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的古代建筑群中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它位于南京水西门内莫愁路东侧冶山南麓。前临古运河,就是今天所称的秦淮河,背依冶山,飞阁重楼,绿树掩映,素有“金陵第一胜迹”的美誉。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这里的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时期。

相传吴王夫差在这里建造城墙,并设置冶铸作坊制造兵器,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冶铸作坊,并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从而形成了原始城邑。后人遂称此山为“冶山”。把朝天宫所在的山称作冶山,城墙合围的城市叫冶城。冶城是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三国时,孙权也在此设冶官,专门从事冶铁。

东晋时,冶山辟为宰相王导的西园,又称西苑。以后各朝都曾在此修建各种建筑。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南朝刘宋时建有总明观。集中了全国著名的文人学士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成为全国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家祖冲之等人曾在此任职。

唐代,这里被称为紫极宫。大家知道,道教场所分为宫、观、庵三级。宫,是道教建筑中规模最大一种,观次之,庵又次之。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到了北宋太宗雍熙年间(985~987年),于山南建孔子的文宣王庙,不久又改为道教的天庆观。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改名为祥符宫,建太乙殿,仍归道教所有。

元朝先后改为玄妙观、永寿宫。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主要用于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祭祀天地,国家大典前百官先期练习礼仪,以及官僚、贵族子弟袭封前学习演练朝贺天子礼节的地方,所谓“百司府庶,有大朝贺,皆习仪于此”。“朝天宫”由此得名,并且沿用至今。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明朝末年,朝天宫部分建筑毁于战火。

清朝初年,这里曾是道观,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朝天宫也逐渐得到重修,规模甚大,“宫观犹盛,连房栉比”。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康熙南巡时,曾为朝天宫题写匾额,曰:“欣然有得”。乾隆六下江南,先后五次登临游览朝天宫,每次都题诗寄兴。如今刻有五首乾隆亲笔题诗的石碑,仍完整的立在朝天宫后山的御碑亭内,供游人观赏。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太后发帑重修,时为金陵道观之最。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为标榜儒家思想,粉饰太平,将后来的道观改为孔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于是就形成了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的格局。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文庙面临云渎,正南端有照壁,东西与宫墙连成一体,照壁正面嵌有“万仞宫墙”四个砖刻大字,"万仞宫墙"语出《论语·子长篇》,颂扬孔子文章道德之高。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宫墙内为泮池,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宫墙东西两侧各有石础砖砌牌坊,上有楷书“德配天地”、“道贯古今”门额,为曾国藩手书。现卞公祠已毁,府学也有部分拆改,唯文庙部分保存完好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建国后,朝天宫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是南京市市立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之一。

朝天宫——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涵盖南京历史的缩影

早些年每逢周末,凌晨开始,陆陆续续会有一些旧书摊出来,最盛时有一百多家,平常也有四五十家,只是到了清晨7:00,这些书摊都要收掉,因是半夜交易,所以称为“鬼市”。

曾经最爱去这里淘一些老物件、小东西。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让人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