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面臨古裝劇上星之路遙遙無期,而暑期黃金檔已經來臨,又一部劇選擇網播形式。

昨晚,由歡娛影視出品的《延禧攻略》選擇以每週8集,會員提前看下一週的方式在愛奇藝播出。相較於上面為上星遲遲不能跟觀眾見面的古裝劇,《延禧攻略》以純網播出形式擠進暑期檔這一選擇未必不是好事...

自“限古令”出臺,即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古裝劇上星播出越來越艱難。

先是在去年就已經預示著可能成為“爆款”的《如懿傳》、《贏天下》(後改名《巴清傳》)經歷定檔、撤擋一再跳水,至今播出時間不明;再就是《大明皇妃孫若微傳》、《凰權》、《知否》等劇遲遲都未能定檔;而被央視八套買走的《天下長安》臨近播出又被撤擋。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劇播不出,影視公司、衛視平臺同受影響

電視劇製作後無法播出,對其製作公司的影響可想而知。如歡瑞世紀,《天下長安》其實賣出了5.67億、創下的營收佔公司年度總營收的36.18%,但是因7月15日被臨時撤檔,歡瑞的股價幾天內便蒸發了數億。

同樣股價受到牽連的還有唐德影視,作為唐德影視的頭部劇集《巴清傳》先是定檔遭“秦粉”手撕(指出劇中歪曲秦始皇形象,篡改歷史)而撤擋修改,而後主演范冰冰又身陷崔永元爆出的“陰陽合同”風波中,唐德影視股價緊隨大跌。

另外號稱投資“3億”,曾被貼上了單集1500萬“天價”標籤的《如懿傳》播出時間也是一拖再拖。其出品公司新麗傳媒於今年3月30日終止了IPO計劃。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除了對影視公司的影響,平臺也受到一定的波及。

2018年的連續劇市場,已經過了大半,但至今爆款難尋,市場播放表現平平。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衛視上星劇約60部,收視成績最好的要數跨年播出的《風箏》,CSM52城平均收視也只有1.615。其餘1.0+的劇共有21部,1.5+的劇只有2部,而破2的劇一部也沒有。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一時間“現實題材難出精品”、“電視將死”等論調層出不窮。可是雖然收視率愁雲慘淡,但面對著動輒就是七八十集的古裝劇,電視平臺的黃金檔實在是難以消化。

2018年開年至今電視臺黃金檔幾乎沒有古裝劇的身影,而唯一的一部《琅琊榜2》是北京、東方兩家衛視“非黃檔”周播劇場,並與愛奇藝網臺聯動,之後才以1.5輪的形式在北京衛視黃金檔進行重播。在今年第一季度獲准發行的54部國產電視劇中,古代題材也只有8部。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限古令”下,古裝劇播出的三種方式

而如《如懿傳》等劇投資大、劇也集長,自然不願被擠出黃金檔,若希望留在上星衛視,保持更大影響力,便只能重新剪輯,迎合審查。但是對於這種大型古裝劇,重新剪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懿傳》送審三次,三次打回來。《天下長安》也是由68集的體量改到48集,如今又再次被撤。該劇導演連奕名隨後就在微博上稱:“再改連我都不認識了”。

並且重新剪輯,有些劇意味著要減小體量,可是對於按單集出售的影視劇來說,減少集數意味著降低賣價。那既不肯“降低身價”又不願被擠出黃金檔的劇,只能“高不成低不就”的懸置著。

而另一條被看好的途徑是周播劇場+網播聯動,上半年,有四部古裝劇選擇了衛視周播劇場:《鳳囚凰》、《蜀山戰紀2》、《莽荒紀》、《扶搖》。而接還有下來即將在東方衛視周播劇場和優酷播出的《武動乾坤》,和在騰訊、愛奇藝以及湖南衛視周播劇場的《鬥破蒼穹》。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雖然不受配額限制,但是周播劇場能夠消化的古裝劇也十分有限,其一是每週更新集數有限,而另一原因在於周播劇場運營的不穩定性。除了湖南衛視、安徽衛視以及浙江衛視三擋周播劇場能保持著連續穩定的更新之外,北京衛視周播劇場和東方衛視“心動80分周播劇場”在年初就暫緩播出了。

可是市場風向在變,被積壓的古裝劇也無法等下去,如同前文提到的《延禧攻略》一般,大量劇紛紛轉入網絡平臺,變成純網播出。純網播出的好處在於電視劇不用不停過審,變現快。

如嘉行在優酷獨播的《烈火如歌》,唐人影視的兩部重點劇,分別賣給騰訊和優酷《三國機密》以及《櫃中美人》都很快的進入市場,《三國機密》還為唐人帶來4億的版權。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歡瑞的另外一部古裝劇《天乩之白蛇傳說》放棄上星,轉戰愛奇藝。點擊量也很可觀。且該劇在愛奇藝播出後,已蒸發市值約86億歡瑞股價也因此有所回暖。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除此之外,今年引起一定熱度的《芸汐傳》、《萌妻食神》、《哦!我的皇帝陛下》等古裝劇純網播出的點擊量也都不錯。

小成本的網劇或成古裝劇的未來方向?

但是還有大量的古裝劇寧願延期,重新剪輯也不願意在首播時放棄電視平臺,原因是:不管是黃金檔還是非黃檔,在播出的聯動效應是網播無法比擬的,比如目前可以稱為“爆款”,引起“鎮魂女孩”這一群體的的《鎮魂》,截止目前的播放量也只有23.2億。而臺網聯動的《扶搖》騰訊上已經有87.4億的播放量,另外,上星播出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有業內人士曾分析,純網播出對於一些小成本製作劇來說比較適合,不用擔心反覆審核而無法播出,變現快。可是對於一些大製作的劇來說,網絡平臺還是無法呈現其厚度。

“限古令”的存在,確實讓古裝劇的市場受到一定的阻礙。雖然有消息稱古裝劇比例上升,但這個比例更多會給到各衛視的古裝正劇,而不是改編的古裝偶像劇。可是連號稱是按歷史線路走的《天下長安》都被反覆退檔,什麼樣的劇才能達到要求呢?

古裝片上星艱難,也許網播才是打破《限古令》的最佳姿勢?

而提到接近歷史正劇的標準,讓人想到前幾天因總製片人債務糾紛而引起關注的古裝劇《曹操》,號稱是按“7億”打造,可是製作出來就真能順利通過審核?

編劇汪海林曾在微博上寫道,“影視投資動輒上億,決策需謹慎,要有對今後2-3年的市場和政策預判,對整個國家文化領域的大趨勢的預判(可能10年20年),僅僅看眼前的市場做的決策,都可能失算。更重要的是,不要只為資本邏輯拍戲,為報表拍戲,文化產品要表達什麼,投資者以前不關注,今後必須要思考了。”

面對如此境況,“古裝電視劇市場受阻”,“沒落已是不爭的事實”等言論時有人提出。

可是古裝劇帶來的收視紅利也是有目共睹的,面對嚴苛的“限古令”,古裝劇今後真的只能走小製作的網劇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