘆地說啊,你們啊如此的迷惑顛倒,還執迷不悟!不明白這四大呀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你眼前看到的書啊本啊,門外的貓啊狗啊,你夢中夢到的爺爺奶奶啊,哪個不是妙真如性啊?都是啊!一切的萬法呢都是四大組成的,而四大呢?都是我們的心變現的,我講是心變現的其實也是方便說,四大就是我們的心!不存在誰變現誰!就是一個東西;但是如果你不用‘變現’這個詞的話,你連口都開不了,啊你怎麼講呢?
「元如來藏」就是說根本上呢四大即心變現,「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所以阿難,你來看一下這個虛空,你是怎麼認為的呢?你是把這個虛空看成是~虛空能出能入呢?還是把這個虛空當成虛空不能出不能入呢?這句經文是接著前面講這個挖土現空,繼續來講解,如果認為虛空是能出的,那就等於說啊你認為挖井的時候,這個虛空能夠被挖出來,它能出嘛是不是?就意味著能被挖出來;那麼如果你認為虛空能入呢?也就意味著挖井的時候呢,你應該看到這個虛空能進入到這個井坑之內,如果你把虛空當成能出能入,那就變成了因緣戲論法了;因為這個因緣法他強調永不停止的在生滅變化著,總在動在變化。那麼如果你把虛空當成沒有出沒有入呢?那變成了什麼呀?就變成了外道的那種所謂的自然法;叫自然戲論法。所謂外道的自然法,就是指他認為啊就是這樣存在的,永恆不會改變的。而我們的真心呢是非因緣,非外道自然;不是總在變化著,也不是一成不變固定在這裡;我們的真心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可以觀照為我們做夢的時候,變出許多境界出來,這就叫不變隨緣;那麼無量的夢境呢當下就是做夢的一個人,這叫隨緣不變。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這段經文又反覆出現,來看一下「性覺真空」就是說虛空當下就是真空!「性空真覺」正好反過來,是講:真空當下就是這個虛空!每個人的境界不一樣,心量各不相同,虛空所現的大小也不一樣。第二層天的天人把須彌山,當成須彌山;而第三層的天人啊他看須彌山都沒有了。還有像修行這個觀空法門穿牆術的,他可以把地球這個位置觀成空,把地球變成虛空。《楞嚴經》在後面啊還會講到能從肚子裡取東西啊,就是那個人啊他已經把肚皮看成了虛空,所以呢能把肚子裡的東西拿出來,而肚皮呢卻一點也沒有破;既可以把自己觀為虛空,也可以把周邊的外境觀為虛空,因為內外都是我!體現出這個心法不可思議!「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清淨本然」“清淨”是什麼意思啊?汙穢是不是清淨的?汙穢也是清淨的!汙穢也是我們的性具功德,啊這個清淨呢不是你世間人理解的那種乾淨!世間人所認為的這個是清淨的,乾淨的;那個是汙穢的;那個是對待法中所講的清淨。清淨與汙穢,是不是都是我們心隨緣變現出來的呀?都是我們一念變現,都是我們的性具功德,啊不要分別。這裡的「清靜」是指沒有清淨,沒有不清淨,才叫真正的清淨。當你感到有一樣東西不是清淨的,那麼你的這個清淨還不是真正的清淨。你這時的這個清淨,就變成了不夠不淨之淨,那就成了世間凡夫所看到的那種不乾淨!要明白世間人認為的這個乾淨啊,那個是汙穢啊,都是世間人的同分妄見。「清淨本然」這裡的“本然”就是指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啊不是後來才是這樣的!自來就是這樣的,不是別人告訴我這樣,才這樣的。他告訴我呢我也是佛;不告訴我呢我還是佛;別人告訴我是佛的時候,我明白以後我能夠得到佛的妙用。別人不告訴我的時候呢,我不知道我自己是佛;那麼我就相當於聾子的擺設,起不到妙用。但要明白起不到妙用,本身也是一種妙用!因為我們的真心能夠現出自在相啊;也能現出不自在相啊;妙就妙在這裡。大家想一下,如果只能示現自在相;不能示現不自在相;你的心還妙不妙啊?就不妙了!所以呢我們真正的這個本來面目,它又能現出佛菩薩的形相;又能顯出凡夫的形相,又能現出天人的形相,仙人的形相;鬼神啊、畜生等等等等;只不過我們認為佛菩薩啊是自在相!所以呢,我們通過明心見性以後,我們去成就佛菩薩的這種果位;現自在相。不自在相 本身就是一種特種意義的自在相。我們現出自在相,是為了自立。我們現出不自在相呢?是為了和光同塵,為了示現成和眾生一樣好去教化眾生,你必須要和眾生打成一片吶!眾生現在是不自在相啊,你為了到眾生中去教化眾生,你也要現出這種不自在相,人家才不會覺得你很奇怪,才能接受你。大家想一下,當一個明心見性的菩薩,如果呢他只圖自己明理,丟下教化眾生的任務;即使他自己已經在佛土上能夠千變萬化,得到十方法界的供養也好,那是不是非常無聊的一件事情啊?是一點意思也沒有的。你叫他不去度眾生,只自己享受這種自在、快樂啊,他會非常難受;所以說沒有哪一尊佛不是地藏王菩薩。只有這個凡夫他才去追求享樂,在追求的同時必然會得到沉重的果報;當果報來臨的時候,已經無可挽回,後悔啊、哭啊,都已經來不及。「周遍法界」是指法界當中啊,沒有哪一處不是空,沒有哪樣東西不是空,我們這個真心它不是虛空,它可以現虛空相,現水相,現風雲雨霧,現出山河大地,樹木花草……。我講這個「真心」不是虛空,意思是說:我們真心可以現出這麼多相,你不能用真心所現的其中一相,來代表整個的這個真心。比如說我們這個手掌吧!它可以現出剪子相,他也可以現出拳頭相,他也可以現出這個八這個手勢,對吧!現出無量的手勢!你不能用手掌所現的這無量相當中的其中一相,來代表這個手掌!因為它還可以現這個拳頭相啊,現出一呀、現出二啊、現出三啊等等。「周遍法界」沒有哪一樣東西,不是哪一樣東西!叫周遍法界;空當下就是水,水當下就是土,土當下就是風,風當下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當下就是西瓜蘋果,啊這樣觀照。「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裡還是在講應供,自己應自己的供養。法界中一切萬法都是隨著眾生的‘同分妄見’,‘別業妄見’來顯現!‘同分妄見’與‘別業妄見’中間呢沒有絕對的界限;法界能現出什麼?就看我們怎麼樣用心!


【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
這句經文呢,其實呢就是以一個井空的例子,來比喻無量的井空,擴大到十方的法界,都是同樣的道理;一多不二!這是以點帶面從而放大講到了十方的虛空,都是同樣的道理!「寧有方所?」這個虛空哪有什麼方向處所啊?以此擴展為這十方的法界,聯想到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哪有什麼方向處所啊?要明白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沒有一方一所,但是呢它可以現一方、現一所,也可以現兩方現兩所,也可以現無量方、現無量所!那麼大家用智慧再深入地觀照一下《金剛經》啊,《六百部般若》啊,是不是都在講有方所呀?為什麼這麼說啊?《金剛經》《六百部般若》都是通教的經典;引導修行人入空性,觀空啊!因為他講空他肯定要排斥有相,因為他依偏空為涅槃;因此呢他排斥一切有形有相的萬法;他只認可「空」不認可「有」;執著在一頭。因為他講空啊,空與有本身是相對的!這就叫有方所。你不要認為這個空性這個空相啊那就是沒有方向了,它仍然是有方所的;因為空的這個方所呀,它的體現與有相體現的這個有方有所,還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特殊的有方所。如果真的沒有方所,你還要一個「空」幹什麼?你還執著這個空幹什麼呀?所以他的這個空是相對於有而說,並不是真空!那麼再來看《華嚴經》,《華嚴經》是別教境界的經典,他不執著於空也不執著有,他亦空亦有;講一切萬法唯心所造,他能生所生,能造所造;大家想一下呀,這個能生所生,能造所造,本身就是對待法,有次第性的;必須要先有能生才能有所生,必須要先有能造,後來才能有所造;正因為這一個次第性,他與圓教所講的一念變現,就有了非常大的層次的差別!在《楞嚴經》後面,會詳細的講解這個別教徹底差在哪裡?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循業發現」
其實就是在解釋上面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自己隨著自己的行為造作,以及自己怎麼樣用的心,而得到自己所應得到的果報。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世間沒有智慧的凡夫啊,卻不懂得這個道理,不知道空大是遍佈整個十方法界存在的。所以他們迷惑地認為~這個空啊是因緣和合而生出來的,或者認為空啊是外道所談及的那種自然法,外道認為這個空是自然而有的;這些認識都是不對的!「皆是識心分別計度」“計度”就是考慮思量的意思;這些呢,都是眾生用意識心在妄想分別,純屬戲論之說。由於眾生沒有認識到萬法的真實本來面目,所以呢也說不出第一義諦的道理!叫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諸位吉祥 如意 自在! 阿彌陀佛!

如來藏4




要想知道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不是虛空的,首先我們要了解虛空的定義。虛空:真正的什麼都不存在的狀態,就是“無”的狀態。這是對虛空的解釋。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一切我們眼睛可以看到的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也就是不會長久存在的,都是在不停變化的,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也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任何東西都是從形成再到壞滅。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一直不變的!

所有存在的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凡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事物,都是變化的,都是無法永恆的!小到夸克,大到宇宙,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所以,都是處於生滅狀態。

我們無法捕捉到昨天的一切,也無法捕捉到明天的一切,更無法捕捉到當下所發生的一切!因為昨天的一切已經發生變化,早已不是昨天的一切了!明天的一切還未到來,我們也只能預想一下而已。至於今天,也就是當下的一切,也是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在我們用意識去捕捉的那一瞬間,早已不是原有的狀態了。只是我們平時沒有仔細觀察而已。就連我們的意識,都是剎那生滅的。



因為一切都不能長久存在,是生滅法!那我們就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認真仔細的尋找一下,到底有哪樣事物是可以長久不變的。你會發現,無論怎麼努力去找,都無法找到永久不變的事物。

就用我們自身來做例子,看看能不能找到長久不變的東西,眼、耳、鼻、舌、身、意,組成了我們的身體,也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六根,我們看看,是不是無法找到那個,我們一直尋找的,長久不變的東西。

既然一切都是無常的,是生滅法,也就是佛經上所說的“空”。特別要提示的是:這個“空”不是斷滅空。現在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了,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不是虛空的!


居士人生


我的認知:是實在的。如果是虛空的話,你、我、他(她)的存在做何解釋?我們能認知感覺領悟到的對話又如何解釋呢?一句話,如果我們所處的世界是虛空的,就連這次問題都不存在,亦沒有任何意義了。那麼,為何有虛空一說呢?我的理解是:它是指物質存在的多樣性,或對立性,或未知性。例如:空氣相對於石塊,往往被相對定義為虛空的,但我們知道,空氣是由氧和氫原子組成的實物;又如,人們常把開會提出問題,分折關係,討論對策,作出結論說成是務虛。這也是相對於管理和操作行為而說的。開會要說話,動腦,寫東西,這也需要能量,也是人的智力和體力的付出,誰說這些智力和體力是虛空的呢?再如,人們會將那些早已存在但當時沒發現探索到的物質當做虛空。例如:發現原子之前,人們認為它是虛空的;發現銀河系之前,認為它是虛空的;現在,人們正在宇宙空間探索暗物質和暗能量,實證之前,也可以說它是虛空的。所謂虛空,就是物質很多,多到數不盡,也很大,大到量不出,距離也特遠,遠到測不見……,人類的未達未知而已,實物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和表現出來而已。我這麼說,多少也有點虛空了_玄。


19271120


真空不空,根據量子場論,真空中存在量子漲落現象,即虛空中會隨機產生一對虛粒子,分別具有正負質量,並因此具有正負能量,總能量為零,這對虛粒子會在瞬間湮滅,不確定原理使得虛粒子的能量越高,其存在時間越短。某些情況下虛粒子會轉化為實粒子,在此過程會消耗能量,因此總體能量守恆不會違背。


naughtypebble


首先世界不是虛空伋所有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真實存在,虛空的世界指虛擬的世界一般指網絡世界或指人的精神世界是虛空,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必須面對現實人長期面對虛擬世界讓人產生幻覺,現實與虛擬摸似襾可,虛空世界還指精神世界長期不學習不讀有益的書語言空泛脾氣暴躁沉迷於網絡長期以往人就會感到很虛空o


愛寧24


我們所處的世界在誕生之前是什麼都沒有的真空,佛經有相由心生,今天的科學巳出現的弦論就是描述真空之弦的振動生相功能,這種思路是接近佛法的,但弦論並沒揭示真空的全貌,弦只是真空法性結構的一個普朗克單位的能量單元,而真空的法性結構是怎樣的?


悟真實


首先感謝邀答。從辨證唯物的觀點來說,我們所處的世界絕對不是虛空的。因為世間萬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著,看得見,摸得著的。如果說是虛空,那隻能說是一種心態或者是信仰,比如佛說一切皆可為空;一個人已徹底絕望,把整個世界都看成虛無的了等等。個人認為,即使是佛教裡所說的虛空,亦或當今互聯網的虛擬世界,其實質都是建立在世界物質基礎之上的,一切思想認識和觀點,都應該有它的物質淵源,因此世界不是虛空的,我們要腳踏實地地來認識這個世界,從而好好生活。

以上看法妥否,歡迎評論。


解千愁


現實如夢!一覺不醒的夢就是現實啊!哈哈哈哈,你的人生什麼時候開始的?夢又是何時開始的呢?你我都在誰的夢裡呢?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